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第九节 肝性脑病.ppt
《dd第九节 肝性脑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第九节 肝性脑病.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节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各型肝硬化和门体分流术后:为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又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2、肝炎:病毒性、中毒性、药物性等。3、其它: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二)分型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PSE)由于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大量门静脉 血未经肝解毒而绕过肝流入体循环,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2、 or latent HE)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电生理 检测才可能诊断的肝性脑病。,(二)诱因:尤其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常有明显诱因。1、上消化道出血:肝细胞损害加重;产氨增多。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缺钾性碱中毒促使氨透过BBB;血容量减少、肾功能减退、腹压下降使门静脉淤血加重肝脏损害;蛋白质与电介质丢失。3、高蛋白饮食:肝脏负荷加重;血氨增高;蛋白质代谢不全。4、感染:代谢增高、耗氧增加;肝脏吞噬、免疫与解毒机能负荷加重。5、药物:利尿剂、安眠药、镇静药、麻醉药等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缺氧加重肝损害;含氮药物引起血氨增高;一些加重肝损害的药物。6、便秘:使含
3、氮物质与肠菌接触时间延长,利于氨的产生和吸收。7、其它:腹泻、外科手术、尿毒症、分娩等可加重肝、脑、肾代谢负担或抑制大脑功能,从而促使肝性脑病发生。,(三)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分流。来自于肠道的有毒代谢产物,未经肝解毒和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其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学说有:1、氨中毒学说:当结肠中PH6时,来自肠道、肾脏、骨骼肌的氨以非离子型弥散入肠粘膜内被吸收,透过BBB,引起肝性脑病。机体清除血氨的途径:肝脏将氨转化尿素;脑、肾、肝组织消耗
4、和利用;肾小管排氨;肺。血氨增高与氨对CNS的毒性作用:干扰脑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影响能量供应。,血氨增高的原因 摄入过多的含氮的食物或药物,消化道出血时肠内产氨增多;低钾性碱中毒 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低血容量与缺氧 导致肾前性的氮质血症,脑缺氧降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便秘 感染 低血糖 镇静、催眠药、麻醉和手术。2、假神经递质学说:食物中芳香族氨基酸在肝内清除发生障碍进入脑组织,干扰多巴胺或/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使神经传导发生障碍而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当此类递质被假神经递质取代后,Ach占优势,出现扑翼样震颤。3、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与2相似,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衍生更多的5-羟色胺,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第九节 肝性脑病 dd 第九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