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理学最新版.ppt
《第三章 生理学最新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生理学最新版.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卫生出版社,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陈瑜,生理学基础,第三章 血液,章 目 录,概 述,血 浆,血 细 胞,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量与血型,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第一节 概 述,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新生儿约为55%,各种贫血 血细胞比容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血
2、细胞比容,血液的组成示意图,(一)颜色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黏滞性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四)血浆渗透压 约为300mOsm/L,相当于5790mmHg,大小与血浆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五)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为7
3、.357.45.血浆pH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和正常的肺、肾功能。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pH7.35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危及生命。,第二节 血浆,血浆,水,溶质,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气体,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52.51。肝功能异常时,常引起A/G比值下降或倒置。,(二)无机盐,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
4、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四)其他血浆中还含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O2和CO2等气体分子。,二、血浆渗透压,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血浆晶体渗透压 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80%来自NaCl,血浆胶体渗透压 大分子胶体
5、物质形成的,主要来自白蛋白,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调节血管内外液体的平衡,维持血容量中起重要作用。,第三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儿童低于成年人;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外周血液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功能,(二)红细
6、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表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正常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血沉为
7、020m红细胞沉降率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好坏与红细胞叠连有关。红细胞叠连主要决定于血浆成分的改变。,(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特点:细胞体积由大变小胞核从有到无血红蛋白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1)正常的生成部位:红骨髓 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足够的造血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摄入不足、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长期慢性失血等是引起缺铁性贫血(又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必要的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红细胞分裂延缓甚至发育停滞,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引起维生素
8、B12吸收障碍而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合成。组织缺氧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EPO能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数目增多。某些肾脏疾病,常因EPO减少而出现肾性贫血。,(2)雄激素:既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又可促进肾脏EPO的合成,使红细胞生成增多。雄激素的作用可能是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红细胞生成与临床意义,3.红细胞的破坏,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二)白细胞的功能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防御和保护。白细胞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生理学最新版 第三 生理学 最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