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doc
《《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 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1学习目标: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第一课时预习环节: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课堂展示: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
2、,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统观全文,了解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
3、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
4、适当位置是:来来去去。轻轻地飘在空中。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明确:*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第二课时预习环节: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3、完成导学导练P61 二 46课堂展示: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明确:第二段是3、4、
5、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话题二、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云,“像羊群”的云指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云。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云_云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
6、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来。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的思路。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培养
7、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天气的科学小品文。在讲课之前,先让老师来讲个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
8、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多媒体显示: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蚂蚁搬家蛤螟叫燕儿低飞大雨到突出显出:同时,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2、找出课文中心句。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二(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1、观察云的形态来判定天气2、根据云
9、的光彩推测天气三(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了。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晴天云彩简表。四、同学们通过表格了解了“云与天气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竞赛图例: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
10、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五、*语言特色师:本课给我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色彩,可是我们读起*却显得条理清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一篇课文语言方面特点。1、比较阅读卷云的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2、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语言
11、准确、生动、形象是本篇说明文的主要特色。*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来。布置作业: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
12、、成语、俗语、诗词及*片断等。看云识天气教学课件3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二、设计思想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2、学生地处乡村,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
13、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四、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的思路。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五、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六、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
14、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因此,外出前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2、检查预习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3、整体感知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学生可自行设计表格,也可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教师总结:先把云分成两大类,
15、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晕、华、虹、霞四种。)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学生对云的名称的理解。4、重点研讨*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提示:*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第3、4、5段的“纲”:“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3、4、5段就是遵循这个“纲
16、”展开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第6段开始写“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如第3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再仿照示例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先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
17、的好处。再重点学习课文第1段的语言,并仿照示例造句。)5、拓展延伸课文第6段引用了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并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天气的谚语,要求说出搜集的方法。6、课堂小结*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的思路清晰,很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恰当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来。7、布置作业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 天气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