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ppt
《第3章1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1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金属切削过程,本章要点,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切削变形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二、切削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三、切削温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四、刀具磨损、刀具耐用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切削过程是指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利用刀具前刀面推挤切削层,切除多余金属,使其产生切屑和得到已加工表面的过程。切削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物理现象,诸如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切屑的形成过程,3.1.1 切削变形,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实验研究表明,金属切削与非金属切削不同,金属切削的特点是被切金属层
2、在刀具的挤压、摩擦作用下产生变形以后转变为切屑和形成已加工表面。,切屑的形成与切离过程,是切削层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挤压而产生以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过程。,正挤压:金属材料受挤压时,最大剪应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约成45,偏挤压:金属材料一部分受挤压时,OB线以下金属由于母体阻碍,不能沿AB线滑移,而只能沿OM线滑移,F,450,O,M,A,B,F,O,M,A,B,切削:与偏挤压情况类似,弹性变形剪切应力增大,达到屈服点产生塑性变形,沿OM线滑移剪切应力与滑移量继续增大,达到断裂强度切屑与母体脱离。,切削层的金属,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挤裂,切离,切屑,切削层的金属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推挤后产生弹性变形,随着
3、切应力、切应变逐渐增大,达到其屈服强度时,产生塑性变形而滑移,刀具继续切入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应变继续增大,当切应力达到其断裂强度时,金属材料被挤裂,沿刀具前刀面流出,切屑的形成过程,切削变形的本质是工件受到刀具推挤后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使切削层与母体金属分离。,3.1.1 切削变形,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第变形区:切削刃前面的切削层内产生的塑性变形区(剪切变形区),金属剪切滑移成为切屑。主变形区,面积最大变形区。,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第变形区:靠近切削刃处已加工表层内产生的变形区。已加工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4、。,第变形区:切屑底层与前刀面接触处,切屑排出时受前刀面挤压,与摩擦。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主要原因。,二、第变形区,3.1.1 切削变形,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剪切滑移区),OA始滑移线OM终滑移线,变形的主要特征:剪切滑移变形 形成切屑,剪切角:剪切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对滑移:滑移距离s与瞬时位移y之比。=s/y=NP/MK=(NK+KP)/MK=ctan+tan(-0)因此,增大前角和剪切角则相对滑移减小,即切削变形减小,变形程度的度量,切削层经塑性变形后,厚度增加,长度缩小,宽度基本不变。用变形系数表示切削层变的变形程度。,厚度变形系数,长度变
5、形系数,变形系数值越大,说明切削变形越严重。,三、第变形区,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主要原因,被切削层金属经过终滑移线OM形成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切屑底层仍受到刀具的挤压和接触面之间强烈的摩擦,继续以剪切滑移为主的方式变形,其切屑底层的变形程度比切屑上层剧烈,从而使切屑底层晶粒弯曲拉长,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这部分切屑流动速度减慢,称为滞流层。,粘接区:剪切滑移,内摩擦,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粘接,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滑动区:滑动摩擦,外摩擦,特点,两个摩擦区,刀具前刀面的摩擦,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性切
6、屑的情况下,加工一般钢料或其它塑性材料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切削处粘着一块剖面呈三角状的硬块如图所示,这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就称为积屑瘤。,积屑瘤,有利方面,保护刀具,增加工作前角,积屑瘤硬度很高,可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屑,减少刀具的磨损,积屑瘤的存在,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增大,可减小切削变形和切削力,使切削轻快,积屑瘤对加工过程的影响,不利方面,影响工件尺寸精度,影响工件表面粗造度,积屑瘤破裂脱落后会划伤表面,加快刀具磨损,会形成硬点和毛刺,使工件表面粗造度值增大,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使切削力产生波动而引起振动,积屑瘤的顶端突出于切削刃之外,使实际的切削深度不断变化,积屑瘤对加工过程的影响,控制
7、积屑瘤的措施,影响积屑瘤的因素,工件材料,切削速度,刀具角度,切削液等,控制措施,降低工件材料的塑性,提高材料硬度。,控制切削速度,以控制切削温度,采用润滑性能优良的切削液可减少甚至消除积屑瘤,增大刀具前角,减小切削厚度,四、第变形区,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第变形区在刀具后刀面和已加工表面接触的区域上。是挤压摩擦回弹区,直接影响已加工表面的质量和刀具的磨损。,刀刃钝圆半径rn:前后刀面过渡圆弧半径。后刀面磨损带VB:后刀面实际后角为零的棱带。,已加工面受到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亦称冷硬,它是在已加工表面严重变形层内,金属
8、晶格伸长、挤紧、扭曲甚至碎裂而使表面层组织硬度增高的现象。后果:在硬化层的表面上会出现细微的裂纹、并在表层内产生残余应力。因此,加工硬化降低了加工表面质量和材料的疲劳强度;增加下道工序加工困难,加速刀具磨损;提高耐磨性的同时增加了表面的脆性,从而降低了工件的抗冲击能力。在切削时应设法避免或减轻硬化现象。,四、第变形区,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留的应力。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性能的影响:残余拉应力会使已加工表面产生裂纹,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残余压应力有时却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也会使工件产生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和形状。,四、第变形区,鳞刺
9、 鳞刺:已加工表面上的鳞片状毛刺,它对表面粗糙度有严重的影响。减小鳞刺的措施:减小切削厚度高速切削切削液,四、第变形区,五、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工件材料在切削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材料的强度、硬度愈大,材料与刀具间的摩擦系数减小,变形系数减小,因此切削变形减小。材料的塑性愈大,愈易产生塑性滑移和剪切变形,因此切削变形愈大;但切削塑性大材料易产生积屑瘤,又增大刀具工作前角而使切屑变形减小。,3.1.1 切削变形,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刀具几何角度增大前角o,切削刃越锋利,使变形系数减小,因此,切削变形减小。增大刀尖圆弧半径,使切屑变形越大。切削用量切削速度:中低速时,积屑瘤影响较大,积屑瘤
10、高度越高,刀具实际前角增大,使变形系数减小。高速时,积屑瘤逐渐消失,刀具实际前角减小,使增大。切削厚度增加,切屑中平均变形减小;反之,薄切屑的变形量大。进给量f增大,切削厚度增加,使变形系数减小,五、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3.1.2 切削力,3.1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金属切削时,刀具切入工件使被切金属层发生变形成为切屑所需要的力称为切削力。,切削力来源,3个变形区产生的弹、塑性变形抗力 切屑、工件与刀具间摩擦力,F弹、塑,F摩1,F摩2,3.1.2 切削力,变形力和摩擦力形成了作用在刀具上的合力F。为了便于测量、计算和反映实际作用的需要,常将合力F分解为互相垂直的Fc、Ff和Fp三个分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切削 过程 基本 规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80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