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ppt
《复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气,2.(2011冀州模拟)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神舟七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B层底部C层中部 D层解析:第(1)题,臭氧层出现在大气的平流层中,排除A和D选项;再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确定答案为C。第(2)题,电离层出现在高层大气中,应在第层。答案:(1)C(2)D,一、大气的垂直分布,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画图,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1、图示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发生的季节及发生的纬度2、对流层成云致雨的条件:,(1)水汽多(2)固体杂质多,凝结核多(3)温度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特点:(1)、同一地区,夏季冬季;平原大于山地2)、低纬高纬(3)、垂直递减率越
3、大,空气对流越旺盛。,画图,(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D,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11、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B,D,二、对流层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1、对流层气温有时出现下列情况(1)气温随
4、高度增加而升高(2)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金版36页,2、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逆温多发时间:平静而晴朗的夜晚(有风和云都能减弱逆温),情况最严重的时间是冬季晴朗的夜晚,黎明时最强。逆温多发地形:谷地、盆地大气环流条件:无风,空气稳定。课下实践活动:冬季即将来临,同学们注意观察学校北侧热电厂的烟囱,注意上早操时与中午的烟型差别。,总结:,3、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
5、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2009上海综合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A B C D,A,温度(),高度(千米),12,以上属平流层的是(),属对流层逆温层的是(),知识应用,B,C,活学活用(自主试做例题)例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单位:)”,回答问题。,金版36页,(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中的_,判断的理由是_。(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_;气象原
6、因是_地形原因是_。,答案(1)处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人为原因: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烟雾弥漫气象原因:处的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的存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 地形原因: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1、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形成条件(1)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2)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
7、汽凝结;(3)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4)有充足的凝结核。如:“十雾九晴”;重庆多雾思考:分析重庆成为”雾都“的原因。,(1)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2)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山地冷空气下滑,近地面降温快)(3)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水汽不易扩散)(4)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1.(2010山东文综,34,8分)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1)(2)题。,金版35页,作业,(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
8、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2)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在5时与20时地面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呈现出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此现象属于典型的逆温现象,表现为大气较为稳定。12时与15时地面气温较高,高处气温较低,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气温分布,大气对流现象加剧,大气热力环流活跃。图中所示海拔较低,整体上属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气温日较差从图上看出为自下而上减小。第(2)题,该地由于日出为5时,日落应为12(125)19时;由于该地地处中纬度,纬度位置高于海口,日出时间为5时
9、,说明该地正处于夏季。在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该地昼长在此日应该比海口长;由于是夏季,所以正午地物影子年内较短;由于该地在北半球中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答案:(1)A(2)B,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平流层中臭氧吸收;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2)反射:、浮尘、水汽可反射太阳辐射。(3)散射:波长较短的 光易被大气散射。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温室效应)(1)地面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 来源。(2)大气辐射:红外线 辐射;其中的辐射会使地面增温。,紫外线,红外线,云,蓝色,长波,能量,长波,大气逆,.吸收作用,
10、稀薄的高空大气中的氮、氧原子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选择性),(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47),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课本45页图2-24,.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在夏季,阴天的气温较_,低,特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颗粒小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如蓝、紫光),1、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散射作用:,空气质点:,注意:2、若空气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等,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同样被散射,所以阴天时、或大气中尘埃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无选择性),B.影响大气削弱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 垂直 分层 对流层 受热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