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ppt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回火转变与钢的回火,本章主要内容,回火过程中的组织变化(5个阶段)回火后力学性能的变化回火脆化现象的产生及其避免回火工艺(3种),8.0 概述,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1以下的温度加热、保温,并以适当速度冷却的工艺过程。目的:使淬火得到的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脆性;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内应力,稳定尺寸。,8.1 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变化,淬火钢亚稳组织:马氏体(M):C在-Fe中呈过饱和,使晶格承受应力。比容最大,储存了部分相变潜热。残余奥氏体(AR):过冷、承受应力和应变。比容最小,储存了大量相变潜热。,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碳原子的重新分布
2、时效(100以下);过渡碳化物的沉淀(100300);AR的分解(200300);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200350);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350以上)。,8.1.1 碳原子的重新分布时效阶段(100以下),温度较低,碳原子只能做短程扩散,进行偏聚。(1)低碳M在位错线附近偏聚亚结构为位错,C原子倾向于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的间隙位置。(2)高碳M在孪晶界面上聚集亚结构为孪晶,C原子将在一定晶面上聚集,形成富C聚集区。,8.1.2 过渡碳化物的析出回火第一阶段(100300),现象:随T,M中C%,晶格常数c,a,正方度c/a过饱和程度下降。实质:马氏体发生了分解。M
3、M(过饱和+-FexC,含碳量约为0.25%)-FexC(x=23),HCP结构,与基体马氏体保持共格关系。过渡相。,8.1.2 过渡碳化物的析出回火第一阶段(100300),产物:回火马氏体(M)。有一定过饱和度的固溶体(立方马氏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碳化物所组成的复相混合组织。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出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在形态上与淬火马氏体相似,但回火马氏体易腐蚀,成黑色组织。性能:保留高硬度。,8.1.3 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回火第二阶段(200300),ARM或B下(相+-FexC碳化物)。相的C%:与M在该温度下分解后的C%相近,也与过冷A在该温度下形成的B下的C%相近。
4、-FexC:与相同温度下,M分解或B下中碳化物相似。,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钢淬火后的AR,与过冷A同属亚稳组织,本质相同,但AR存在于M之间,受M影响:(1)马氏体条间的AR含碳量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氏体会使AR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使AR在低温较难分解)(2)回火过程中(T200300),M分解,对AR压力降低,影响到AR的转变。,8.1.4 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在250400回火时,碳钢M中过饱和的C几乎全部析出,将形成比-FexC更稳定的碳化物-Fe5C2和-Fe3C,其稳定性均高于-FexC。转化是通过-碳化物的溶解和-碳化物重新从马氏体基体
5、中析出的方式完成的。,8.1.4 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1)碳化物转变:低温高温低中碳马氏体(C%0.2%C钢)中高碳马氏体(C%0.40.6%),8.1.4 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2)相状态:低温高温低中碳马氏体(C%0.40.6%)初期相与相保持共格关系,但当相长大到一定尺寸及其转变为其他相时,共格关系将被破坏。,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FexC转变为其他碳化物时,新生成的碳化物常呈薄片状,若分布在原马氏体晶界上,将引起钢的韧性显著降低。随回火温度升高,片状碳化物将转化为粒状,且会出现小颗粒溶解、大颗粒粗化现象。,8.1.4
6、 过渡碳化物转变为Fe3C回火第三阶段(200350),产物:回火屈氏体。由饱和的相和细小片状的渗碳体组成。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淬火时晶格畸变所造成的内应力大大消除。,8.1.5 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1)淬火应力的消失 350时,第三类应力(晶格畸变)消除 由于C原子从基体相中析出。350时,第二类应力(微观应力)开始下降,到500基本消除由相回复所致。500600时,第一类应力(宏观应力)接近完全消除(再结晶所致)。,8.1.5 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2)相回复与再结晶1)
7、低碳板条马氏体T400时,开始回复。位错密度下降,板条状形态保持。T600时,开始再结晶。位错密度低的等轴铁素体新晶粒逐步取代板条。,8.1.5 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2)相回复与再结晶2)高碳片状马氏体T250时,孪晶消失,出现位错线。T400时,回复。T600时,开始再结晶。片状特征也消除,得到等轴铁素体。,8.1.5 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3)碳化物聚集长大 长期保温或提高回火温度,使碳化物聚集长大。1)片、杆状的第二相粒子,各处的曲率半径不同,小半径处易于溶解,而使片、杆断开,并
8、进一步球化。2)小粒子溶解,大粒子长大。Ostwald熟化机制,8.1.5 Fe3C的粗化和球化,以及等轴铁素体晶粒的形成回火第四阶段(350以上),产物:回火索氏体。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球状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碳固溶强化作用消失,强度取决于Fe3C质点的尺寸和弥散度。回火温度越高,渗碳体质点越大,弥散度越低,强度越低。,淬火碳钢回火组织总结,200回火,得到(过饱和C)+碳化物回火马氏体M(碳化物存在于板条或片内)400回火,得到(饱和C)+碳化物回火屈氏体T(细小碳化物及针状)600回火,得到平衡态等轴+回火索氏体S(细粒碳化物及等轴),8.2 淬火钢回火后机械
9、性能的变化,淬火碳钢在回火时,随温度上升,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淬火裂纹等)的变化规律与组织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8.2.1 低碳钢回火后力学性能,低碳钢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降低。200回火,随着温度上升,硬度变化不大。仅碳原子偏聚在位错线,无-碳化物析出,固溶强化得以保留塑性稍有增大。淬火应力的降低。屈服强度、弹性极限略有上升。低碳板条M中C原子向位错线附近偏聚的倾向增大,8.2.1 低碳钢回火后力学性能,200回火,强度和塑性降低。渗碳体在板条之间或沿位错线析出,而使钢的强度和塑性降低。300400回火,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400700回火,硬度
10、、强度显著降低,塑性逐渐升高。发生碳化物聚集、长大和球化以及相的回复、再结晶。,8.2.1 低碳钢回火后力学性能,回火温度对低碳钢韧性的影响有其独特的规律,在400以下,随回火温度的增高,冲击韧性及断裂韧性一般随之而降低。这是由于低碳钢淬火组织,存在大量位错,在低温回火时并不消失。在外力作用下,位错尚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使钢不易产生裂纹,因此钢的韧性较高。在300以上回火时,从M中析出的碳化物,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钢韧性降低。,8.2.1 低碳钢回火后力学性能,综上所述,低碳钢淬火获得板条M后,经低温回火处理,可以获得较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8.2.2 高碳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高碳钢一般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火 转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