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的发展综述.ppt
《交换技术的发展综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换技术的发展综述.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交换技术的发展,主讲:张国梅地址:西一楼543电话:82668772-543,2/25,本节课内容,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 从人工交换到程控交换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到ATM交换 软交换,3/25,交换技术发展历程简单回顾,1878年,第一台交换机出现 交换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控制交换器接续的控制技术的发展上。交换技术从自动电话交换机开始发展 1892 步进制 机电式 直接控制 1938 纵横制 机电式 间接控制 1965 存储程序控制 电子式 程控交换机应用新阶段 1970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 PCM信号交换 数字交换,4/25,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接续技术,接续信号的发展变化全模拟电话网中
2、继系统数字化汇接交换机数字化 市话交换机数字化用户环线数字化(综合数字通信网IDN)多种业务终端综合化 综合业务数字网 窄带ISDN和宽带ISDN2Mbit/s速率门限,5/25,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接续技术,交点通断的实现技术发展 机械交换器(机械交点)用机械的方式让两条线的交点连通 如:磁石人工交换机、步进式和纵横式的自动控制的交换器 电子交换器(电子交点)通过一个有源固体器件(如晶体管、晶闸管等)的导通和截止来实现交点的通断 数字交换器 不采用交点闭合方式。参考计算机总线技术,首先将输入的数字信号存储在一个固定的缓存器中,然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读出,再经过总线送到指定的输出端。注:交换与控
3、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模拟交换同样可以是程控的,如至今仍可看到的程控纵横式模拟交换机,6/25,从人工交换到程控交换控制方法,人工交换机 大部分控制功能由人工完成自动交换机 第一个自动交换机产生 1889年,美国人史端乔 机电制和布控制控制系统 只能进行基本的呼叫接续处理 存储程序控制(SPC)系统 依靠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和数据来引导微机对各种信令进行处理,并对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以完成呼叫处理功能和OAM功能的。,7/25,从人工交换到程控交换控制方法,SPC技术的优点:通过软件程序的修改,可方便地更改交换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性能等。极大地改善交换机的话务处理能力 1、提
4、高用户的呼叫能力 2、提高用户的应答能力 3、提高通话能力,8/25,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到ATM交换,电路交换 当一个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交换机要立即在这两个用户之间建立起电路连接,并且这条连接通路在用户通话期间必须始终保持畅通,直到通话结束了才被释放,中间不能再被其它呼叫使用。优点:实时交换,适合延迟要求高的交互式话音通信 缺点:通信链路必须在通话前准备就绪,通话期间不能再被其它用户使用,链路的利用率低,不适用于数据通信;存在呼损现象。,9/25,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到ATM交换,消息交换 消息前添加报头 存储计算路由确定出线等空闲再发送优点:不要求两个终端间的线路和交换机同时空闲 中继线的利
5、用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缺点:要求系统要有足够大的存储器,以保证数据不被丢失 交换时延大,不适合于交互式的实时通信 将整个文件打包成一条报文,也不适用于文件长度差异很大的计算机通信。,10/25,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到ATM交换,分组交换 把消息交换中的消息划分成许多较短的、具有统一格式的“分组”,每个分组都加上地址和控制信息,再对各分组执行存储转发过程 优点:分组相对比较小,所要求的交换机的存储容量以及每个分组的传输延时都比消息交换小,可能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交互式通信。传输可靠性较高。缺点:数据包分得越小,对于整条消息来说增加的额外开销就越多,有用信息的相对传输延时增大,一般来说只用于非实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换 技术 发展 综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