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部分给药教学课件.ppt
《第十六部分给药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部分给药教学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章 给 药,主讲:许友君,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一)药物的种类1、内服药2、注射药3、外用药4、新颖剂型,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二)药物的领取1、病区设有药柜2、患者使用的药物,凭医生处方领取。3、剧毒药、麻醉药,病区有固定数,用后补充。,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三)药物的保管1、药柜放在通风、干燥、光线明亮处,专人负责,确保安全。2、药品应按分类放置、班班交接。3、药瓶贴有明显标签。4、药品如有变性、沉淀等,停止使用。5、药物根据不同性质,分别保存。,(三)药物的保管,(1)遇热易破坏的生物制品、抗生素等。(2)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如乙醇等
2、。(3)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醚等。(4)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5)各类中药均置于阴凉干燥处,芳香性药品须密盖保存。(6)患者个人专用药,单独存放,注明床号、姓名。,二、给药原则,1、根据医嘱给药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查七对的内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3、安全正确用药4、密切观察反应5、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依据药物的性质、剂型,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和用药目的的不同而定,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肠给药等。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给药次数和时
3、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和发挥最大的药效为最佳选择,同时考虑药物的特性及人体的生理节奏。,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药物的吸收2、药物的分布3、药物的代谢4、药物的排泄(二)机体的因素1、年龄与体重2、性别3、身体状况4、心理因素5、个体差异,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三)给药方法的影响给药途径、时间、次数及药物的联合应用等均对药物有重要影响。(四)饮食的影响1、促进药物吸收和增强疗效2、干扰药物吸收和降低疗效3、改变尿液PH,影响疗效,第二节 给药程序,一、评估1、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要求2、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3、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4、评估患者的特殊需要
4、二、计划1、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2、合理安排给药次数和时间,给药程序,三、实施1、准确给予药物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3、帮助患者应付所遇到的问题4、采取加强药效的措施5、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记录四、评价再整个 药疗过程中,护士应不断评价患者对用药的反应。给药中一旦发生差错、事故,立即报告,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第三节 口服给药法,目的协助患者依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以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评估1、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2、患者是否适合口服给药,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及呕吐。3、患者服药的自理能力。,口服给药法,计划1、目标/评价标准2、用
5、物准备实施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2、备药3、发药,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一、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2、注射部位按要求进行消毒,并保持无菌。3、注射器的活塞和针头的针梗必须保持无菌。,注射原则,(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七)注射前排尽空气(八)注射前检查回血(九)应用无痛注射技术,二、注射前准备,(一)用物准备1、注射盘(1)无菌持物钳(2)皮肤消毒液(3)砂轮、棉签、弯盘、乙醇棉球、开瓶器2、注射器及针头3、注射药液,注射前准备,(二)药液
6、抽吸1、洗手、戴口罩,查对2、吸取药液3、排尽空气4、保持无菌,三、常用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目的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常用注射法,部位1、皮内试验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有无药物过敏史。2、患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3、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常用注射法,计划1、目标/评价标准(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愿意接受并配合。(2)患者获得预防药物过敏的一般知识。2、用物准备(1)1ml注射器、4号半针头、药液(2)如为药物过敏试验,备0.1%盐酸肾上腺素。
7、,常用注射法,实施1、洗手、戴口罩,抽取药液2、核对解释3、选择部位消毒4、再次核对排尽空气5、一手绷紧皮肤,针头与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6、完毕拔针7、再次核对,15到20分钟后观察反应。,常用注射法,(二)皮下注射法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目的1、注入小量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2、预防接种。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后背等。评估1、患者情况2意识状态3、注射部位皮肤的状况,常用注射法,计划1、目标/评价标准(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配合。(2)注射部位无硬结、感染。2、用物 12MI注射器、6号针头、药液。实施,常用注射法,实施1、洗手、戴口罩吸取药液。2、核
8、对、解释。3、选择部位、消毒。4、再次核对,排气5、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将针梗的1/21/3刺入皮下。6、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7、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整理,常用注射法,(三)肌肉注射法: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目的用于不宜口服或静脉注射,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部位常选用部位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2)联线法:从髂前上棘至 尾骨作一联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位。,常用注射法,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示
9、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三角形区域其内角为注射区。(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评估 与皮下注射法计划1、目标/评价标准(与皮下)2、用物 25ML注射器、67号针头药液,常用注射法,实施1、洗手、戴口罩、抽药液。2、核对、解释。3、选部位。4、消毒皮肤。5、再次核对、排气。6、绷紧皮肤、迅速垂直刺入2、5CM(针梗2/3)7、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8、注毕、快速拔针、按压片刻。9、再次核对、整理、记录。,常用注射法,(四)静脉注射与静脉血标本采集法目的1、静脉注射(1)注入药物,用于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部分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