第四讲社会救助政策法规.ppt
《第四讲社会救助政策法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社会救助政策法规.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第六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第七节 自然灾害救助政策法规,第六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三、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任务四、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一)法律依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二)对象1、一般是指-流浪乞讨人员2、具体是指:(1)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
2、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2)排除情况-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三)形式1、主要形式-救助站救助。落实方式为:(1)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2)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3)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2、性质-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3、救助期限-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四)内容1
3、、提供食物-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2、提供住处-提供符合基本条件和住处,3、提供治疗-受助人员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4、联系家人、单位-帮助与受助人员的家属及受助人员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该地的公安、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5、提供交通费-对于没有交通费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发给乘车(船)凭证。,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一)一般程序为:提出救助需求-核实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救助-终止救助(二)提出救助需求1、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提出救助需求。2、如实提供本人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三)核实基本情况1、告知救助
4、对象的范围和实施救助的内容。2、询问与求助需求有关的情况,并对其个人情况予以登记。,(四)决定是否提供救助1、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2、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3、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4、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五)终止救助-以下三种情况应当终止救助:1、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应当终止救助。2、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应当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3、受助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三、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性质-流
5、浪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二)方式-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中,预防是前提,救助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是重点,保护是根本。(三)主要任务-有七项:1、注重流浪未成年人预防工作。原因-贫困、教育不当、家庭暴力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未成年人外出流浪。措施-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预防未成年人流浪和返乡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2、保证流浪未成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要优先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3、强化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矫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和矫治,改掉流浪未成年人在流浪中沾染的许多不良习惯,纠正其违法行为,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6、4、注重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心理疏导-通过施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干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5、努力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临时性措施-对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的救助保护只是临时性措施,要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为流浪未成年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6、打击幕后操纵和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的犯罪行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7、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立救助保护机构,四、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1、认识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纳入总体规划-把这一工作纳入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7、,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3、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加强协作。4、原则-坚持“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5、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民政业务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同营造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1、启动立法-尽快启动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专门行政法规的制订工作,2、完善政策-完善有关政策,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建立流浪未成年人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体系。1、明确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2、承担社会责任-政府有关部门都应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8、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四)提高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1、探索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在现有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积极探索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2、调动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引导培育民间力量参与流浪未成年人工作、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聚智聚力,共同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练习:,1、流浪乞讨人员具体是指()(多选)A、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的人员;B、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的人员,C、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D、正在农村流浪乞讨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讲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第四 社会 救助 政策法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