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电子装联质量控制与检验.ppt
《产品电子装联质量控制与检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电子装联质量控制与检验.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产品装联质量控制与检验,目录,1.概述2.装联准备的质量检验3.印制电路板组装的质量控制4.电子产品焊接质量控制5.电子产品清洗的质量检验6.压接质量控制7.整机装联质量控制8.电子产品防护加固的质量控制9.电缆组装件制作的质量控制10.PCA修复与改装的质量控制,1.概述,电子产品装联是指用规定的电子元器件和零、部(组)件,经过电子及机械的连接和装配,使电子产品满足设计任务及要求的过程。因此,电子产品装联质量是决定电子产品可靠工作的关键。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元器件的不断出现,电子装联技术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对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检验要求更为严格,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已
2、经成为共识。,1.1 产品质量特性,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程度,也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特性包括:,性能: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寿命: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产品保证使用者不受到损害。经济性:产品从设计、生产到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成本和费用。,1.2 质量检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1.2.1 质量检验的目的,验证设计 通过质量特性规定产品的功能,经过检验(含试验),验证设计规定的质量特性是否已在产品上实现。,提供数据 通过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等收集
3、数据,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反馈信息 通过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改进设计、提高质量、改进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保证质量 通过对产品质量特性的符合性鉴别,对不合格品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处置,防止它们被接收、进入下一过程或交付给顾客,从而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层层把关,确保产品质量。,1.2.2 质量检验的职能,质量检验工作具有4大职能和对产品质量一票否决权,其中4大职能是指:,把关职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检验,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元、零、组件不装配,电装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入调试工序、不得加电,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预防职能:通过生产巡迥检验、工序检验和批量产品首件
4、检验等方法防止不合格产品产生,并协助找出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及时予以排除并防止再次发生。监督职能:按照检验制度和质量法规的有关要求,对生产过程实施质量监督。如对生产现场5M1E、工艺纪律、文明生产和质量措施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报告职能:平时工作中注意收集、记录、分析和评估产品质量情况,并及时报上级和有关部门,为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1.2.3 质量检验的依据,检验依据一般包括:,订货方与承制方签订的订货合同或技术协议书。检验要求应反应到相关技术资料中。产品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工艺规程、检验规范和标准样件。其中,标准样件应该挂有样件标签,并应有有关技术负责人的签署和使用期限。产品设计引用
5、的或承制方、订货方共同约定使用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1.2.4 质量检验的工作步骤,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熟悉与掌握质量要求 熟悉检验依据,明确检验项目及其要求,准备检验(测)工具、量具、设备,确定检验方法。,检验测试 用规定的计量器具、测试设备,检查、测量、试验或度量产品,获取产品的质量 特性值。,比较判定 将测得的质量特性值与质量要求进行比较,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判定。,记录与处置 记录检测数据,标志产品,放行合格品,隔离不合格品,承办质量证明文件,传递质量信息。,1.2.5 产品质量的三检和终检,三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完成的工序经操作者“自检
6、”、班(组)长“互检”和专职检验员检验的工作程序。终检:对部(组)件、整机的终检,系统的终检。未经终检合格的产品,不得签发合格证,产品不得交付。,1.3 产品质量问题归零要求,1.3.1 质量问题技术归零要求,定位准确: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机理清楚:通过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问题复现:通过试验或验证,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问题定位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措施有效:针对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经验证确保质量问题解决。举一反三:把发生的质量问题,通过反馈,检查类似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预防措施。,1.3.2 质量问题管理归零要求,过程清楚: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全过
7、程,从管理上找出薄弱 环节或漏洞。责任明确: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措施落实: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并落实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严肃处理: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对待,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教育目的。完善规章:针对薄弱环节,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并落实。,1.4 电子产品装联工艺流程,装联前准备1.元器件测试筛选及老炼2.元器件预处理3.导线端头处理4.PCB预处理,PCB组装1.元器件安装2.PCB焊接3.PCB清洗,检验1.外观检查2.焊接(焊点)检验3.清洁度检测4.电性能测试和筛选,整机装配1.电气连接2.机械装配,导线束(电缆束)加工,整机检验和测试方法,防护处理1.防护喷涂
8、2.灌封与粘固,成品检验电性能测试和检查,产品例行试验1.气候环境试验2.力学环境试验,包装出厂,1.5 电子产品装联质量检验,装配质量控制,装配过程中的检验,整机检验,元器件、装配件检验,元器件、印制板可焊性检查,材料规格、牌号、合格证,配套检验,元器件性能测试与筛选,装配件外观检验,印制板组装件检验,导线束质量检验,焊接、压接质量检验,搪锡质量检验,引线成形质量检验,部件整件组装质量检验,整机例行试验,整机装联正确性检查,整机电性能检查,整机外观检查,2.装联准备的质量检验,2.1 元器件引线的可焊性检查可焊性是衡量元器件和PCB焊接部位是否可以顺利发生焊接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保证焊点质
9、量,防止焊点缺陷的重要条件。可焊性:物体表面具有的使焊料润湿它的特性。按试验规范要求,在3秒内可达到焊料润湿,8秒前不出现基材表面断续润湿,该表面被认为 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可焊性检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焊槽法(垂直浸渍法)焊球法(润湿时间法)润湿称量法(GB/T2423.32-2008)IEC60068-2-58试验Td: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可焊性、金属化层耐熔蚀和耐焊接热 标准试验条件:可焊性试验温度235 耐焊接热试验温度260,可焊性检查方法,焊槽法(垂直浸渍法)焊槽法又称垂直浸渍法,它是模拟元器件引线搪锡工艺,即把浸有焊剂的元器件引线以一定的速度(25mm/S)垂直浸入规定温度的焊料槽中,停
10、留时间为2S,然后以同样的速率将引线提出,经清洗后评定可焊性的优劣。将试样和标准样品比较,如引线表面覆盖一层均匀、平滑、连续的焊料薄膜,并且覆盖面积不少于测试面积的90%,其余10%的面积上允许有少的针孔,但不集中在同一部位上,该引线的可焊性视为合格。此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各种形状的引线均可检查,但测试误差大,计算可焊面积不够正确。,可焊性检查方法,焊球法(润湿时间法)焊球法又称润湿时间法,用专用的可焊性测试仪测定引线的可焊性。将一定重量的焊料球加热熔化并控制在规定的温度,然后经浸过焊剂的引线固定在夹持定位机构上,调整计时探针使其与引线的距离为最小(0.5mm以内),如图2.1所示。,图2.1
11、 焊球法测试原理,润湿称量法(GB/T2423.32-2008)润湿称量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用专用的可焊性测试仪测定任何形状的引线和印制电路板的可焊性。当引线浸入熔融焊料时,焊料对引线会产生润湿作用,其润湿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在经过初始排拆阶段,即不润湿状态(a)、(b),随时间的变化,即润湿角由180向0变化,当=90时,焊料开始润湿引线。因此,可以根据润湿角的变化和大小,定量表现出焊料润湿引线的情况。但是正确测量润湿角在技术上是很困难的,而焊料对引线的作用力f是可以方便地测量出来;润湿称量法就是根据测量焊料表面张力的垂直分量的大小来判定可焊性。,可焊性检查方法,图2.2 焊料对引线的润湿
12、过程,可焊性检查方法,F测/F理2/3 级1/3F测/F理2/3 级1/5F测/F理1/3 级理论润湿力(F理)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F理=-40L+8V式中:L为引线的周长(mm)V为引线浸入焊料部分的体积(mm),图2.3 焊料对引线的润湿过程,2.2 元器件引线搪锡,锡铅合金为最佳的可焊性镀层,其厚度为5-7 m。,2.2.1 元器件引线电烙铁和锡锅搪锡温度,2.2.2 搪锡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全检和抽检(按5%-10%抽检)质量要求,元器件外观无损伤、无裂痕,漆层完好,无烧焦、脱落现象,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标志清晰。搪锡部位的表面光滑明亮,无拉尖毛刺现象,锡层厚度均与,无残渣和焊剂粘附。
13、电连接器内(针、孔)无焊剂、焊料流入。电连接器的焊杯、焊针无扭曲、无裂纹,绝缘体表面无隆起、无裂纹。电连接器焊接部位的焊料润湿良好,无拉尖,与相邻焊点无焊接粘连。,2.2.3 镀金引线的除金处理,金镀层是抗氧化性很强的镀层,与SnPb焊料有很好的润湿性,但直接焊接金镀层时,SnPb合金对金镀层产生强烈的溶解作用,金与焊料中的Sn金属结合生成AuSn4合金,枝晶状结构,其性能变脆,机械强度下降。为防止金脆现象出现,镀金引线在焊接前必须经过搪锡除金处理。,相关标准对除金的规定,GB/T19247.1-2003/IEC61191.1-1998:为了使焊料在金镀层上脆裂最小(如元器件引线、印制板连接盘
14、),任何焊点上的金总体积不应超过现有焊料体积的1.4%(即质量的3%)。引线和接线端子应使用双搪锡工艺或动态波峰焊有效除去金。印制板焊盘上金镀层厚度不应超过0.15 m。,IPC-J-STD-001D对镀金引线除金的规定,对于具有2.5m或更厚金层的通孔元件引线,在焊接前,应去除至少95%被焊表面的金层;对于表面贴装元器件,不管金层厚度为多少,在焊接前,应去除至少95%被焊表面的金层;针对镀金层厚度大于或等于有2.5m的元器件,可采用二次搪锡工艺或波峰焊接工艺去除焊接端头表面的金层。针对采用化学浸镍金(ENIG)工艺的印制板,印制板表面镀金层可免除除金要求。,相关标准对除金的规定,QJ165B
15、-2014规定:,镀金引线或焊端均应进行搪锡处理,不允许在镀 金引线或焊端上直接焊接,镀金引线除金处理应符 合QJ3267规定。,ECSS-Q-70-08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在金镀层上直接焊接。去除金镀层的方法见7.1.,相关标准对除金的规定,2.3 元器件引线成形,2.3.1 引线成形工艺要求,2.3.2 引线成形质量检验,元器件引线成形后,用3-10倍放大镜进行外观检查,并应达到如下质量要求:,引线成形过程中,引线直径的任何减小或变形不应超过10%。引线弯曲90后,弯曲段应与元器件中心轴垂直,其偏差在10内。引线成形后不应产生刻痕、损伤和镀层剥落。成形过程中造成的压痕不能超过引线直
16、径的10%。引线成形尺寸应符合安装要求,元器件标志清晰可见。中小功率三极管引线弯曲角度不应超过45,扁平封装集成电路引线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2倍的引线宽度,弯曲点距元器件本体的最小距离为10mm。表面安装器件引线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1mm。,2.4 导线端头处理,2.4.1 导线端头处理工艺要求导线端头绝缘层剥除应使用热控型剥线工具,限制使用机械(冷)剥线工具。采用机械剥线工具,应采用不可调钳口的精密剥线钳,并做到钳口与导线规格 配合的唯一性。热剥工艺造成的绝缘层变色是允许的,但不应烧焦发黑。化学剥除绝缘层仅适用于单股实芯导线的端头处理,处理后应立即进行中和、清洗;屏蔽导线屏蔽层的处理应符合产
17、品技术要求,处理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4.2 导线端头处理质量检验,导线的下料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导线绝缘层、护套切合段应整齐,芯线段面应无缺陷。脱头后的断面应不卷曲、无刻痕、无断股等。绝缘层应无擦伤、压伤或开裂。厚度应无变化。塑料绝缘层变色长度应不超过2mm。纤维编织的外绝缘层或护套脱头后编织层应不松散,纤维包内的绝缘层脱头后应不外露。屏蔽线的端头处理应不损失金属编织层和导线的绝缘层。芯线的绞合方向一致,绞合均匀,松紧程度适宜。线芯应无损失、断股或出现单股越出等现象。搪锡后的芯线表面应整齐、平滑,焊料渗透到多股绞合芯线之间,润湿良好,焊料分布均匀,无拉尖、毛刺等现象。清洗后的
18、导线表面应整洁、干净,表面无焊剂、焊料渣等污物。导线标记正确,字迹清晰、易识别、附着牢固。,2.5 PCB组装前的预处理,PCB的复验组装前要求,3.印制电路板组装的质量控制,3.1 元器件通孔拆装(THT)3.1.1 通孔插装工艺要求,元器件通孔插装应符合QJ 3012的要求。轴向引线元器件采用水平安装。元器件安装表面无裸露电路时,且功率不大于1W时,可采用贴板安装。元器件若安装在裸露电路上,元器件本体与裸露电路之间至少留有0.25mm间隙,但最大距离一般不应超过1.0mm。非轴向引线元器件本体与板面水平安装时(如径向引线电容的水平安装),元器件本体与板面应充分接触,并采取固定措施。印制电路
19、板元器件安装孔径与引线直径之间应保持0.2mm0.4mm的安装间隙。插入任何一个焊盘孔的导线或引线数量不应超过一根。金属壳体元器件安装时应能与相邻印制导线和导体元器件绝缘。,元器件安装位置不应妨碍焊料流动到被焊接的金属化孔在焊接终止面的焊盘。元器件安装位置妨碍焊料流动到被焊接的金属化孔在焊接终止面的焊盘的情况如图3.1所示 元器件安装后,引线伸出板面的长度一般为1.5mm0.8mm。如图3.2所示。d引线直径,图3.1,图3.2,器件安装后,引线端头采用弯曲连接时,应符合图3.3要求 跨接线的安装应符合轴向引线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图3.3,3.1.2 安装形式,贴板安装 在电子设备中,轴向引线
20、的元器件一般采用贴板安装,安装间隙小于1mm。当元器件为金属外壳,安装面又有印制导线是,应加垫绝缘衬垫或元器件套绝缘套管。,悬空安装 悬空安装一般适用于发热较大的元件(如2W以上的电阻),安装距离一般在3-5mm。但安装时必须考虑元器件的重量,以避免振动或冲击等力学环境下元器件的损害。,垂直安装(立式安装)轴向元件一般不采用垂直安装,垂直安装适用于安装密度较高的场合,其抗震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大质量细引线的元器件。半导体三极管和园壳封装集成电路立式安装时,应尽量降低安装高度。,粘固和绑扎 对于抗振要求高,质量大的元器件(7g,3.5g),元器件安装后可采用粘固(硅橡胶、环氧树脂等粘胶剂)将元器件
21、本体与印制电路板粘固在一起,或可用锦丝绳绑扎在印制电路板上。,支架固定 对大质量元器件,如继电器、变压器、阻流圈等,可采用金属支架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必要时对安装部位可加装减振材料。,嵌入式安装(埋头安装)嵌入式安装适用园壳封装的三极管和集成电路,它可以降低元器件的安装高度。,3.2 元器件表面贴装(SMT),元器件(SMC/SMD)基本要求:外形适合自动化贴装要求;尺寸、形状标准化,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元器件焊端和引脚的可焊性符合要求;符合再流焊和波峰焊的耐高温焊接条件;可承受有机溶剂的清洗;,根据设计和工艺要求,选择元器件种类、尺寸和封装形式;元器件包装形式适合贴装机自动贴装;元器件焊端(
22、引脚)应涂镀厚度不小于7.5m的锡铅合金(Sn含量5868%);包装开封后在255,HR5570%条件下,在存放48小时内焊接仍能满足焊接技术要求;元器件在40的清洗溶剂中,至少能承受4min的浸泡时间;元器件能承受10个再流焊周期,每个周期为215,时间为60s,并能承受在 260 的熔融焊料中10s的浸泡时间;元器件引线歪斜度误差不大于0.8mm;元器件引线共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1mm。无铅元器件镀层识别(IPC-1066)湿敏器件的处理规定(IPC-020、IPC-033),选购要求:,PCB基材一般选用FR4环氧玻璃纤维板,或FR4改性、FR5板;板面平整度好,翘曲度0.75%,安装陶
23、瓷基板器件的PCB翘曲度0.5%;焊盘镀层光滑平整,一般不采用贵金属为可焊性保护层;阻焊膜的厚度不大于焊盘的厚度;安装焊盘可焊性优良,表面的润湿性应大于95%;焊盘图形符合元器件安装要求,不允许采用共用焊盘;PCB能进行再流焊和波峰焊PCB生产后,72小时内应进行真空包装。,印制电路板(PCB),焊膏的技术要求:焊膏的成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条)在储存期内焊膏的性能保持不变焊膏中金属颗粒与焊剂不分层室温下连续印刷时,焊膏不易干燥,印刷性好焊膏粘度要保证印刷时具有良好的脱模性,又要保证良好的触变性,印刷后焊膏不产生塌陷严格控制金属微粉和金属氧化物焊料,避免焊接时随溶剂、气体挥发而飞溅,形成锡珠焊
24、接时润湿性良好焊膏中助焊剂具有高绝缘性和低腐蚀性,3.2.3 焊膏,焊膏的成分焊料合金(SnPb、SnPbAg等)85-92%活化剂(松香、三乙醇胺等)0.05-0.5%增粘剂(松香醇、聚乙烯等)2-5%溶剂(丙三醇、乙二醇等)3-4%摇溶性附加剂(石蜡软膏基剂)0.2-2%其他添加剂(抗腐蚀、光亮度、阻燃等作用)0.5-2.5%,焊膏的管理和使用焊膏应储存在510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前必须经回温处理,常温下会温2 4h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印刷后应及时完成焊接,根据焊膏厂商推荐参数,一般情况下应在4h内完成焊接,3.2.4 焊膏印刷,焊膏印刷工艺要求:印刷时膏量均匀,一致性好;焊膏图形清晰,相邻图形之
25、间不粘连,并与焊盘图形基本一致;引脚间距大于0.635mm的器件,印刷的焊膏量一般为0.8mg/m,引脚间距小于0.635mm的器件,印刷焊膏量一般为0.5mg/m;焊膏覆盖每个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无明显塌落,错位不大于0.2mm,细间距不大于0.1mm;印刷压力一般选择为0.30.5N/mm,印刷速度为10 25mm/s;严格回收焊膏的管理和使用。,印刷工序的检验施加焊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印刷图形与焊盘图形的一致性;印刷图形是否清晰,相邻焊盘之间是否有粘连现象;焊膏覆盖在每个焊盘上面积是否超过75%;印刷后是否塌陷,边缘是否整齐一致,错位是否在0.1 0.2mm;,合格的焊膏印刷图形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品 电子 质量 控制 检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