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ppt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地理学,院(系):城市建设系授课专业:地理科学授课年级:2014级,2023/8/9,2,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3,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掌握城市化的含义与标志、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了解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学习重点城市化机制、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学习难点城市化机制。,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4,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1、定义:几种不同的解释,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人口学:,农业人口,城镇人口,人
2、类学:,乡村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农业活动,经济学:,非农业活动,地理学: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区域范 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城市化又称城镇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023/8/9,5,综合以上各个学科的观点,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6,2、含 义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市
3、化是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7,城市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 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城市化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8,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和城市数目逐步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4、。,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9,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1、正统的城市化类型:(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2)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3)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或乡村城镇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0,三、关于城市化含义的争议1、关于城市化过程与状态问题;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2、关于城市化内、外问题;城市地域从一
5、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3、关于城市化的起源问题;4、关于过量城市化、假性城市化、逆城市化、隐性城市化问题。,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1,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区域剩余劳动力和剩余的农产品是城市形成生存的前提的两个方面。,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2,2、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工业化是工业生产在城市地域形成集聚的过程。(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检验(图1、图2、图3),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图1、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图,图2、
6、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分析,图3、甘肃省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相关关系图,2023/8/9,16,(2)工业革命制造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表现为工厂的扩大与工业部门的分化,进而改变了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和城市的经济性状况。传统农业社会分工:广域农业、林业、牧业地域分工。工业社会分工:生产地、消费地、原料地、燃料地之间的分工。,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7,交通运输革命: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变革,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经济距离,克服空间摩擦的能力提高。,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8,(2)农业革命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投入(农药、化肥、播种技术、收获技
7、术、灌溉技术、加工技术等)的增加。单位土地产出和收益增加;而单位土地面积上所需求的劳动力减少。使第一前提和第二前提更加充分。,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19,(4)人口和工业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工业化确立了比较利益的概念(区位、产业、生产模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与“小而全、大而全”生产)工业化确立了集聚经济的概念工业化确立了规模经济的概念,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规模效益倒“U”型相关关系,2023/8/9,20,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综合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 第三层次:科教文卫部门 第四层次:公务部门 具有服务性、手工完成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
8、定性力量,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2023/8/9,22,二、乡村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人口迁移理论:推动吸引理论(推拉因模式)刘易斯的人口迁移理论舒尔茨的人口迁移理论迁移行为是个人的一种经济投资过程,是人们追求更大经济收益的行为决策过程,迁移者预期通过实施这一行为将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托达罗的人口迁移理论(期望收入理论)人口流动过程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映。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三、特殊动力因素如:战争、生产力布局、民族因素,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2023/8/9,23,有那些因素吸引他们来到城市?,拉力,有那些因素推动他
9、们离开农村?,推力,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1、“推拉”假说,2023/8/9,24,就业机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2023/8/9,25,2023/8/9,26,2、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不发达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传统的、人口过剩的仅能维持生存的农业部门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主导部门)解释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更有说服力,2023/8/9,27,3、托达罗的模型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映。只要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农村,农村人口也会向城市流动。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
10、为什么会产生过度城市化现象。,2023/8/9,28,4、中国学者的研究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形成推拉两种力,是造成乡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能解释人口为什么主要向沿海地区的城镇迁移。宁越敏的解释。湖北省农调队课题组的分析。,2023/8/9,29,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代表人物:英国的哈维(D.Harvey)、美国的卡斯特尔斯(M.Castells),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应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本质及所产生的城市问题的根源。,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2023/8/9,30,资本“三次循环”的概念,生产,价值与剩余价值,奢侈消
11、费,工资货物,固定资本投资,消费资金,生产性建成环境,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消费性建成环境,科研和技术,生产过程,资本,再生产与剩余资本,资本,资本,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2023/8/9,31,城市建成环境,由无数不同要素道路、运河、港口码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住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建成环境是一个总的一般性的概念,它具有长期存在、难以变动、空间上不可移动、需要大量投资等属性。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环间的流动。,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2023/8/9,32,政治经济学城市化理论的特点,(1)城市建成环境是城市化的物质体现和结果,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析,反映城
12、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换。,(2)在绝大多数国家,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总是不断上升的;用投资等指标计算,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3)若干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当前正处在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阶段。,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2023/8/9,33,1.城市化的动力:,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
13、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化动力机制,2023/8/9,34,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及测度,一、城市化的类型,二、城市化的测度,2023/8/9,35,4,向心型与离心型,1,2,3,5,景观型与职能型,积极型和消极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一、城市化的类型,外延型与飞地型,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36,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向心型城市化,(一)向心型与离心型以大城市为中心,离心型城市化,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的
14、过程,也称扩散型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37,在城市的离心扩展中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过程。,外延型城市化,(二)外延型与飞地型按照离心扩散形式,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扩展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化方式。,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38,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也称直接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三)景观型与职能型,职能型城市化,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表现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也称间接城市化。,第三
15、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39,积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四)积极型和消极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40,据资料显示,在阿根廷等拉美国家,4.98亿总人口中有3.8亿人居住在城市,城镇化高达75%以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是其经济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4,失业和从事非正规经济的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一半。其中超过1/3的人口为贫困户,有相当一部分住在贫民窟中,有约2000万人流浪街头,出现了虚假城市化的“拉美病”,2023/8/9,41,Contents,(五)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自上而下
16、型城市化 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型及测度,2023/8/9,42,2003,农村从事非农业人口数量,1978-1988,1989,1110万,9000万,2023/8/9,43,二、城市化的测度,城市化现象涉及范围广泛,对城市化进行测度并非易事。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
17、和复合指标法。1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主要有两个:人口比例指标土地利用状况。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因为人口比例指标比土地利用指标在表达城市成长状态方面更典型深刻,更便于统计。,2023/8/9,44,44,(一)主要指标法,人口比例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城市定义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其次,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第三,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化的数量,不能反应城市化的质量。第四,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
18、示,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2023/8/9,45,45,2.土地利用指标是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来说明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指标。测度方法主要是统计一定时间内非城市用地(如农业、草原、山地、森林、海滩等)转变为城市用地(如工厂、商业、住宅、文教等)的比率。这个指标因为统计困难,使用不广泛。随着今后航空遥感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这个测度指标将会显示出一些新的前景。,2023/8/9,46,46,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二)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优点:指标多,必然与具体地域结合紧,针对性强,缺点:通用性差。所以,
19、复合指标法多半是对具体城市地域,或者具体国家地区作城市化分析时使用,而无法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2023/8/9,47,范围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的近域推进,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2023/8/9,48,基本概念,1、城市化的近域推近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2、郊区化在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着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2023/8/9,49,一、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现代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变革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2023/8/9,50,2023/8
20、/9,51,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2.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工业的扩展带动城市的扩展,这是城市化的传统推进方式。,2023/8/9,52,到了现代,城市工业在扩展方式上呈现新的特点大型工厂和重型企业外迁的倾向更为强烈。工厂的外迁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形成许多规模宏大的联合企业。工厂外迁最终不会脱离城市的影响范围,因为它们需要使用城市的各项设施和服务。,2023/8/9,53,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住宅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也最大。在城市向外扩散中,住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欲望导致城市住宅大量地、经久不断地兴建
21、,是住宅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的原因所在。住宅扩散还会带动其他职能部门的扩散。,2023/8/9,54,城市圈层,乡村,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外围未城市化的城市地区,内部市区,外围市区,郊区,二、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2023/8/9,55,内部市区的城市化,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内部市区包括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城心地区:指城市中商业服务业和办公事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的实际上的城市中心区。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中间市区:指夹在城心地区与外围市区之间的环状区域。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填充”。,2023/8/9,56,旧城改造“见缝插针”,高层建筑“遍地开花”,旧 城改造高层高密度的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地理学 第四 城市化 原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