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ppt
《971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1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
2、,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1、东部开放2006年经济总量东部与内地的比例为6238。近年来,东部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连续回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断下降的迹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西移。二是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当前局势,东部地区应如何应对?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应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由过去注重
3、经济增长速度转而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突出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第三,更加注重加速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四,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第五,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第六,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2、西部开发 西部10省市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全国的近3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地区的40%。
4、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率先迅速发展起来,东西差距随之迅速扩大。因此,国家在世纪之交适时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首先是为了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地区发展,以逐步实现从先富到共富的目标;其次是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再次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2000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几年推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变化。对于未来的西部大开发工作,温家宝总理提出了
5、“三个不”:首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其次,国家对大开发的投入不减少,支持力度不减弱。第三,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放慢。针对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实际和问题,我们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第二,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第三,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及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第四,加快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步伐。,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3、东北振兴2004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几年来,东北三省形成了人心凝聚、共谋振兴的良好氛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战役一:结
6、构调整与打造新型工业基地战役二: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战役三:政府改革与软环境建设,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4、中部崛起中部六省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国土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3亿人,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1%;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所谓“中部塌陷”是指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展速度比不上西部。究其原因,从宏观上看,“中部塌陷”是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结果。西部有国家的巨额投资,东部有良好的市场和体制优势,
7、而中部什么也没有。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中部塌陷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发展差距引起的。中部是传统的农业省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尤为落后。2004年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中部地区崛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第一,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搞好交通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中部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枢纽作用。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第五,积极推进改革,加快体制机制
8、创新。第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第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构筑中部崛起的制度创新体系可从以下十个方面人手。一是加快政府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二是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改革基础设施投资方式。四是完善农村发展体制。五是支持东部沿海产业向中部转移。六是规范对中部的财政转移支付。七是改革税收制度。八是完善中部金融体系。九是创新中部人才开发政策。十是加强中部省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中部目前塌陷的关键问题就是工业化水平不高和城市化滞后。中部地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思路应是:依靠“三动”(中
9、央启动、中部自动、东部拉动),立足于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努力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二、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1、“中部塌陷”的表现及形成原因(1)“中部塌陷”的表现经济总量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中部地区人均GDP水平较低。从发展趋势来看,若以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平均水平为100,1995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对水平为63.5,2000年下降到60.9,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59.0。产业结构。(2)“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从宏观上看,“中部塌陷”是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结果。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中部塌陷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发展差
10、距引起的。,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2、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判断(1)中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分析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部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从产业结构看,中部地区工业化正处于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从就业结构看,中部工业化水平大致相当于1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中部的实际情况看,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从1978年的74.515.010.5转变为2002年的55.118.126.8。从城乡结构看,中部的人口聚集程度呈现出工业化早期阶段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部的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28上升到2002年的32.7,年均提高0.73个百分点
11、。2002年,全国城镇化率已达39.1,与1978年相比,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看,中部处于重工业化中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2)中部工业化进程的纵横向比较工业化衡量标准: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农业增加值比重;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的劳动力超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与全国相比,中部工业化进程先慢后快,发展态势同全国一致,但因起点低、起步晚,总体水平滞后于全国。与其他地区相比,中部的工业化进程快于西部地区,但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3)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障碍和问题中部地区工业化现状与新型工业化
12、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强,信息产业的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过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四是消费结构处于初级阶段,城乡居民的一般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重仍显较高;五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六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工业化大都市。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需要一个过程。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外产业和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的趋势将会加快,但是这种转移扩散只能是渐进式的。中部地区工业化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观念、体制与沿海地区差异明显。
13、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上的不利地位。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产业素质不高。在产业结构方面,2002年,中部8省一、二、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分别为17.7、46.8、35.5,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工业化程度为39.5,比全国低5.2个百分点。在企业组织化程度方面,中部地区拥有的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中部8省仅有22家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100强中,而东部地区却高达66家。地区经济的开放度较低。,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3、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4、的基本思路应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抢抓机遇,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2)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3)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4、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建议(1)加
15、速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2)围绕工业化目标加快推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发挥后发优势超常规加快信息化步伐(4)优化配置工业化要素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5)实施城市群带动战略,打造若干中部城市群落应重点培育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以郑州、武汉、长株潭等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突出中心城市在培育增长极中的特殊地位。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长株潭一体化(6)依托老工业基地再造中部工业增长极(7)积极开拓中部工业化投融资渠道(8)实施“东进西扩”,走开放型新型工业化道路(9)着力构建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基础(10)在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八讲 中国区
16、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三、中国三大经济区比较分析1、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基本状况比较(1)长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其中科技人员占区域总人口的3.8%。,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2)珠三角城市群基本状况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71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971 第八 中国 区域经济 发展 实证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