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结构模型.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 子 结 构 模 型,人类对物质本源的认识过程,我们的祖先: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而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其他民族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利斯Thales由推论及观察中,提出了水是构成宇宙的原质。四元素说: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
2、些管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中望见里面的火。,道尔顿的原子论的要点,1、元素(单质)的最终粒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极其微小,是看不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它们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保持其本性不变。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和各种性质都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状、质量和各种性质上则各不相同。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最基本的特征。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相结合,形成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复杂原子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化合物的复杂原子,其组成、形状、质量和性质必然相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885年巴耳末发现氢光谱线系的规律,
3、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爆发期。对于原子的结构,汤姆逊提出了实心带电球模型,认为电子均匀分布在实心的带正电荷的圆球上,从而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卢瑟福持不同的观点,他通过做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进而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这一理论虽然存在很多致命缺陷,比如电子的能量耗散问题。但在当时,这一理论还是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量子论的发展以及玻尔、泡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原子的结构愈加清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上绕
4、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值依n(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而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N(n=3)、O(n=4)、P(n=5)。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E:轨道能量h:Planck常数,课前自主学案,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氢原子光谱光谱分为_光谱和_光谱,氢原子光谱是_。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观点(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_运动且不辐射能量。,线状,连续
5、,线状光谱,原子核,(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是_的。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_(n称为量子数)。n1时能量最低,称为_,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_。(3)电子在_的轨道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辐射或吸收,形成了光谱。,量子化,升高,基态,激发态,能量不同,(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_运动且不辐射能量。,原子核,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单个电子的_状态,其图形表述如下:,空间运动,球形,x、y、z轴,2.量子数n(电子层数)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同一个电子层,电子所具有的能量_,因此同一电子层可分为若干_。(2)s轨道_对称,p轨道相对于x、y、z轴对称,记作_三个轨道。(3)对一个轨道上单个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除原子轨道外,还有_,有_种形式,分别用“_”和“_”表示。,可能不同,能级,球形,px、py、pz,自旋状态,两,3电子云(1)定义: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_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_大小。,概率大小,概率,思考感悟2(1)怎样描述一个电子的核外运动状态?(2)s、p电子云在空间各有几个伸展方向?【提示】(1)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状态四个方面描述。(2)s1个;p3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