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试题word).docx
《1_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试题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_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试题word).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遗传的细胞基础与分子基础专题9遗传的细胞基础五年高考一考点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1.(2021河北,7,2分)图中、和为三个精原细胞,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为正常细胞。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和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答案C2 .(2020江苏单科,22,3分)(多选)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二10)花药减数分裂
2、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T乙T丙一丁答案CD3 .(2019江苏单科,11,2分)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二.二二26,2::=4RAl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
3、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4 .(2019浙江4月选考,24,2分)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口染色体蛆数同源染色体对数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Q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Z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点)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答案A5 .(2018天津理综,4,6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
4、身(八)对黑身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8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6.(2018浙江4月选考,24,2分)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变异)8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都连有两极
5、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bY.bY答案D7.(2017课标全国Il,1.6分)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8.(2017海南单科,21,2分)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力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D9 .(2019天津理综,10,10分)作物M的R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R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R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
6、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和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O基因杂合是保持R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R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O(3)通过途径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i的优良性状。答案(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半(2)1/20100%(3)2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一13)1 .(2018浙江4月选考,19,2分)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
7、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本题以基因、染色体行为为载体,考查考生辨认、解读的能力。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是在减数分裂时可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控制着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无论是等位基因还是同源染色体,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在杂交过程中可以保持独立性,A、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
8、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这一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非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受精)过程中,C正确Q错误。2 .(2017天津理综46分)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特点。该图示为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的过程,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A、a和D、d在减数第一次分
9、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b分离则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次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组成四分体的4条染色单体将分别进入4个子细胞,因此该精原细胞能产生AbD.ABD.abd和aBd四种精子,B正确;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图示中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方法技巧区分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相同位置的片段,片段交换后不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序。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
10、体片段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任何一种结构变异均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序发生变化。3 .(2017海南单科,21,2分)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力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D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Q正确。A所示细胞是初级性母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B所示细胞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为B所示细胞的二倍,因此该细胞为性原细胞有丝分裂后的子细胞或处于Gl期的性原细胞。4 .(2015天津理综,4,6分)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
11、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次级卵纵地胞卵细胞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异常的相关知识。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从而导致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正确;次级卵母细胞正常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使产生的卵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胚胎细胞中应该有6条染色体,3个染色体组(每一形态的染色体有3条),D错误。方法技巧题干中“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
12、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是解题的关键,纺锤体不能形成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不分离。5.(2011江苏单科,11,2分)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此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6.(2020浙江7月选考,21,2分)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沏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
13、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P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8 .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答案B题图细胞中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没有同源染色体,应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题述精原细胞若直接进行减数分裂,生成题图细胞时应该有4条染色体DNA含P,可能是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原细胞(也可能进行两次或以上有丝分裂形成多个精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到题图阶段时,使细胞内有2条染
14、色体DNA含32p,故该精原细胞至少经历了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Q正确。图中含有e的两条染色体中一条含有d,一条含有D,两者颜色一致,排除染色体互换的可能性,故应该为基因突变所致,A正确。精原细胞(假设DE连锁)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可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题图细胞产生De和de两种精细胞,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基因型都为DE的精细胞,共产生3种精细胞,另外再考虑该精原细胞发生过有丝分裂,故形成的精细胞数量应该大于4,B错误。9 .(2018海南单科,17,2分)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
15、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o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答案C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蜂是由雄蜂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10 (2014北京理综,30,16分)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z中获得了所需
16、的植株丙(aabb)。(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经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卜A基因片段-T-DNA片段FA基因片段T注:1、II、BI为瑁物图1(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旧中有种基因型的植株。Fz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0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1hltMtk甲7.M图2丙获得了C、R基
17、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O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答案(1)四分体同源(2)Il和川(3)225%(4)父本和母本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乙柠解析(1)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及着丝点断裂导致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2)确定T-D
18、NA插入位置时,根据子链延伸方向是5-3,只有用引物Il、Ill组合扩增该DNA分子,才能得到两条链均作为模板的扩增产物,且产物中同时有A基因片段和T-DNA片段,从而用于T-DNA插入位置的确定。由植株甲(AaBB)、乙(AAbb)二者杂交为AaBb.AABb两种基因型,可知F2中花粉粒不分离的bb占l40曲图2可以看出,A与C,A与R连锁在一起,而丙是由a、C连锁的配子和a、R连锁的配子结合形成的,这两种雌雄配子的产生都是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丙的花粉母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可产生aC、aR、a、aCR四种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
19、别是蓝色、红色、无色、蓝和红叠加色。bb隐性纯合突变体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不分离,把每4个不分离的花粉粒看作一组,通过观察不同花粉母细胞产生的四个花粉粒是否出现无色或叠加色,以及出现此类花粉粒的组数,即通过观察四个花粉粒中是否出现无色、蓝和红叠加色及出现无色、蓝和红叠加色的组数,可以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是否交换和交换次数,通过比较乙和丙的交换频率可确定基因A的功能。11 (2016海南单科,23,2分)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A先天性愚型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答案A先天性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正
20、确;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C错误;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Q错误O12 .(2014安徽理综,4,6分)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汉-4学一色等zWT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由图可知,甲表示减I前期,乙表示减I后期,丙表示减I末期,丁表示减Il后期。甲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
21、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B错误;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减I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能发生在丁中Q错误。解题关键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核DNA的位置与数量,确定甲、乙、丙、丁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解题关键。11.(2013江苏单科,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IoX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答案A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相
22、关知识。为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损坏物镜镜头,在换用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B项中在观察性母细胞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显微镜视野适当调暗;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低倍镜换用40物镜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12.(2012江苏单科,8,2分)观察到的某生物(2=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答案A根据题意某生物2二6可知,在减Il后期两极均应有3条染色体
23、,图像显示两极均为4条染色体,说明减I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减Il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A对。13.(2014江苏单科,28,8分)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O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填“相同一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早期卵注射早期卵母细胞少量细胞质早期卵母细胞母细胞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_专题9 遗传的细胞基础试题word 专题 遗传 细胞 基础 试题 wor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