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调查.ppt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暴发调查.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规、规章、标准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要求和特点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步骤从混乱中整理出条理的途径,主要内容(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一次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处置与控制举例,基本概念,疾病暴发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发生较多同一种疾病的现象称为暴发。因此,暴发调查是对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多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
2、法规、规章、标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3号文件(二九年七月二十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48号(二六年七月六日)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12-2009(2009-12-1实施),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规、规章、标准(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5月12日 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9940901 实施),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4%医院感染和8%医院内血液感染是以暴发的形式出现的。每1万1.2万出院病人会有1次暴发。近年来此发生率可能有增加。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的医院仍有1/
3、3的暴发不能被检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 20 胃肠道感染 18皮肤感染 13肺炎 12手术切口感染 10肝炎 7泌尿道感染 5脑膜炎 5其他 10,暴发流行的常见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其他方式,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增加上升慢,然后缓慢下降。最初的发生病例间隔提示为潜伏期的长短。,点传染源,病例上升和下降都很快速。,点传染源,然后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增加上升迅速,经一定间隔后,又出现病例,然后缓慢下降。,持续共同传染,源持续,有病例不断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要求和特点,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目的查明暴发原因寻找传染源和危险因素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和预防疾
4、病的蔓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要求,在各种限制条件和利益竞争条件下,最大程度提高科学性,控制疾病进一步蔓延。必须及时。尽早发现传染源等致病源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确定传染源或病因。建立疾病的适时控制和长期干预系统。,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时效性须尽快做出反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来势迅猛,事先“未预知”,一旦发现,必须尽快予以应急反应。决定了其重要意义。复杂性须应对各种局面: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多样,多为原因不明疾病或新发再肆虐传染病,初期有效治疗方案难以确定,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医务人员、患者恐慌心理严重,现场流调会涉及到责任追究、
5、法律诉讼、多部门配合、国内外合作等问题。,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二),双管齐下调查与处理相结合。一开始就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采取控制措施,只顾调查寻找暴露因子,而不采取措施,会招致公众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三),社会性面对公众和媒体:需要人群和社会的良好配合,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闻热点和公众焦点,媒体需要公共卫生轶事去炒作新闻,需要公众关注。合法性依照法律调查:现场流调具备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支持,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媒体保密时限,流行病学调查
6、还具有探索性,也有自己的法律责任。,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特点(四),合作性方方面面紧密合作:上下级、跨部门、调查者与公众。证据性充分依靠实验室:分子流行病学在在追踪传染源方面的优势,依法公正、科学求真,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知道采集什么标本,怎样采集,怎样保存和运送。,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步骤,(一)开展现场调查前的准备(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存在(三)病例定义的确定(四)核实病例并进行病例调查(五)描述三间分布(六)建立假设(七)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八)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九)总结报告(十)建立监测系统并维持监测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一)开展现场调查前的准备,1、奔赴现场以前的准备2、调查前需要
7、了解的信息 3、决定是否要开展现场调查4、准备什么,1、奔赴现场以前,了解现场情况:发病地点、人数、可疑物品;确定需求:决定是否做出反应;充分利用行政或技术指导关系;理顺关系:上、下、左、右;组织团队:流行病学专家、实验室人员;物资准备:调查表、采样器械、诊断试剂;技术准备:指点关键技术,规划初步行动。,2、调查前需要了解的信息,与管理有关的问题临床科室已经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是否有了初步调查?临床科室认为发生了什么?与诊断及临床特征有关的问题怀疑是什么病?是不是一种新的疾病?是否已做了相关的检测以排除已知的病原?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效果?,与描述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以前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8、?此病基线发病率多少?是否有聚集性或暴发?与可能病因有关的问题怀疑与什么共同暴露有关?病例之间是否有明显的联系?,3、决定是否要开展现场调查,问题的严重性 暴发的规模、疾病的严重性 进一步蔓延的危险性 新的或不明原因的疾病 政治压力、法律责任或公众关注的问题,4、准备什么,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预案;合作与协商;现场调查组;其他专业:统计、兽医、昆虫学、信息;应该做哪些自我防护?(考虑交通通讯);带些什么去?(采集标本容器,保护液等);相关部门应急装备等等,(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存在,1、回答问题:观察到的病例数是否超过了预期的病例数?将目前的病例数与以前同期病例数进行对比;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导
9、致报告数量增加的因素?,2、明确感染暴发,排除假性暴发流行。计算怀疑流行阶段的感染发病率,并与流行前的发病率比较,如果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则应开展调查。鉴别是否为“假性暴发流行”。假性暴发流行的线索: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相配;监测系统改变;实验室检验技术提高。,(三)病例定义的确定,1、病例定义构成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群。2、病例定义的目的应非常明确,根据目的来调整或平衡定义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调查初期或者主要为搜索病例时,病例定义应强调灵敏而降低特异性,可为临床或疑似病例的病例定义;病因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等),应强调特异性,如采用确诊病例的定义。,3、病例定义的原则 病例
10、定义应包括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信息。简单、易用、客观、实用(目的)。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不同于病例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等。5、时间从第一例病例出现时往回追溯一段时间。6、地点初次发现病例地区。如果其他区发现病例,此地区应该相应扩大。,7、人物把网撒得广一些,尽量包括所有可能患该病的人。8、重点人群感染病例定义可以随调查进程和目的改变不断修正。,(四)核实病例并进行病例调查,目的是努力找到所有可能的病例,排除非病例。方法是系统地进行搜索,利用多种渠道:报告渠道、医疗部门、学校等,并列出病例清单。所需调查资料有个人识别信息
11、:姓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址、电话号码等;临床及实验室信息:发病日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危险因素信息:针对某种怀疑疾病需要调查的信息如可能的传染源、宿主、媒介等。,(五)描述三间分布,为探索事件提供了系统方法,用简单的术语提供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明确高危人群、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假设。时间分布:流行曲线、可能暴露时间、潜伏期、控制效果;地区分布:病例与暴露的关系,人群分布: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关注特殊病例。,(六)建立假设,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的暴露因素;事实必须符合逻辑;疑似暴露因素、传播途径以及侵袭的人群与该病的特征是否符合
12、。,(七)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检验特异的假设,分析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病历-对照研究,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1、病因判断的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OR或RR;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OR值(odds ratio)又称比值比,是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中常用的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其含义是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是非暴露组的疾病危险度的多少倍。比值比OR=ad/bc,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与无暴露人数的比值(a/b)和对照组中暴露与无暴露人数的比值(c/d)的比,得出OR
13、=ad/bc,所以又叫交叉乘积比,该值用作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在队列研究中,OR指的是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a/c)和无暴露组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的比值(b/d)的比。也用作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列研究中,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a/(a+c)/b/(b+d),所以一般不计算比值比,但是有的时候根据需要也应用OR作为联系的强度的指标,例如在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队列研究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即应用OR值。,对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来说,它是OR值即是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其值为0到无穷大。当OR1时,提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为正关联。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
14、的危险度降低,即为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当OR=1时,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RR值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适合于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是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其数值的意义与OR相似。,相对危险度RR=a/(a+c)/b/(b+d),即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开展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2、病因分析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比值比OR用于难以确定固定人口(分母)的调查:处于危险的人群是知道的,适用于稀有疾病,对照选择。队列研究:相对危险度RR。需要确定人口数(分母)食源性暴发疾病比较适合(所有一起进餐
15、者)。,3、如何判断病原,Henle-Koch原则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充分病因);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实际工作中,要确定一起突发事件的致病原,从一定量的病人中分离到该种病原体,大多数病人感染发病后能产生针对该病原的抗体,用该病原作为病因能较好的解释该病的临床学、流行病学特点(合理性),可以解释大部分病例;分析检测结果:综合、临床、流行病、检验、对照、比较。,(八)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进一步研究方案,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注意复访,寻找
16、新线索。,(九)总结报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初步结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包括治疗方案、控制措施、得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十)建立监测系统并维持监测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根据需要(如一种新发传染病、影响较大的疾病),可以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对该病进行动态观察和研究。,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以下是江苏省某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 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 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分析调查资料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控制措施,保存所有检验
17、到的微生物样本,特别是从感染病人血中、伤口分离的微生物。保存从怀疑感染源检出的微生物样本,如与手术有关应特别检验手术用品。如手术器械、纱布、棉球、输液、药品等。如果感染与手术有关应适当减少手术量,注意观察新手术病人是否有医院感染出现,如果持续有新的医院感染病人出现应暂停手术。,医院感染暴发调查的控制措施,对可能的感染源进行微生物检验。如果从病人临床标本分离到优势菌,如绿脓杆菌、MRSA应重点分离这些细菌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当转院未感染的病人降低病人住院密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利进行调查。在感染特别严重的时候应暂时停止收住院,关闭病房,直至关闭医院。控制措施应在调查有初步印象即开始,不能为探
18、求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一次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处置与控制举例,第一部分 接到报告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疾控中心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疾控中心。,问题1:如果您是流行病科接报医生,您对该医院请求帮助式的报告做何考虑?是否派员到医院调查处理,还是安排检验医生等候标本做病原学鉴定帮助?,医院感染暴发常要面临责任追究和法律诉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感染 暴发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