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观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的观测》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云的观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天气现象并记录了天气日历,那么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教师
2、: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生答:云二、观察云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用网状图记录学生的想法(课件伴随)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测一下?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教师具体说明气象
3、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的描述。三、对云的分类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师根据学生刚才的观察反馈引入云的分类并介绍云的分类。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
4、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五、师生小结。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附:板书设计云的观测卷云积云层云(一)背景和目标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从第2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他们已经在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
5、生除了对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外,还将研究云的类型等问题。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二)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2、尽量选择在天空晴朗并且有云的时候来上这堂课。(三)教科过程说明第一部分:观察云,判断不同的云量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研究如何判断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
6、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云的多少、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提醒学生把云的形状和熟悉的事物进行联想。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在到室外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第二部分:对云进行分类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并结合课件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并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第三部
7、分: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第四部分:师生小结。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云的观测教学设计21.根据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课程标准的描述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云的观测涉及到很多气象学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简化了一些气象学抽象概念的表达,如用“水汽受
8、热迅速上升”代替“对流”这个概念,也不提及“受热膨胀”的现象,只利用学生在三年级学过的“水温越高,蒸发速度越快”知识进行迁移。(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的描述是:“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云的观测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堂上设计了“模拟云的形成”探究活动,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通过简单的实验辅助理解知识。(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标准的描述是:“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
9、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云的观测属于“地球和宇宙科学”范畴,同时涉及到“物质科学”的知识。在说明“云的形成”时,既要运用三年级下册学过的“云主要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知识,又要结合水蒸气受热的气象条件,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两者的融合。2.根据“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描述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描述与2001版课程标准“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的描述相比,有很明显的区别,强调探究只
10、是其中一种学习科学的“方式”,而不是目标。在设计云的观测的探究环节时,考虑到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模拟其中一种云形成的方式,但这个探究活动本身不是课堂重点,所以删减了需要较长时间的制造“瓶中云”的部分,只对比观察了常温水与热水的蒸发量与蒸发速度,就进入下一环节了,没有在探究活动环节用去太多时间。3.根据“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课程标准的描述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
11、和学段目标。”而3-4年级“科学探究”目标中的“搜集证据”的描述是:“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区别于2001版课程标准中“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的描述,要强调对象外部形态特征与现象的关系,而不只是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在云的观测探究环节中,学生不仅需要描述塑料瓶壁上以及打开瓶盖后出现的雾的多少,还需要解释“热水比常温水出现的雾要多”的现象及其原因,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4.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的描述是:“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区别于2001版课程标
12、准中“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的描述,由“知道”改为“利用”,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在云的观测接近尾声的部分,设计了“当小小天气预报员”的环节,学生需要利用刚学到的知识,看着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5.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逐渐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再运用概念,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云的观测的教学设计,先从各种常见云的图片开始,学生回忆见到图中云的时候对应的天气,然后用简单的探究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再概括出“水汽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下快速上升,形成积状云,反之积状云的出现通常表示气温较高的晴天;如果高温持续,积状
13、云就会变厚、变大,可能预示天气转阴或出现阵雨”,最后运用这个知识进行天气预报。云的观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道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能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云的研究的浓厚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观测云量并能分辨出类型。【教学难点】分辨层云、积云、卷云【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不同云量的天气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云”的图片。2、交流:看到云,你能想到
14、了什么?教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二、室外观察云量1、观察天空,判断:今天是什么天气,理由是什么?(了解学生根据云量对天气的划分)2、介绍气象学家根据云量划分天气的方法:出示不同云量天气的图片,介绍分辨晴天、阴天、多云的方法。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3、再次观察云量,用上面的方法给云分类,辨别今天的天气。4、交流:在观测过程中,你有哪些联想?三、观察云的形状1、提出问题:天空中的云除了多少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云的不同3、阅读课文资料:对云的分类。4、交流:A、阅读资料后你知道了什么?B、这三种云各有什么特
15、征,你能用形容词概括吗?5、观察云,辨别天空中云的类型。四、整理与作业1、今天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2、作业: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每天的云量与云的类型 。云的观测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16、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从本单元地2课开始,学生每天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时已经开始观察云了。能够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天气,但是对于天空中有多少云是晴天、多少云是多云天气、多少云是阴天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是凭感觉和生活经验。另外通过了解各种天气现象发现,大多数天气现象都跟云有关系,但是有怎样的关系说不清楚,也不会判断,本课要通过云的高度和形状来认识云的种类和变化,进而给云分类,以了解云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天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设生成教师应对我的补充一、描述云1、出示“云”字
17、。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二、探究内容:(一)观察云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云的原有认知。把学生原有的对云量模糊的认识在交流中明确化、量化,激发学生寻找统一的标准。明确区分晴天、多云天气、阴天的标准。云的形状和相关天气现象。认为没有云是晴天;云很多时是多云;漫天都是乌云是阴天。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质疑学生描述中的不确定量词“没有”“很多”“漫天”。2021专
18、业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 快速刊发 轻松通关广告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教案 多年论文经验,快速刊发 品质过硬! 查看详情 3、室外观察云?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反馈?(二)对云进行分类?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2、生汇报?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观测当日云量,判断天气;?观察云的形状和高度;?通过对云量、云的一、形状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联想。通过分类思考分类的标准。?云的形状:棉花、羊群、一丝一丝的、一层一层
19、的?多云天可能变成阴天反馈时通过描述,给出云的名称。由云的形状、云的构成,去讲解分类方法,对天气的影响。?云的观测教学设计5学目标: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上几节课
20、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天气现象并记录了天气日历,那么今天是个什么样的天气呢?生答: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那么天空中有什么东西出现呢?生答:云二、观察云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用网状图记录学生的想法()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测一下?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小结云的组成)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21、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的描述。三、对云的分类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师根据学生刚才的观察反馈引入云的分类并介绍云的分类。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五、师生小结。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