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word).docx
《1_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_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word).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细胞代谢专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五年高考考点1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2021湖南32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lmol/LNaCI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2.(2021广东,13,4分)(不定项)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一段时间
2、滴加就特保H细第用等港溶液恢宏 初始状态后潴加用等淮溶液恢纪初始状态后清加送物溶液后现实 Xhi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3处理后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答案A3.(2020课标全国Il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
3、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答案D4.(2018浙江4月选考,17,2分)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图,其中、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BO甲乙一#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一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5.(2017课标全
4、国Il,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h50O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O-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6 .(2017海南单科,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
5、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z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B甲乙丙7 .(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溶质分子O-水分子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8 .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馈水中,甲细胞先破裂答案B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120)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I
6、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I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本题以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处理兔红细胞的实验为背景,考杳渗透作用的应用,属于9学探究素养中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在高于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不会发生质
7、壁分离,A错误;在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但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误;在低于0.9NaCI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Q错误。2.(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B由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可知呷一乙为细胞失
8、水过程,乙丙为细胞吸水过程。本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对比题图三种细胞的大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未改变,A错误;实验过程中同一个细胞可依次发生失水和吸水,B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Q错误。3.(2015天津理综,5,6分)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利用双缩服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络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答案A双缩版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CiT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络
9、合物,A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B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铝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别用0.3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没有在碱性条件下Q错误。4.(2015江苏单科,23,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多选)()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Ill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答案BD脂肪被苏丹Ill染液染色呈橘黄色,被苏丹IV染液染色呈红色,A正确;斐林试剂
10、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即使有还原糖存在,没有水浴加热也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B错误;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C正确;在PCR反应体系中有DNA模板,即使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失败,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加热,也可以出现蓝色现象Q错误。5 .(2014课标全国I,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
11、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Q正确。6 .(2014课标Il,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
12、只有水分子交换,则蔗糖浓度(molL-*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H?之间答案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长,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应比b组低,A错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短,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二1时,
13、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moL之间Q正确。7.(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胞的液泡体积、颜色等进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
14、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略,D错误;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错误;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加速滴加的液体向对侧扩散C错误;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B正确。8.(2014上海单科,21,2分)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IL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8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
15、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答案D将同一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该细胞中的液泡失水越多,液泡的紫色越深,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A、B错误;将不同细胞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细胞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X/Y值越大,则说明该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失水越少。故C项错误Q项正确。9 .(2011课标全国,4,6分)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
16、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子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将两份完全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放入完全营养液和蒸播水中浸泡相同时间,放入蒸馈水中的外表皮细胞因吸水较多,而使细胞液浓度甲组大于乙组,由于甲组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小于乙组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的浓度
17、差,因此乙组细胞水分渗出量多;水分子是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的,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10 .(2011课标全国,1,6分)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C。蒸僧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镭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C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C。蒸储水中,红细胞会因大量蒸僧水进入而破裂;红细胞膜是脂溶性的;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因低温时分子运动减慢而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11.(2011重庆理综,5,6分)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
18、)。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两组幼苗在KNO,溶液中的鲜重变化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焉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答案B分析题图可知,甲组幼苗处于较低浓度KNO3溶液中,植物细胞可以主动吸收K和NO3,使其吸水能力增强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组幼苗由于所处KNd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甚至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这个实验也同时表明,植物幼苗对水和矿质元素的
19、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故A、C、D正确。甲组幼苗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NOa的过程在6h之前也在进行,故B错误。12.(2011天津理综,2,6分)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答案A由于细胞壁有全透性,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N是蔗糖溶液,A错误;水流向渗透压大的方向,若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水流向浓度更大的原生质体中,原生质
20、体会逐渐复原,B正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两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差异,C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所以不适合作该实验的材料Q正确。13.(2014四川理综,1,6分)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以渗透作用方式通过原生质层且是双向的,只是从液泡扩散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液泡的水分子数,表现为细胞失水,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肝细胞中肝糖原与葡萄糖可相互转化,C错
21、误;活细胞内ATP与ADP可相互转化Q错误。14.(2017江苏单科,22,3分)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BCD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载体的特点等知识。分析题图可知,蔗糖由伴胞经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筛管,由此可推测蔗糖的水解保证了蔗糖浓度差的存在,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根据题图可看出蔗糖水解成的单糖顺浓度梯度经单糖转运载体运输至薄壁细胞,B错误
22、;从题图中可确定蔗糖的运输为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题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由于载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蔗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Q错误。15.(2016浙江理综,1,6分)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答案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顺浓度梯度以易化扩散方式运出肝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因葡萄糖的转运需载体协助
23、,故其转运速率不能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B错误;葡萄糖的转运方向取决于血糖浓度的大小,而不取决于载体,C正确;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运入肝细胞,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16.(2014北京理综36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熊得出的推论是10-,10-1(T1010-j110;人工膜的通透性(Cm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C据图可知:生物膜对H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对KO的通透性,可见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zO通过的物质,A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_专题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试题word 专题 物质 进出 细胞 方式 试题 word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