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重庆授课定,日ppt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重庆授课定,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重庆授课定,日ppt课件.ppt(2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 马淑然 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箱:电话:13810398297,第三章 藏 象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1.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2.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类经藏象类:“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唐王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3.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脏腑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规律的学说。,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一)早期的解剖实践(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三
2、)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四)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一)早期的解剖实践,内经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皆有大数。”,(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总结,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面,(三)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医疗实践观察到 存在一定的关系 生理病理某些病理现象 相应的脏腑之间 治疗发现病理反应消失 调整某些脏腑的功能 根据 病理现象 对应关系
3、治疗效应,(四)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阴阳五行学说 藏象理论,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1.脏:其义有二:一是藏于体内的实质器官 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有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2.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意义有二:一是中空器官,犹如府库,二是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 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3.奇恒之腑:奇,异也,恒,常也。即异于常腑之意。一是结构上中空,似腑;二是功能上主藏精气,似脏 既不同于六腑也不同于六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三、脏腑的名称与分类,4.根据不同生理特点分三类,四、藏象学说的特点,构成,区别:1含义不
4、同:中医脏腑主要是指一个功能活动系统,实质是一 个理论模型,具有独特内涵。西医解剖学脏器单纯是一个形态器官,是实体模型 2形成方法不同:藏: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为主。在形态结构基础上赋予功能 性结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时空合一性结构。脏器:解剖方法为主形成的形态学实体结构,其功能是形态 结构的官能。,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二、中医脏腑与解剖学脏器是交叉关系,是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关系,关系:中医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多个解剖学脏器的功能 西医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多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三、五脏精气阴阳,1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1)五脏之精:简称脏精。是指
5、五脏所藏的有濡养、滋润和支撑本脏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2)五脏之气:简称脏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功能的极细微物质。,三、五脏精气阴阳,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之精,五脏之气,第一节 五 脏,一、心(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2心主神志(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在窍为舌,在液为汗 3 在志为喜(三)心与小肠相表里,(一)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概念:指心气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生理功能。,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血脉”,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
6、表现,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面色红润光泽。舌象舌体红活荣润,淡红有光泽。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神志血脉充盈养神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喜怒有常,思维敏捷,记忆 力强。,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心悸面色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无力,心主血脉异常的诊断,脉诊在体合脉虚里诊心尖搏动处面色诊其华在面,脉虚无力心气虚脉涩、结代心血瘀阻脉细无力心血虚,心悸心气虚(伴乏力)心前区憋闷,刺痛心血瘀阻心悸心血虚(伴多梦),面色无华心气虚面色晦暗心血瘀阻面色苍白心血虚,病例一,李某,女,心悸,胸闷,气短,舌淡,脉沉细迟缓,结代。西医诊断为顽固性心律失常伴心肌缺血,静时脉搏43至54次/分,活动
7、时最快达190次/分。中医诊断:心悸。辩证:气血阴阳均不足,偏于心气虚。处方:炙甘草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3个月而愈。,病例2,李某,心悸怔忡,胸闷,憋闷刺痛,手足厥逆,脉沉迟弦紧诊断:胸痹辩证: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治法:温心阳,通血脉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冰片,一剂痛减,三剂痛止,此后加减调理而愈。,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指神志活动由心所主,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1)神的概念 广义的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气 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神-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指狭
8、义的神,(2)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整体观念:五脏藏神(心肝脾肺肾分藏神魄魂意志)神志活动与心关系最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神志还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心之官则思),(3)心主神志的生理病理表现:,心主神志功能正常 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心主神志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血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痰迷心窍:神昏,痴呆,举止失常 痰火扰心:躁狂,心阴虚火旺,痰火扰心,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人参归脾丸,心烦不 寐神昏谵语天王补心丹,失眠、躁狂礞石滚痰丸,心血不足,3.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关系,生理上:相互为用 心血养心神 心神是血液功
9、能表现和主宰 病理上:相互影响,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的气血盛衰,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临床意义: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如心的阳气虚损不足,则面色恍白甚或滞暗 若心血虚少,则面色苍白无华 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等,(二)心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2.在窍为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1)生理:舌的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 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2)病理:心功能异常:味觉改变、语言表达障碍。(3)临床意义:心气虚:舌淡白齿痕;心血不足:舌淡白 心阳不
10、足,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舌红,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心阳气不足,心阴血不足,舌质淡白胖嫩,舌质红绛瘦瘪,心火旺 心血瘀阻,心火上炎 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红,甚则生疮,3.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理论基础:血汗同源,而心主血,临床意义,心气虚损自汗 心阳暴脱冷汗淋漓等 汗出过多损伤心脏阳气。,生脉饮+牡蛎散(生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理论基础:津血同源、血汗同源,而心主血,38,肺,五脏,肺为五脏之天 明 绮石理虚元鉴,39,肺为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40,肺 概述,(一)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
11、,2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 5主治节。(二)肺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3 在志为悲忧(三)肺与小肠相表里,41,一、主要功能,1.主气(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主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42,含义:肺是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1.由“虚如蜂窠”的形态结构所决定 2.赖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来实现(宣降运动在气体交换中具体体现)意义:呼浊吸清,保证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 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 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病邪犯肺之证。“诸气贲郁,皆属于肺”,机理,生理作用,主呼吸之气,主要病变:呼吸无力,少气懒言,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征,(1
12、)主呼吸之气,43,含义:指肺所吸入的清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生成主要 来源之一,尤其是宗气的生成。机理:取决于肺司呼吸功能。,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 来源之一,尤其是宗气的生成 全身之气生成充足,意义:,表现:,主司气的生成,生理作用,肺者,气之本。,(2)主一身之气 1)主司气的生成,2)调节全身气机:,肺呼气气升出肺吸气肺降入肺有节律的呼吸全身气机调畅,45,宣发,含义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生理体现,呼出体内浊气向上向外布散津液、水谷精微宣发卫气到皮肤,肃降,含义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生理体现,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津液及水谷精微将代谢浊液下输膀胱肃清呼吸道异物助大肠传导糟粕,肺气的运动
13、形式,2.肺主宣降,46,二者关系,一升一降 一出一入 相反相成 相互协调,在宣肃过程中,肺完 成众多的生理功能,主 气,辅助心脏推动血行,促进水液输布代谢,47,3.肺主行水,含义: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有疏通和调节作用。呼气排出部分水液 濡润头面诸窍及皮毛肌腠 外达皮毛排出汗液 降阴液填补肾精 降津液下输于肾和膀胱,经气化排出为尿 津气下行,助大肠传导,并排出部分水液 意义:参与体内津液代谢,维持其动态平衡 表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主要病变:痰饮、水肿(颜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当,宣发,肃降,机理,生理,向上向外 布散津液,向下向内 布散津液,宣肺利水 降气利水,48,3.“肺
14、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图示,49,含义: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浊 吸清将含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布到全身。结构心肺相联,肺“聚会百脉”功能肺司呼吸,生成宗气,气助血行 意义:助心行血,是血液循环正常的必要条件 表现:呼吸调匀,心跳正常。主要病变:心悸胸闷,咳喘无力,唇青舌紫等症。,机理 生理,朝百脉,所谓“朝百脉”,其本质是肺的宣降运动在血液循环中的体现。,4.肺朝百脉,现代医学肺循环,5.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及全身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总概括。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调节呼吸运动二是调理全身气机三是促进血液运行四是调节津液代
15、谢,病案1,邹某,女,73岁,2012,5月13日初诊主诉:咳嗽反复发作30年,气喘,不能平卧1周病史:反复发作咳嗽30年,逢冬则发。近年病情加重,动则气促,心悸,汗出,气候稍有变化则咳喘宜作。1周前因洗澡受凉,咳嗽振作,气喘不能平卧,痰稀色白量多,胸闷心悸,纳呆,尿少,大便艰难,努挣无力,便软。检查:端坐呼吸,咳声低微,言语无力,冷汗满额,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不温,两足浮肿舌胖色淡,苔白滑。脉细无力。,思考,1患者主要病变在哪一个脏腑?又涉及哪个脏?2请用藏象学说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解释各个症状产生的原因。3。结合病例讨论“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娇脏”“肺为水之上源”,54,(二)肺与形体
16、官窍、五志的联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3 在志为悲忧,55,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 毛,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生理状态,人体之屏障(藩篱),肺,56,肺与皮毛的病理生理联系,肺输精于皮毛,皮毛助肺呼吸,正常,减退,失常,温养肌肤 皮肤致密,润泽皮毛 毫毛光泽,抗御外邪 抗邪力强,憔悴枯槁,多汗自汗,恶寒无汗,肺气宣发,57,2.肺开窍于鼻,含义: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 称鼻为肺之窍。肺气和利 嗅觉灵敏 生理意义 鼻的功能正常 肺津滋润 气道通畅 外邪袭肺,多从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义 鼻痒气热 肺脏有病,多反映于鼻 咳喘等
17、,在窍为鼻,58,3.肺在液为涕,含义: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肺气宣发,促进肺津至鼻窍而为涕。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鼻窍得润而涕不外流。(润泽鼻窍、防御外邪)肺寒鼻流清涕。病理意义 肺热流黄浊涕。肺燥鼻干,在液为涕,59,4.在志为忧(悲),含 义:悲忧的情绪变化与肺中精气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义:悲(忧)属七情之一,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悲动 于心而肺应之。损伤肺中精气 悲易伤肺 呼吸气短无力 影响宣降运动 肺病生悲:肺气虚、气机消沉易悲伤。,病理意义,在志为悲,(一)脾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二)脾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 2开
18、窍于口、在液为涎 3 在志为思(三)脾与胃相表里,三、脾 概述,脾的部位与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三、脾,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62,脾的形态结构: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在中医文献中(1)脾的形象是“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指脾(2)“形如犬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第一腰骨相齐,头大向右至小肠,尾尖向左连脾肉边,中有一管斜入肠,名曰珑管”(医纲总枢)指胰。,总之,从脾的位置、形态看,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
19、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中医所描述的脾的形态,和现代医学中的脾、胰腺类似,而脾的功能与胃肠有关。如脾的阳气能温煦鼓动胃的受纳与小肠的分别清浊的功能;脾气的转输直接关系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的代谢等。,67,(一)脾的生理功能,1.主运化: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并将其 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2/5和回肠3/5)长度:成人57米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长度:成人1.5米,69,(1)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运是指转运、输送。化是指消化吸收,婢=脾,肛门,水谷精微,气血,70,
20、饮食物,精微物质,脾气升清,肝筋,心脉,肺皮毛,“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71,(2)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理变化:脾气充足则运化水液功能正常,防止水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病理变化:脾气亏虚则水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产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72,摄入的水液,代谢的水液,生理情况,病理情况,脾气虚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73,(3)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关系,二者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二者关系 是脾为“后天之本”理论的依据 注意保护脾胃,即“四季脾旺不受邪”
21、,2.主升清: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并固护脏器位置的生理功能,脾主升清,升输清气,升提脏器,生理: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目,生理:升托脏器,恒定在相应位置,病理:心悸气短、头目眩晕,脘腹胀满,飧泄,病理:内脏下垂(胃下垂等),脏器脱垂类型,子宫脱垂分度,脱肛,胃下垂,补中益气丸,76,3.主统血:脾统摄血液在经脉内运行防止逸出脉外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谓脾有藏纳营血的功能。金匮要略“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之统摄”,77,生理意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表 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病理意义:运化无力脾 清气不升 出血 统血无能 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颜色浅淡 时间长,78,(二)脾与形体官
22、窍、五志的联系,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在窍为口3.其华在唇4.在液为涎5.在志为思,79,2.在窍为口: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口味正常,纳谷香甜 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出现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口疮,鹅口疮,泻黄散、清胃散,82,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不但能反映全身的气血情况,更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口唇各种颜色与脏腑脾气血变化,口唇色淡,口唇色红绛,口唇红润,3.在液为涎:指脾与五液中的“涎”相通应(关系密切),涎,上行于口而不外溢,脾胃不和,正常,病理,涎液分泌,口涎自出,保护、润泽口腔,助吞咽和消化,
23、85,4.在志为思:指脾与五志中的“思”相通应(关系密切),头目眩晕,脾,病案1男,40岁,干部,2012,5月7日初诊主诉:纳差、腹胀、便溏、消瘦1年6个月病史:去年1月因“胃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身体日益虚弱。胃纳不佳,口淡无味,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嘈杂,1天3-4次。体重日减,四肢无力。头昏目花,清晨牙龈出血。检查:周身轻度浮肿,以下身为甚,面色萎黄,口唇淡白。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缓无力。思考讨论题:1本例患者以哪一脏腑病变为主?2请用藏象学说分析解释每个症状发生的机制,87,(二)肝的生理功能,四、肝,(三)肝与形体官窍的联系,(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88,位置:位于腹部,
24、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形态:肝独有两叶 肝的阴阳属性“阴中之阳”,五行属木,(一)肝的存在部位及形态,89,(二)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包含5个方面:(1)调畅全身气机(2)推动血行津布(3)促进脾胃运化(4)调畅情志活动(5)促进男女生殖,90,(1)调畅全身气机,91,(2)推动血行津布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92,(3)促进脾胃的运化,1)促进脾胃的升降,疏泄,调节,94,2)分泌胆汁,以助消化,胆附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积聚而成 在进食时排入肠腔,以助饮食物的消化,95,(4)调畅情
25、志活动,情志活动,本为心所主,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96,(5)促进男女生殖,97,2.肝主藏血,98,(3)防止出血,四肢血液较多,大脑血量增加,(2)调节血量:贮藏充足血液,根据机体需要调节血液的分配。,肝调节血量,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进食,保证处于工作中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防止了处于相对抑制的脏腑器官消耗过量的血液,人卧,防止肝阳亢逆,迫血妄行,生理,99,肝藏血与生理病理的联系,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正常,(三)肝与形体官窍、五志的联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窍为目 3.在液为泪 4.在志为怒,爪为筋之余,筋跟腱,101,1.在体合筋:筋,即筋膜、肌腱。筋膜附于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重庆 授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