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预算会计.ppt
《【大学课件】预算会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预算会计.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预 算 会 计,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http:/,2,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 总论第二篇 事业单位会计四大部分第三篇 行政单位会计 第四篇 财政总预算会计,http:/,3,学习材料,一、基本教材新编预算会计第五版李海波刘学华 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年05月第5版二、辅导教材及参考书籍1、新编预算会计曾召友廖中新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版2、预算会计肖秀玉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http:/,4,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第一节定义、体系、对象、特点第二节 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记账基础第三节基本要素、会计等式第二章预算会计的核
2、算方法 第一节会计科目第二节记账方法,http:/,5,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第一节定义、体系、对象、特点一、我国会计体系:(分2大类)企业会计:应用于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各类企业单位,以价 值形式反映。预算会计:应用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事业、行政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二、预算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法)(一)会计在原始社会的萌芽(二)奴隶社会的发展(官府财务、官厅会计的萌芽)(三)会计在封建社会的发展,http:/,6,1、西汉、唐朝、宋朝、明末:(官府财务、官厅会计的逐步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代,“官厅会计”逐成为独立的专职部门,“官厅会计组 织机构”与国家财政之间存在着不可分
3、割的关系,成为反映和监督 国家财政支出的工具。2、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进一步完善)(1)演变:旧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会计“政府会计”,这阶段 正是我国“官厅会计”向“预算会计”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时期。(2)内容:“政府会计”国家在预算年度内的一切收支的会计 投入会计(税收会计):核算年度内所有收入 发出会计:主要核算预算年度内的所有支出。收支会计:经营现金收支相关的会计,核算经营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综合会计:主要核算财政资金的收、支、余、超和资金的调度。,http:/,7,3、新中国改革: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为适应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核算、反映、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余
4、的会计预算会计,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趋于完善,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概念:(分解法)(一)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等的国家政府预算资金的运动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引起的经济活动所进行地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反映、监督、控制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http:/,8,(二)分解:(5层含义)1、会计主体:专门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所服务的。2、会计工作对象:国家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运动的结果,具体而言,指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各项收支;事业单位的事业业务收支、经营业务收支;行政单位的经营收支和预算外资金等。3、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作
5、价值的形式反映出来。4、主要职能: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监督、反映、控制政府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5、预算会计实质:一种经济管理活动。,http:/,9,四、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事业单位: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均为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等财政部门:组织国家财政机关、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行政机关、中央财政机关、地方各级财政机关。,http:/,10,(二)组成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税收会计等共同构成。行政单位会计单位预算
6、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税收会计,http:/,11,五、预算会计的分级:(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5级):中央、省、市、县、乡(镇)5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二)单位预算会计的分级:(3级)1、主管会计单位(主管单位)2、二级会计单位(二级单位)3、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报关系或建立财务(主管单位)关系,并有所属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报关系(二级单位)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三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经费领报关(基层会计单位)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
7、,http:/,12,六、作用(一)核算预算财务收支情况、监督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二)分析预算收支执行进度,调节预算资金的供求关系。(三)检查预算收支执行结果。(四)维护财政纪录,保护国家资金的安全。,http:/,13,七、特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一)中心不同:企业会计:以资本为中心 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二)目的不同:企业会计:以盈利为目的 预算会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健康持续发展为目的(三)对象不同:企业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领域的经营资金运动。预算会计:核算、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的预算 资金运动。,http:/,14,(四
8、)工作性质不同:企业会计:具有基本准则的统一性与具体操作的灵活性 预算会计:具有全国强制的统一性与内容的广泛性:注:统一性与内容的广泛性具体体现 1、在全国形成一个预算会计的统一体系和信息系统;2、所提供的预算收支指标的内容,必须与政府预算收支 科的内容相一致,统一核算范围。3、内容广泛性,如财政总预算会计:A、预算收入情况 B、预算支出的使用情况 C、资金的领拨、最终结余。,http:/,15,(五)记帐基础(结帐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记帐基础 预算会计:A、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对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均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B、而事业单位在事业业务
9、活动之外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业务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http:/,16,(六)成本核算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必须要计算产品成本,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预算会计: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只核算预算 收支和结余。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即核 算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全面检查和监 督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单位资金收支执行情 况,从而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 金的使用效益。,http:/,17,第二节基本前提、一般原则、记账基础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假设)(一)概念:对预算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二)内容: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
10、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http:/,18,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假设)A、会计主体:指预算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可以是某级财政部门、某一特定事业、行政单位B、假设要求: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C、原因:因为会计核算必须是站在本企业的角度上观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淆,目的在使各单位明确了解其处理各种经济活动的范围限制,和所持的基本立场,从而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者权益待情况,http:/,19,2、持续经营假设:(时间范围上的规定)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制地延续下去,即假
11、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和清算,目的是为了解决计量和费用分配等问题 3、会计分期假设:A、定义: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生产活动基础上,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分割成相等会计期间,分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B、会计期间:会计年度:通常一年(1月1日12月31日止,一个会计年度),即日历年度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会计月度:按半年/季/月核算,并编制财务报告,http:/,20,4、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A、定义:指会计以货币计量单位核算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并假定在不同时期货币的币值是不变的。B、假设内容:一切会计事项均能用货币计量。(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假定货币币值是稳定
12、不变的。,http:/,21,二、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概念: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预算会计工作成败标准(二)内容: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2、确认和计量原则:收付实现制配比原则实际成本3、对以上原则进行补充修正的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则专款专用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和其他指定用途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不能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http:/,22,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一)定义:又称“会计基础”“结账基础”,指结账所遵循的原则,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二)分类:收付实现制原则:从建国预算会计改革前,我国预算会计一
13、直采 用,但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核算已渐渐脱离现实。权责发生制原则:预算会计改革后,我国预算会计变为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统一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http:/,23,1、收付实现制原则:“实收实付制”“现金制”A、定义: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原则B、确认标准:以款项的实收实付日期确定其归属C、内容:凡属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在会计 核算上均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凡属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支出费用,但在会计核算 上均不能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14、费用处理。D、适用范围: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对于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http:/,24,2、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应计制”A、定义: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的原则B、确认标准:以应收应付日期确定其归属C、内容:凡属本期应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支出,在会计核算上均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凡不应归属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内收到和支出,但在会计核算上均不能确认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费用处理。D、适用范围: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生产经营性业务要采用权责发生制,http:/,25,第三节 基本要
15、素、会计等式一、预算会计的基本要素:(一)概念: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与具体内容,是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所做的最基本分类。(二)预算会计的基本要素:(5大要素)预会基本要素比较企会基本要素(6大)资产资产负债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支出费用利润,http:/,26,1、资产:A、定义:指预算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 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B、特点:实质是经济资源;由特定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 的;能以货币计量的。C、内容:事业单位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对外投资等。行政单位资产: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各级财政资产:财政性存款 有价证券 财政周转金存款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课件 大学 课件 预算 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