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L概述1.1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定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实测管线及地形资料。3)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K0+80-K0+260及K0+823箱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6年09月)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5)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Hl-2020年)。6)规划提供的道路周边地块发件情况。7)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1928号)(2019年04月23日)。8)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9)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工程概况
2、本次礼慈路起于通海一路,终点止于L9路西段交叉口,工程范围内实施长度1062.399m,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8m,设计车速30kmh0道路全线含桥梁一座,长99m。本说明为礼慈路道路工程设计桥梁工程:礼慈路高架桥:起终点桩号:K0+097.500K0+196.500,桥跨布置形式为:(3x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最高点高程220.951m,最低点高程219.151m,桥面与桥下平场高差最大约为14.5m。本工程桥梁主要控制因素:(1)设计桥梁处冲沟边坡为周边房建开发单位开挖弃砖形成,边坡完全为抛填、坡率较陡、填筑松散,同时填筑高度较高。整个弃土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
3、将桥梁基础于弃土之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防患,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式详见5.2.10条。(2)位于设计礼慈路高架桥桥位处规划明渠未报建,但根据资料已知相关位置存在规划构筑物,本次桥梁设计时,桥下平场在保证现状边坡的稳定的同时,对后期规划明渠的修建,均形成了新的约束条件,后期结构修建时,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严禁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已建桥墩结构形成偏压,同时应向相关管理部门报批,获得施工许可后,严格按照获批方案进行施工作业。1.3上阶段批发意见及执行情况礼慈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初设技术审查会已于2018年10月19日召开,在专家会上专家审查结论为通过,本施工图已对初设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初设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
4、如下:1、桥梁基础位于深回填区域,应充分考虑土体变形对桥梁安全的影响,并采用处置措施。回复:按批夏意见,核实冲沟内弃土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可行的技术处理方案保证桥梁基础安全、方案可行。经现场踏勘以及地质钻探资料,该填土系两侧开发企业场内弃土形成,整个边坡完全为抛填、坡率较陡、填筑松散,同时填筑高度较高。整个弃土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将桥梁基础置于弃土之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必须进行处理。处理必须考虑边坡两侧的房屋已经要成、不可能将原土体完全清除的实际情况。故处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进行:1、稳定坡脚:原填筑体坡率陡、填土松散,直接在上面进行任何施工都存在安全隐患,故必须首先对边坡进行固脚处理。处理
5、的方式就是结合规划明渠标高,将冲沟沟底未填筑部分先行填筑,填筑标高204左右。填筑应分最大高差38m,呈“V”型沟谷,地形坡角1315;二号桥跨越冲沟,地形坡角2224,上下高差24.5In,V”型沟谷。两桥之间的道路地形平缓,起伏变化较小,目前正在整平,原地貌被破坏;二号桥后面一段道路(K0+940.000-K1+441.847)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坡角1722,最大高差40.3m。勘察期间终点位置的水塘正在抛石挤淤、填方碾压,原地貌已破坏。3.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
6、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d左右。勘察区内主要河流为嘉陵江,嘉陵江是长江主要支流,在朝天门汇入长江。拟建线路位于嘉陵江左岸,沿线为嘉陵江水系。该段线路附近嘉陵江河道蜿蜒曲折,线路经过处江水在自南东流向北西、江面宽约400%河床平均坡降0.28%o,最大流量44800m3s,最小流量242m3s,多年平均流量2160m3s,平均含沙量2.372kgm3.拟要桥梁跨越嘉陵江支流,枯季水量极小,雨季雨量充沛,常年洪水位188.43m(黄海高程、下同)、重现期十年洪水位192.43m、重现期二十年洪水位194.43m、重现期五十年洪水位196.63m、重现期一百年
7、洪水位198.43m(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规划局重规总199630号):据重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洪枯水位落差30m以上。全年水位变化规律是24月为最低水位期,79月为最高洪水期,洪水时最大表面流速为5ms,枯水时表面流速为l2ms.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洪水期将低水位运行,一般保持在145m左右。因此,线路所在河段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一般仍接近天然河道特征,河道基本维持现状。道路区远离三峡水库班前吴淞高程175m回水位岸边线,最低点高程约为黄海高程179.5Im(吴淞高程为181.18mo三峡水库蓄水对道路区没有影响。层填筑碾压,分层碾压,填筑的单层厚度不得超过0.5m。填筑之后,原有边坡得到了一定程度
8、的加强,稳定性有了保障,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了条件。填筑的横向范围应在桥梁边线两侧各20m的范围(保证足够的填筑体,该宽度为平台宽度,平台的用1:2.5的坡率放坡至现状地面标高)2、原边坡处理:沟底填筑至高程后,对原填筑体进行处理。将原填筑体不稳定的、已经有裂缝的坡体土体一律从高处清理至低处,初步形成缓坡。3、强夯处理:原抛填土体和本次坡脚后填筑的土体之间的填筑质量(压实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为降低填土不均匀沉降、减少对结构基础的影响,故必须对全范围进行强夯处理。强夯的范围:横向范围应在桥梁边线两侧各20In的范围;纵向桥梁全长(故强夯面积约6000m2),为增大处理厚度,强夯采用400Okn夯击能
9、,单个夯击点夯击次数I(TI2次,夯击点间距4.0m。4、形成最终缓坡:在夯击面上进行适度填筑,形成最终缓坡(坡率1:2.5左右)5、基础设计时考虑填土沉降对桩基产生的负摩阻等问题。采用以上处理措施后,设计认为,整个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结构是安全的。于2018年11月6日下午,针对以上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专项论证咨询会,得出结论为地基处理的方法基本得当,桥梁方案可行。同时,桥下有规划明渠,若有条件,建议拟建桥梁和规划明渠同步实施,若无法同步实施,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为桥下明渠预留实施条件。2、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地勘报告摘录)3.1地形地貌场地属川东平行岭谷区构造
10、剥蚀浅丘地貌,丘岭与洼地相间。勘察区内多为农田,地形呈梯级分布。最低点高程约179.51,最高点高程约244.71m,相对高差约71.8m,总体呈“鞍”状。一号桥跨越冲沟,冲沟切割深度较大,1)第四系全新统(Q41)1 素填土(Q4nd):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砂泥岩碎石等组成。粒径以20250mm不等,含量约2025,为工程建设场地整平堆填,为新近堆填,未被污染。结合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厚度O.5m(zk75)15.50m(zk95),场区内呈块状分布。2 粉质粘土(Q4el+dl)灰黄褐黄色。切面平整,手拍切面无水印,可搓成条,土芯干后不易击碎散。呈可塑状。无摇振
11、反应,具光滑面,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在整个勘查区内分布较广,厚度一般为0.2Oin(zk81)5.50m(zk7)。*w*w*z彳、*w*w*wi*xz*w*z*x*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分布于整个勘察范围。岩性为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3砂岩:灰白青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较破碎,呈散体状、块状;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层理较清晰,岩石强度较高,锤击声脆,岩质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4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上部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及散
12、粒状,岩块手捏易碎,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岩质较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3.5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丘陵,地表水随地形变化分布较明显。勘察区内地表水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处,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汇聚于嘉陵江。勘察期间K0+160和K0+820处两条冲沟汇聚了冲沟两侧斜坡的地表3.3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龙王洞背斜的西翼,岩层产状285oZ9o(278o2910/509)。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LI组裂隙产状280300N7080(295oZ75o),延伸长度35m,发育间距2m,
13、浅部张开l5mm,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L2组裂隙产状205214N7483(210oZ80o),延伸长度26m,发育间距1.53.0m,多数闭合,局部张开l3un,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地质调查结合钻探揭示,勘察区边坡岩体砂岩层面及泥岩层面之间局部存在泥质充填及分布不连续的泥化夹层,砂岩层面中有泥化夹层分布,泥岩层面有少量钙质胶结。两组结构面结合一般,均为硬性结构面,砂泥岩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拟建场地,揭露基岩面形态与地貌形态较一致。坡顶基岩面埋深较浅,沟谷及平地基岩面埋深较深。基岩顶面埋深0.20m15.5m,基岩顶面
14、高程180.12m236.08no一号桥基岩面坡角一般在1122之间,二号桥基岩面坡角24左右;两桥之间的道路基岩面坡角917;k0+940kl+44L847段道路基岩面坡角629。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1.4. 5.1强风化带:路线区基岩强风化厚度差异较大,砂岩强风化厚度多0.60(ZK93)-4.90m(ZK40),泥岩强风化厚度多0.4OIn(ZK88)5.OOm(ZK89)o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岩体多呈碎块状。1.5. 5.2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芯呈短柱长柱状。结合波速测试结果显示,中等风化地层岩体较完整3.4
15、 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岩土层从新至老为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人工填土(Q4ml)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J2s)o速(见声波测试报告)确定,素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30s;粉质粘土为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取150ms,建议施工时在现场对压实填土重新检测剪切波速校核场地类别;基岩强风化剪切波速大于500ms小于800ms;基岩中风化剪切波速大于800ms3.8 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1)经检验合格的压实填土:按规范要求对人工填土夯实或压实处理,填料性质、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填土压实系数应大于0.94,其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130kPa0如压实度不大于0
16、.94,承载力由静载试验确定。并补测填土的剪切波速及校核地宸效应评价。松散填土层负摩阻力系数取0.20o(2)可塑状粉质粘土:fao=150kPa;(3)强风化带砂质泥岩:fao=300kPa,强风化带砂岩:fao=500KPa中等风化带砂质泥岩:fao=900kPa,中等风化带砂岩:fao=2000kPa2、嵌岩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中等风化带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6.3MPa;中等风化带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5.9MPao3、场地内填土结构松散稍密,K0+060K0+150段其天然状态C取6Kpa,取21;饱和状态C取4Kpa,取19,K0+150K0+202段天然状态C取7Kpa,6取22。;
17、饱和状态C取5Kpa,6取20。;粉质粘土天然状态C取25Kpa,小取13.6;饱和状态C取16Kpa,巾取10.23。4、填方边坡放坡坡率:HW8m放坡坡率按1:L50,H8m应分阶放坡处理上阶按1:1.50,下阶按1:1.75。挖方边坡放坡坡率:土层按1:1.50;强风化基岩按1:LO0,中等风化带按1:0.75,边坡高度大于8m应分阶放坡处理。5、挡墙基底摩擦系数:粉质粘土取0.25;素填土取0.30;强风化泥岩取0.30,中等风化泥岩取0.40;强风化砂岩取0.35,中等风化砂岩取0.60。墙后填土重度20KNm3,综合内摩擦角取30水向下游流淌,现场调查目测流量约0.30.5m3so
18、K1+040-K1+240段微地貌为“U”型沟谷地貌,两侧斜坡的地下水向沟谷中间汇聚,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由于沟谷中间比较平缓,地表水向外排泄缓慢,大部分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勘察区内的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2)地下水场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浅丘地貌,地表为笫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松散填土为透水层,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弱透水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随地形向场地外低处排泄。根据水文地质调查,K1+080K1+130段有地下水渗出汇聚成水潭,可见勘察期间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丰富。根据钻孔水位观
19、测,斜坡上的钻孔水位较深,地势低洼处的水位较浅,水位变化随地形变化明显,分布比较规律。根据相邻工程经验及金海大道工程勘察报告水质分析报告,该区域地下水按HI类环境S042-、Mg2+、0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02腐蚀);Cl-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3. 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勘察区域内没有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层连续稳定,亦无断裂构造,场地整体稳定性好。3.7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
20、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按照最终平场高程,根据线路平场高程以下各土层性质与土体厚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并分析各线路段的抗震地段。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跟剪切波测(3)公路坛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1、22008)(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4. 3其他设计依据(1)铜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铜筋(GB1499.1-2017)(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3)钢筋混凝土用钢笫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8)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34-2012)(9
2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IO)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11)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12)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5、桥梁工程设计6、岩石地基水平抗力系数:中等风化泥岩40MNm3,中等风化砂岩200MN/m3,粉质粘土和素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IOMN/m4,素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6MN/m4o4、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4.1 主要技术
23、标准1桥梁分类重要中桥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考虑到重型车辆行驶频繁)3桥梁净高25.Om4桥梁纵坡2.0%5标准路幅20m=3.0人行道+14.Om车行道+3.0人行道6温度荷载箱梁体系温度升温取30,降温取20,箱梁混凝土浇筑、伸缩缝安装等施工温度取20,日照温差按JTG3362-2015规定的温度场计算7风荷载重庆地区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3=O.45kNf1128地震设防类别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7构造设防。9设计基准期100年1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11设计安全等级一级12环境类别1类13最大裂缝宽度Wttlt=0.2mm(普通钢筋混凝土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道 配套 工程 桥梁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9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