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ppt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 述,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卫生防疫:防疫原则检疫疾病控制,1、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污染生物制剂3、干扰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4、危害实验工作者的健康,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卫生防疫,防疫原则 检疫 疾病控制,防疫原则,1、隔离饲养,防止交叉感染。2、引进动物要严格检疫:从可信赖的单位引进动物;按国家标准严格检测。3、坚持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动物房舍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4、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健康检查。5、自繁自养多级保种,提高自我更新能力。6、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其防病治病能力。7、严格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实验动物场所,对死亡动物
2、进行无害化处理。,检疫与疾病控制,1、引进动物的检疫:隔离检疫,确定无传染病或隐性感染。一般隔离观察时间:小鼠、大鼠、豚鼠、兔37天;犬、猫2030天;灵长目动物90天以上。2、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以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隐性感染,及早发现隐患,减少损失。,对发病动物的检查:1、病变检查:体表检查:死后30min内进行,检查是否有皮肤疾患,外科损伤。尸体剖检:切开皮肤,检查动物的乳腺区、腹股沟和腋窝淋 巴结、颌下唾液腺和淋巴结。胸、腹腔检查:胸腔;气管;肺;心脏;肝和胆囊;肠及肠 系膜淋巴结;脾;肾脏;子宫、性腺、膀胱等。2、细菌学检查 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结合病
3、理检查结果作出判断。,检疫与疾病控制,3、病毒学检查:血清学检查:HA、HI、HFA、IEA和ELISA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颗粒抗原或核酸的检出:血凝素抗原HA、HI病毒颗粒电镜或免疫电镜病毒基因组或核酸PAGE、PCR潜在病毒的激活: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应激剂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激活潜在病毒。抗体产生试验:将待检动物的组织悬液接种于无常见病毒的动物,1个月后采血,检查是否产生抗体。,4、真菌学检查:采用分离培养法,用沙氏培养基。皮肤真菌25培养深部真菌37培养结合菌落特点、镜下染色检查和生化反应结果等进行诊断。5、寄生虫检查:体外寄生虫:肉眼观察;透明胶纸粘取毛样肠道寄生虫:采集粪便,肉眼观察
4、有无虫体;漂浮法、沉淀法检查有无虫卵、原虫卵囊或包囊。血液寄生虫:采集末梢血液,制成薄涂片,染色镜检。组织内寄生虫:解剖动物时,对可疑部位做组织压片、切片检查。,疾病控制:1、提高管理水平和饲养环境质量;2、实施动物剖腹产、子宫切除;3、严格隔离管理,培育健康种群;4、定期检查,发现患病或可疑动物,立即隔离;5、对动物尸体、淘汰动物应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放。,检疫与疾病控制,二、常见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常见寄生虫病,实验动物细菌性传染病,病原:1、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是一级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菌。2、动物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是二、三级动物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主要病原菌,(一)志贺菌属(
5、Shigella)(二)沙门菌属(Salmonella)(三)波氏杆菌属(Bordetella)(四)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五)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六)耶尔森菌属(Yersinia)(七)棒状杆菌属(Corpmbacterium)(八)泰泽菌(Tyzzers organism)(九)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十)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志贺氏菌病,本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病原菌。本属细菌主要引起 人和实验动物肠道感染,常见菌型为B群福氏志贺菌和D群宋氏志贺菌。易感动物:实验动物均易感,尤以灵长类动物最为典型。症状:在临床上可表
6、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发病动物 可出现高热、呕吐、排脓血便,动物剧烈腹痛,出现脱水和循环衰竭,如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动物死亡。慢性发病动物排出糊状便或水样便,症状有时会自然缓解。传染源:部分动物长期携带志贺菌,但不表现临床症 状,成为健康带菌者。志贺菌在灵长类动物中带菌率较高,在猕猴自然群体中带菌率在3左右。诊断:细菌分离培养、粪便检查。预防与控制:口服痢疾菌苗或药物进行群体预防。发现病例及时治疗,痢特灵口服50mg/次,2次/日,7天一疗程。,沙门氏菌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沙门氏菌主要是沙门氏杆菌乙群的鼠伤寒杆菌和丁群的肠炎杆菌。易感动物:猕猴对沙门氏菌的
7、感染率相当高。豚鼠、大鼠和小鼠等常用实验动物均易自然感染。传染媒介:主要为苍蝇和野鼠,后者有时为重要传染源。管理疏忽、营养状况降低、气温骤变等不良条件 时,易造成本病流行。症状:急性发病动物以急性败血症死亡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亚急性感染可引起动物腹泻、结膜炎等。消毒:沙门氏菌对常用消毒剂和温度很敏感。,本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感染犬的主要是流产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及犬布氏杆菌。患犬大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犬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流产是在妊娠4050天,流产后阴道长期流出分泌液,但
8、于下次发情时有可能无困难地怀孕,也可能导致不孕。诊断本病以补体结合反应较为可靠而实用。鉴于犬对三种主要布氏杆菌经常是隐性感染,可成为人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为食入、接触和吸入,而在病犬流产和分娩时是感染机会最多的时期,因此,作为兽医、饲养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布氏杆菌病,主要指由败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动物,特别是兔和啮齿类实验动物(豚鼠、小鼠、大鼠)的疾病。其病变多种多样,临床症状亦随侵害部位而异。兔可出现鼻炎、肺炎、中耳炎、皮下或肺部脓肿、结膜炎,亦可引起败血症致死;也可引起猴的肺炎。在兔群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鼻炎,不断地分泌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喷嚏,病兔常以前肢搔鼻致使前肢内
9、侧被毛被污染湿润。在鼻炎病兔或外观健康兔的鼻腔中,常可分离到多种细菌,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为最主要。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建立无本菌的健康群是根本方法。此外,户外饲养兔时,本病显著减少。,巴氏杆菌病,实验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二、常见传染病,(一)鼠痘,又名小鼠脱脚病,为小鼠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由鼠痘病毒(ectromelic virus)引起,特征是感染后不但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痘疹,还发生肢体末端皮肤坏死坏疽,使之发生脱脚、断尾和外耳缺损等病状。1、病原:鼠痘病毒对乙醚、石炭酸有抵抗;对氯仿、甲醛敏感,能灭活,如在0.1甲醛液中48小时即能失去活力,对酸(pH3.0)敏感,在55,30分钟即能灭活。
10、可在Vero、Hela、仓鼠细胞上生长。2、易感动物:小鼠;大鼠对本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乳兔对该病毒也有一定的抵抗力。3、感染途径:皮肤、呼吸道。,4、症状:由于毒株、小鼠品系和机体状况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发病较急,迅速死亡,有的进程缓慢出现典型症状,但大部分小鼠为不显性感染,有的小鼠可以既无症状,又可获得免疫。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检测、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6、预防与控制: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及早处理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
11、酸钠溶液浸泡(有效氯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常综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进行疫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该病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小鼠感染表现大脑型内脏型和迟发型三种。人类感染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1、病原:该病原是砂粒病毒属成员,对乙醚敏感,对热比较稳定,在70可长期保存,对酸敏感,110000硫化汞使病毒滴度显著下降。
12、可在小鼠地鼠猴牛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生长。2、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棉鼠、兔、犬、猴等实验动物均能感染。,3、感染途径:通过皮肤、粘膜或吸入途径感染。只有带毒小鼠和金黄仓鼠可以向种内种间动物传播病毒。可经唾液、鼻腔分泌物和尿液排毒,小鼠之间通过子宫传播。4、诊断:用中和试验可测抗体,被检血清与LCMV混合后,接种小鼠或豚鼠足掌,阴性者不产生足掌肿胀。5、预防:预防本病的侵入,必须严格贯彻防虫灭鼠、消毒。对洁净鼠群最好实施自繁自养;对污染群最好采取全部淘汰,房舍彻底消毒,重新引种建立新群;对健康群进行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鼠。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剖腹健康母鼠取仔饲养繁殖,建立SPF鼠群。,
13、(三)流行性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大鼠的烈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出血和肾脏损伤。病原:该病毒属布氏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对紫外线敏感,5630min可将其杀死。可在人肺癌细胞、绿猴肾细胞上生长。易感动物:大鼠、小鼠、沙鼠、兔、人。自然宿主主要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感染途径:实验动物主要由于螨叮咬,带毒血尿污染伤口;人感染是由于接触带毒动物及其排泄物,或污染的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吸入引起感染。,症状:潜伏期14天。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痛,结膜水肿,点状充血,最后衰竭出现尿毒症,严重的导致死亡。人类感染症状重于大鼠。诊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
14、免疫吸附试验,病毒分离。预防与控制;定期检查,发现感染及时处理。加强管理,消灭野鼠,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排泄物污染;防止动物出现外科损伤,避免伤口被鼠类排泄物污染;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加强防护,与鼠接触或进入动物房应带口罩,防止被鼠咬伤。,(四)仙台病毒肺炎,本病是由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是能引起大鼠自发性急性肺炎,临床表现与流感相似,发生“呼噜呼噜”的异常呼吸音,食欲减少,精神萎糜,生长迟缓,乃至体重减轻,仔幼鼠感染后能致死。1、病原:本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副流感病毒型。可在鸡胚中快速繁殖,以羊膜腔接种最敏感,尿囊腔传代接种生长良好。2、易感动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dd 第四 实验 动物 常见 传染性 疾病 传染病 危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