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ppt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ppt(2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第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或脑干脑神经核(第级神经元)丘脑感觉接替核(第级神经元)。由此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深感觉传导路:(先上行,后交叉)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感受 物体表面性状的辨别觉):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深部压觉:,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由于传导痛觉、温
2、度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脊髓后在进入水平的 1-2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而传导轻触(-压)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脊髓后分成上行和下行纤维,分别在多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因而发生上述痛、温觉受损而触觉保留现象。,5,(三)头面部的感觉传导路:,触觉、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 三叉神经主核、中脑核中继换元,痛觉、温度觉的传入冲动 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继换元,发出第级纤维越至对侧三叉丘系丘脑后内侧腹核,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可分为三大类:,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感觉接替核: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级神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大脑
3、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视觉)。,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后腹核 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和内侧 丘系的换元站。与躯体感觉有关。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有关。,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颞叶听觉皮层投射。3)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元站,发出的纤维向枕叶视皮层投射。,1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感觉联络核:此类核团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间的联络和协调有关。如: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丘脑
4、枕核等。例如:,1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丘脑前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扣带回,参与内脏活动调节;2)丘脑外侧腹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运动区,参与皮层对肌肉的运动调节3)丘脑枕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的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中间联络区,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1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中线核群(非特异核群):靠近丘脑中线的,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指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1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此类核团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纤维,但可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的投射,通过多突触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14,第十章
5、 神经系统的功能,(三)感觉投射系统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不同,分成两类。1.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1)为丘脑第一、二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特定区的投射,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1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经典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接替;视觉传导道:包括视杆和视锥细 胞在内为四级神经 元接替;听觉传导道:经更多神经元接替;嗅觉传导道:与感觉接替核无关;,1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并通过若干中间神经元接替,转而与大锥体细胞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诱发其兴奋;
6、4)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1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1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其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 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不易引起 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只能以电 紧张形式影响细胞的兴奋状态;4)功能: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但能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网状结构上行
7、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动物实验: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动物昏睡,脑电呈同步化慢波;表明: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即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2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通过丘 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起作用的;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一个多 突触的接替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而产生传导阻滞。,2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大脑半球外侧面新皮层的分层和分区: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Brodma
8、nn将大脑皮层分为52个区。,2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大脑皮层感觉柱 Sensory columu:大脑皮层细胞纵行排列并垂直皮层表面,贯穿六层,直径为200-500m的柱状结构,构成大脑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称为感觉柱。它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的整合处理单位,感觉传入信息在柱内被垂直方向连接的突触进行加工处理。,2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1.第一感觉区 Somatic sensory area,S 部位:中央后回(3-1-2区),2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投射规律:交叉投射,即身体一侧的体表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的;投射
9、区域面积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内的安排是正立的;,2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第二感觉区 Somatic sensory area,S 部位: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投射规律: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正立的;投射区面积远比体感区小;产生的感觉定位不明确,仅 是粗糙分析。,2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本体感觉代表区(Proprioceptive cortical representation)部位:中央前回(4区)。投射特点:该区是主要运动区,也是肌肉本体感觉投射区;,2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4内脏感觉代表区
10、S、S;运动辅助区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边缘系统的皮层部分等。,2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5视觉代表区(Auditory center)部位: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的 上、下缘。投射特点:一侧枕叶皮层接受同侧眼的颞 侧视网膜和对侧眼的鼻侧视网 膜的传入投射(即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这与双眼视觉 和立体视觉功能的形成有关。,2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投射特点:一侧枕叶皮层接受同侧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对侧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投射(即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这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的形成有关。,3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视网膜的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 缘,下半
11、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下缘;视网膜的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前 部,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部;,3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6.听觉代表区 Visual center 部位:颞叶皮层的颞横回和颞上回(41、42区)。投射特点:听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耳蜗底部(高频声感)投射到听皮层前部;耳蜗顶部(低频声感)投射到听皮层后部。,3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四、痛觉(Pain sense)(一)躯体痛(Somatic pain)1.痛觉的性质分类及其传导纤维:快痛(Fast pain):一种发生很快的定位清楚的“刺痛”,由A纤维传导。如: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3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慢痛(Slo
12、w Pain):刺激后0.5-1.0s才能感到,持续 数秒的痛感强烈,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常伴有情绪反应和心 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由 类纤维传导。,3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痛觉的感受器与传导通路特点:痛觉的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传导通路特点:脊髓后角的痛觉闸门控制:闸门控制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 痛觉投射的皮层区域:S;S;扣带回,3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内脏痛与牵涉痛 Visceral pain&Referred pain1内脏痛的特点: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痛觉感受器数量相对较少,对锐器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炎
13、症、缺血、痉挛、牵拉、扩张性刺激敏感;,3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伴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恶心、呕吐及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可有牵涉痛;可引起邻近体腔壁的骨骼肌痉挛;*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体腔壁浆膜(胸膜、腹膜)受刺激引起的疼痛。,3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牵涉痛:概念:内脏疾病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牵涉痛的可能机制: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3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四节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3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皮层诱发电位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在大脑皮层某一局限区域记录
14、出的波形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4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波形:主反应:先正(向下)后负(向上);后发放:一系列正相周期性波动。是皮层与丘脑感觉接替核团之间环路活动的结果。,4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意义:临床用于中枢病变定位诊断,如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等;用于科学研究,如皮层感觉区的定位。,4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自发脑电活动:在无明显感觉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脑电图:应用记录电极在头皮表面所记录的自发脑电活动。皮层电图:在开颅情况下,应用记录电极在皮层表面所记录
15、的自发脑电活动。,4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脑电图的波形 各波参数及意义,频率(次/s)幅值(V)意义,波:0.53 慢 20200 高 睡眠、疲劳 波:47 100150 困倦 波:813 20100 清醒安静 波:1430 快 520 低 紧张活动,4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波梭形和波阻断正常人波在清醒、闭目、安静时出现,呈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梭形变化,称为波梭形。每个梭形持续1-2s。当受试者睁眼或接受刺激时波消失并转为快波,称为波阻断。,4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4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步化与去同步化 当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趋向步调一致时,出现低频高幅慢波,称为
16、同步化。如,波就是一种同步化波。当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步调不一致时,出现高频低幅快波,称为去同步化。如,波阻断后出现的波,就是一种去同步化波。,4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脑电波的形成机制 皮层表层的电位变化是大量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形成的,其中锥体细胞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起重要作用。,4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4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皮层神经元的同步化节律源于丘脑 对轻度麻醉动物的髓板内核群 施加8-12次/s的节律性电刺激,在皮层会引导出类似波的脑 电活动;,5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中度麻醉动物,即使无感觉刺激,皮层也会出现8-12次/s的类似波 的自发脑
17、电活动,切断皮层与丘脑 之间的纤维联系,该类电活动减少;,5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以上说明,皮层神经元的同步化节律来源于丘脑,是皮层神经元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一定的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促进了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5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以60次/s的节律性电刺激来刺激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干扰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与皮层神经元之间的同步化联系,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引起波阻断。,5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三、睡眠与觉醒 wakefulness&Sleep,5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1觉醒状态分成两部分:脑电觉醒状态:脑电波表
18、现为去同步化快波,但不一定呈现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出现觉醒时的各种行为表现;两部分的维持机制不同。,5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递质可能是ACh。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阻断脑干网状结构对脑电的唤醒作用,脑电呈同步化慢波,而不出现快波;但行为上不表现睡眠;,5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破坏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后,脑电快波明显减少,新异刺激仍能引起快波,但刺激一旦停止,唤醒作用随即停止。以上说明: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Ach 系统的时相性作用及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持续性紧张性作用有关。,5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
19、功能,3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单纯破坏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动物行为上不表现为觉醒,对新异刺激不能表现探究行为,但脑电仍出现快波(脑电觉醒)。因此,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可能与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有关。,5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睡眠的时相1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表现: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 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 减弱;,5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占优势:如血压、心率、尿量、体温、代谢、瞳孔缩小、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发汗功能等。意义:生长素分泌增加,有利于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6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20、2快波睡眠 fast wave sleep,FWS 又称异相睡眠 paradoxical sleep,PS 快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s,REM,6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脑电图呈去同步化快波;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几乎完全松弛;,6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做梦,6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意义:异相睡眠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异相睡眠期间,生长素分泌虽减少,但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新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
21、精力的恢复;异相睡眠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易导致某些疾病(如心绞痛、哮喘、脑血管病等)的发作;,6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3.睡眠时相的转换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均可转为觉醒状态,但入睡必须先慢波睡眠80120min异相睡眠2030min慢波睡眠。在整个睡眠期间,转化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6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三)睡眠发生机制1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主动过程:脑干尾端存在一个引起睡眠和脑电同步化中枢上行抑制系统,此中枢发出冲动上传作用于大脑皮层,与上行激动系统作用相拮抗,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6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神经递质 慢波睡眠:
22、与脑干5-HT递质系统活动有关。异相睡眠:与脑干5-HT和NE递质系统活动有关。,67,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 和运动的调节Posture&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68,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脊髓调节运动的基本机制(Basal mechanism of control by spinal cord)(一)脊髓运动机能的机构(Organiz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for motor function),69,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The anterior motoneurons
23、)运动神经元:大运动神经元:其轴突支配 梭外肌(位于肌梭外的骨骼肌纤 维)中的快肌纤维。小运动神经元:其轴突支配 梭外肌(extraspindle muscle)中的慢肌纤维。,70,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Ch。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神经元既接受来自外周(皮肤、肌肉 和关节等)的传入信息,也接受来自 高位中枢(从脑干到大脑皮层的各级 中枢)的下传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 传出冲动,因此运动神经元是躯 体骨骼肌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7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2.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
24、功能单位。运动 单位的大小取决于运动神经元轴突 末梢分支数目。一般是肌肉愈大,运动单位也愈大。,72,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大运动单位:如,一个支配四肢肌肉的运动神经元 可支配的肌纤维数目达2000根。该类 运动单位有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2)小运动单位:如,一个支配眼外肌的运动神经元可 支配的肌纤维数目仅6-12根。该类运 动单位有利于肌肉进行精确的运动。,7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个运动单位所属的肌纤维可以和其他运动单位所属肌纤维交叉分布,这样不仅使其所占的空间范围比该单位肌纤维总截面增大,而且只要有少数神经元活动,在肌肉中产生的张力也是均匀的。,74,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25、运动神经元:胞体较运动神经元小。其轴突 支配梭内肌(intraspindle muscle)(位于肌梭内的特化肌纤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高,受高位中 枢的下行作用,常有高频持续放电,以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ACh。运动神经元:对梭内,外肌均有支配。,75,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肌梭(muscle spindle)适宜刺激:为牵拉刺激,是肌 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属本体 感受器。功能是发动牵张反射。,76,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四 神经系统 感觉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