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原理汪斌.ppt
《产业经济学原理汪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原理汪斌.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原理),授课老师:汪斌,第一讲 导言,一、产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一)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分化 经济学基础理论只有借助于应用理论作为媒介才能够解释现实经济活动。应用理论不仅是基础理论达到解释现实的工具,而且一旦分离就形成自身独特的对象和方法。(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中分化形成产业经济学 1、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开始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英国剑桥学派首领琼逻宾逊夫人指出“经济学的第一次危机”。,2、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从凯恩斯主义到莎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3、混合经济思潮和产业政策实践“新古典综合”到20世纪70年代的
2、经济“滞胀”,出现混合经济理论与观点。(三)产业分析的需要和产业政策的实践形成产业经济学 混合经济理论并不否定古典派价格机制的有效性,也不否定政府干预国民收入运动的必要性,而是寻找活跃市场机制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具体条件和途经。这在客观上需要更深入的经济分析,即“产业分析”;需要突出价格理论和国民收入理论中不受重视的“产业”概念;而产业分析的工具、理论和方法的集大成形成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领域,(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等,均可称之为“产业”。“产业”这个概念是介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一
3、个集合概念。在作这种集合和划分时,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特征:第一,产业集合的阶段性;第二,产业规定的实用性。产业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都以“产业概念”为核心,在对产业研究的不同层次上展开。,(二)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学科,其研究的边界既确定,又不确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确定研究领域。,1、产业结构理论2、产业联系理论3、产业组织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5、产业技术理论6、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理论等等,狭义,广义,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论核心是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以此为轴心。庞大的体系各部分又有其不同的特色。(一)产业结构的研究方法 经
4、验实证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二)产业组织的研究方法 经验案例研究,实验室方法,博弈论应用,四、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意义,(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就研究对象和理论内容来看,产业经济学并不直接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所涵盖。2、产业问题不为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所包含。(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1、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加强了对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2、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加强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思考题,1、何为产业经济学2、分析论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第二讲 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理论体系,一、产业分类及发展趋向分析(一)产业分类 1、三次产
5、业分类法 2、标准产业分类法 3、要素密集度分类法(二)产业分类的新趋向,二、产业结构概念、分析指标和理论体系,(一)广义的产业结构论和狭义的产业结构论;分析指标(二)产业结构的主要理论体系 纵观西方的产业结构理论形成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及三个理论分支。一大理论体系为传统欧美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也是一个理论分支,它与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关系较密切;另一大理论体系是“二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70年代兴起的法国产业结构理论,分别形成不同特点的两个理论分支,但由于整个理论体系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故归为一类。,思考题,1、何为产业结构2、分析论述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
6、,第三讲 英美体系的产业结构理论,一、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总的结构变化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增加。,根据这一比例测算,得出“霍夫曼定理”,即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二)工业化过程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消费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这个比值称“霍夫曼比例”,二、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深入研究及不同
7、特点,(一)库兹涅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深入研究 1、在研究方法上作了改进 2、在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趋势上的新的初步结论 3、在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上的新结论,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研究方法上的改进:,统计归纳,基准点价值,深入产业内部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两个指标:GNP(之父)样本扩大到50多个国家,时间延长到100年,在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趋势上的新的初步结论:,1。某一产业的产值与其拥有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并非同步: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一产中分子分母都下降,分子下降的更快二产中分子稳步
8、上升,分子几乎不变三产中分母逐渐上升,分子略有上升 2。三产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演进动因上的新结论,一产:收入需求弹性低、技术进步慢/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排斥劳动力二产:收入需求弹性高,技术进步较容易/资本的有机构成增加,排斥劳动力三产:竞争激烈、低附加值/进入壁垒低,(二)钱纳里在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1、在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和特色(1)在产业分类上:采用4部门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2)在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上,钱纳里运用三项指标,即劳动力(就业)、资本存量和产值(GDP)(附加价值),从而更加完善、细致。(3)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除了应用和发展库兹涅茨的统计归纳法,更多地
9、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和经济计量模型,依赖更多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4)在分析样本上,他把样本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2、在研究内容上的新贡献从“发展形式”上提出“标准结构”,(1)在对39个国家(地区)总量增长因素的索洛模型估计结果的比较研究基础上,通过所谓多国模型的模拟,归纳出工业化的一般特征和结果转变的一致性方面。,(2)根据增长因素的典型变化,把结构转变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各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因素对增长贡献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从而对结构转变作了动态分析。,(3)根据发展战略,特别是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区别,通过对准工业国(地区)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
10、型三种工业化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思考题,1、何为配第克拉克定理2、何为霍夫曼定理,第三讲 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一、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费用论”(一)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含义 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二)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渊源 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来源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保护贸易学说。名言“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的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筱原三代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后起国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后发制人”学说。,二、赤松要、小岛清等的产业发展“雁行形态论
11、,基本型:说明后起国某一特定产业(如日本棉纺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引进-进口替代-出口增加产业成熟向外转移-返进口),变型:说明一国内产业结构的内在变动轨迹,即不同产业的兴衰变化过程。,变型:东亚后起国追赶先行国进程具有“雁行模式”的特征。说明了东亚国家和地区依次相继起飞的客观历程。,三、佐贯利雄的“战略产业领先增长论”,四、关满博的“技术群体结构”概念和三角形模型,技术群体结构的概念示意图,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技术群体结构,技术群体结构与三角形模型,日本应该放弃齐全形的产业结构,转而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东亚各国网络型的国际分工建设,占据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保持日本的
12、领先优势。,思考题,1、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基于日本的国情,是后起国如何实现追赶先进国的产业结构理论。2、分析论述日本的产业结构理论?1。动态比较费用论 2。雁形形态 3。战略产业领先增长论4。“技术群体结构”概念和三角形模型,第五讲 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本质性要素),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一)需求结构变动,某产品或产业收入弹性,该产业产品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二)供求结构约束 由于供给方面,既决定了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或出发点,而且也往往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选择和性质。因而它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既有约束也有推动的功能。在供给结构中,技术进步是
13、决定和促使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技术进步是决定相对成本变动的最重要因素,而产业部门相对成本高低会吸引、影响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同时,技术进步在各产业部门的速率不同,使得产业间出现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的现象。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这些都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二、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一)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特点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来实现。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1、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 2、比较利益机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式(二)国际贸易影响产业
14、结构的传导过程,A国产业结构变动,A国非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A国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B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和价格变动,B国产业结构变动,B国非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B国开放部门生产、价格变动,A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和价格变动,产业结构变动通过国际贸易传导的作用图示,三、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和产业结构变动,国际投资有两种方式: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 小岛清称直接投资是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综合体。(一)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直接投资对受资国(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1、影响途径 直接途径 间接途径 2、影响效应
15、增量和存量调整效应 渗透效应(与其他企业、部门发生联系)示范效应(较新的产业的进入),三、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调整和产业演进是从其结构内部形成一根产业调整的链条,进行有序严密的传递和跟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接受直接投资有两重后果。有改善和促进结构升级的作用,也有负面效应。,思考题,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本质要素是什么?2、分析论述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地区产业结构的若干定量分析指标,1。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 区位商,人均产值系数,地区产业区际分析2。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第六讲 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一、地区界
16、定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一)地区的界定1、均质区域地带与经济带(东、中、西部)2、极化区域与经济区经济圈(长三角地区)3、计划区域与行政区划经济区(浙江省、河南省)(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1、非完整性 2、特色性 3、差异性 4、互补性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原则(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原则(二)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三)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相协调的原则(四)有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五)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的原则,(一)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1、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2、人均产量系数和产值系数,3、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指标,(二)地区产业结
17、构的差异分析,相关系数rij,rij=,(Xik-Xi)(Xjk-Xj),(Xik-Xi)2(Xjk-Xj)21/2,n,K=1,(-1 rij 1),式中:r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的相关系数;Xik,Xjk是部门k在地区i和地区j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Xi,Xj表示i地区和j地区各个部门在其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平均数。,(三)地区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模型,1、区位商 Qij=hij/Hj2、增长指数 Sij=fij/Fj3、以区位商和增长指数两个指标构建的矩阵图潜力行业积极扶持,强势行业优先发展,弱势行业推出转移,实力行业稳定发展,适当收缩,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模型图,思考题,1、何为地区产
18、业结构2、分析论述地区产业结构的若干指标。,第七讲 产业结构政策,目标:促进产业的发展,使资源在产业间达到合理的配置,产业间的关系更加合理步骤:确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支柱产业 区分衰退行业 对不同的产业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内容: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以及保障这些优先次序的政策和措施,一、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基准(一)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二)产业关联度基准(三)要素密集度基准(四)边际储蓄率基准二、战略产业的扶持、培育和衰退产业援助、调整(一)战略产业的培育 1、战略产业扶持培育政策的理论依据 2、战略产业扶持培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5点),(二)衰退产业的援助和调整1、衰退产业的含
19、义及其判定2、对衰退产业援助与调整的政策目标及指导思想3、对衰退产业实施援助和调整的政策措施,调整援助政策措施分类,思考题,1、何为产业结构政策 一国政府为了促进资源在各个行业间的最优配置所采取的一切政策措施。2、分析论述产业结构政策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战略产业 对衰落行业的援助,第八讲 产业组织理论和研究方法,什么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部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的生产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从它与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关系来看,是以微观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是价格理论,特别是垄断价格理论的应用和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经济学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