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辅导.ppt
《《教育心理学》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辅导.ppt(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教师岗前培训 教育心理学辅导,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刘岩,教育心理学邮箱:密码:2012823,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A.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B.教师(教师的基本心理特征)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点
2、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D.教学媒体 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E.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A.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 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总论(第一章)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第十一章)教学与教师心理(第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二节 教
3、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也以教育中特有的心理规律等知识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互相交叉、相互补充。,4.教育心理学与分科教学法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分科教学法的基础学
4、科之一,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5、、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循序渐进(3)不平衡性-关键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二、童年期及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童年期(6、7岁-11、12岁,学龄初期)特点: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小学生从口头语言逐步过渡
6、到书面语言;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1)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心理活动随意性显著增长。(4)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5)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2、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初中阶段),3.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1)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2)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3)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不仅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并尊重自我。但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4)对未来充满幻想,意志坚强性与行动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8、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5.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洛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印记”等概念。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与K.弗里希、N.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第二节
9、 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和组织。,让.皮亚杰|Janepiaget 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
10、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单维思维 思维的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多维思维 思维的可逆性 去自我中心 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1.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艾里克森(19
12、021994)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 人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即他指出了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
13、务是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2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性对内疚感(4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自我同一性(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
14、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自我同一性 艾里克森认为,此时青年人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信念。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谁,有哪些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属于哪个阶层、哪个群体,过去怎样、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为此,他们体验到比以往更多的痛苦、焦虑、空虚和孤独。,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 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无主动性、不诚实放纵型 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民主型 活泼、快乐、直爽、自
15、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2)学校教育 教师、班集体(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同辈群体为儿童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4.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自我意识包括三成分:认识成分(自我认识)情感成分(自我体验)意志成分(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
16、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从3岁到青春期以前,自我意识主要是指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从青春期到成年,是形成心理自我的阶段。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认知
17、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改进教学,因材施教。,3.智力的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905年编制),它的智商计算公式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lfred Binet,18571911)和医生西蒙(T.Simon,18731961)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该量表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小到大排列,以通过的题数
18、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3岁儿童测试内容举例(每题代表2个月智龄)1穿珠:要求将48颗珠子穿在一起。2看图说出物体名称:有18张图片(马、树、衣物、球、飞机、轮船等),要求说出10张。3用积木搭桥。4回忆动物图片。5、临摹圆形。6画直线。7顺背3位数。注:只要完成6题便可以,有一题为备选题。,3岁:指点鼻子、眼睛和嘴。重复两位数字。列举图画中物体。说出自己的姓氏。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6岁:区别早晨和晚上。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用来吃东西的)。照样子画一个菱形。数出13便士。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12岁:抵抗暗示(让孩子看四对不同长度的线条,
19、然后问每对中哪一根长些;最后一对线条的长度是一样的)。用3个给定的词汇组成一个句子。3分钟内说出60个单词。对3个抽象词进行定义(慈善、公正、善良)。根据一个顺序打乱的句子,说出它的意义。,如:一个4岁儿童,通过了4岁的6个题目,还通过了5岁的3个题目,其智力年龄为4.5岁,智商IQ为112.5分。智力为中上。一个6岁儿童,通过了6岁的4个题目,还通过了7岁的1个题目和8岁的1个题目。其智力年龄为6岁,智商IQ为100分。智力为中等。70 以下 弱智 7079 临界 8089 中下 90109 中才 110119 中上 120139 优秀 140以上 极优等,比率智商的缺点:人的实际年龄逐年在
20、增加,而他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却可能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采用比率智商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智商将逐渐下降。,韦克斯勒智力量表,X个体的测验分数M团体的平均分数S团体分数的标准差,离差智商表示个体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它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智力群体的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目前的结论如下:男女智力总体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有优势领域。,
21、4.性格差异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勤奋、诚实、马虎、骄傲、热情、助人、自私等。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居于核心地位。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对学习、劳动、工作,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型 内倾型 独立型 顺从型,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
22、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2.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4.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前三类动物也有,是简单反应。(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
23、为规范的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小猫“迷箱”实验(1)学习的实质: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 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2)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狗
24、的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 迷箱实验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理论要点、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学
25、习阶段及教学设计,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1.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苛勒的黑猩猩实验(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 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教育 心理学 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