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环素治疗痤疮进展.ppt
《米诺环素治疗痤疮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诺环素治疗痤疮进展.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米诺环素治疗痤疮进展,SLD_MIN_130524-1 Expiration Date:2014-07-31,2,目录,痤疮概述(定义、发病机制、常见病原微生物、痤疮的分级及治疗原则),治疗痤疮抗菌药物选择原则,米诺环素的药理学特性,米诺环素治疗痤疮的特点及效果,有效抑制病原菌组织穿透力强,组织浓度较高半衰期长,药效持久临床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权威指南推荐,玫满产品基本信息,3,痤疮概述,痤疮(Acne)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1,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皮肤性病学:109.2.,好发年龄为15-30岁,男性多
2、于女性1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4,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发生痤疮,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炎症和免疫反应,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导致皮肤分泌改变,加重炎症反应,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角化,皮脂过度分泌,大量皮脂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雄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
3、大量皮脂,5,痤疮皮损的形成过程,微生物的繁殖及其致炎症作用,痤疮发病始动,痤疮皮损的发展,痤疮皮损的升级,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6,痤疮炎性皮损中常见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属,1.郝飞.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9):618-619.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易继发细菌感染,在炎症性痤疮皮损中,可以检测到不同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最为重要1,2,7,痤疮的分级及治疗原则,分级对治疗很重要,最简单的分级方法是根据主要损害的
4、类型,而不考虑损害的数目1,1级(轻度),2级(中度),3级(中度),4级(重度),除粉刺、炎症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仅有粉刺,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除粉刺、炎症丘疹外还有脓疱,外用药物治疗2,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2.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皮肤性病学:110.,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联合治疗1,2,口服抗生素,或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口服抗生素+外用过氧苯甲酰口服维A酸类,联合治疗目前是轻、中度痤疮的标准疗法1,8,痤疮治疗中抗生素选择的依据,抗菌效应是保
5、证疗效的关键2有效到达毛囊、皮脂腺部位是保证抗菌效应的条件2药物不良反应是限制不同抗生素治疗痤疮的因素2,2005年全球痤疮联盟指南明确指出“选择药物治疗痤疮时应尽可能针对多种发病机制”1,1.South Africa Medical Journal.2005;95(11):881-892.2.郝飞.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9):618-619.,有效抑制病原菌,组织渗透力强,良好安全性,9,米诺环素的药理学特性,米诺环素具有突出的抗菌作用,及抗炎、抗酶活性、神经保护等多重作用,独特的药理学特性:抗炎和抑制脂酶有效抑制病原菌:覆盖常见致病菌,且抗菌活性强组织穿透力强,局部浓度高:在皮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米诺环素 治疗 痤疮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