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附树脂》PPT课件.ppt
《《高吸附树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吸附树脂》PPT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高吸水性树脂,3.1 概述3.2 高吸水性树脂的类型和制备方法3.3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3.4 高吸水性树脂的基本特性及影响因素3.5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3.1 概述 自古以来,吸水材料的任务一直是由纸、棉花和海绵以及后来的泡沫塑料等材料所承担的。但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通常很低,所吸水量最多仅为自身重量的20倍左右,而且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则很容易脱水,保水性很差。,60年代末期,美国首先开发成功高吸水性树脂。这是一种含有强亲水性基团并通常具有一定交联度的高分子材料。它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吸水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5002000倍,最高可达5000倍,吸水后立即溶胀为水凝胶,有优良的保水性,
2、即使受压也不易挤出。吸收了水的树脂干燥后,吸水能力仍可恢复。,由于上述的奇特性能,高吸水性树脂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兴趣。问世30多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在石油、化工、等部门中被用作堵水剂、脱水剂、等;在医疗卫生部门中用作外用药膏的基材、缓释性药剂、抗血栓材料等;在农业部门中用作土壤改良剂等。在日常生活,用作吸水性抹布、一次性尿布、插花材料等。,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高分子电解质。水中盐类物质的存在会显著影响树脂的吸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提高高吸水性树脂对含盐液体(如尿液,血液、肥料水等)的吸收能力,将是今后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对高吸水性
3、树脂吸水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将进一步开展,以指导这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向更高水平发展。,3.2 高吸水性树脂的类型和制备方法高吸水性树脂的类型 根据原料来源、亲水基团引入方法、交联方法、产品形状等的不同,高吸水性树脂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表3-1所示。其中以原料来源这一分类方法最为常用。按这种方法分类,高吸水性树脂主要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和合成聚合物类三大类。下面分别介绍之。,表3-1 高吸水性树脂分类,1)淀粉类 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淀粉与丙烯腈进行接枝反应后,用碱性化合物水解引入亲水性基团的产物,由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开发成功;另一类是淀粉与亲水性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酰
4、胺等)接枝聚合,然后用交联剂交联的产物,是由日本三洋化成公司首开先河的。,2)纤维素类 纤维素改性高吸水性树脂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纤维素与一氯醋酸反应引入羧甲基后用交联剂交联而成的产物;另一种是由纤维素与亲水性单体接枝共聚产物。纤维素改性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较低,同时亦存在易受细菌的分解失去吸水、保水能力的缺点。,3)合成聚合物类 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目前主要有四种类型:(1)聚丙烯酸盐类 这是目前生产最多的一类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由丙烯酸或其盐类与具有二官能度的单体共聚而成。制备方法有溶液聚合后干燥粉碎和悬浮聚合两种。这类产品吸水倍率较高,一般均在千倍以上。,(2)聚丙烯腈水解物 将聚丙烯腈用碱
5、性化合物水解,再经交联剂交联,即得高吸水性树脂。如将废晴纶丝水解后用氢氧化钠交联的产物即为此类。由于氰基的水解不易彻底,产品中亲水基团含量较低,故这类产品的吸水倍率不太高,一般在5001000倍左右。,(3)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将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甲酯进行共聚,然后将产物用碱水解后得到乙烯醇与丙烯酸盐的共聚物,不加交联剂即可成为不溶于水的高吸水性树酯。这类树脂在吸水后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适用范围较广。,(4)改性聚乙烯醇类 这类高吸水性树脂由聚乙烯醇与环状酸酐反应而成,不需外加交联剂即可成为不溶于水的产物。这类树脂由日本可乐丽公司首先开发成功,吸水倍率为150400倍,虽吸水能力较低,但初期吸水速
6、度较快,耐热性和保水性都较好,故是一类适用面较广的高吸水性树脂。,3.2.2.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1)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最早开发的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是采用接枝合成法制备的。即先将丙烯腈接枝到淀粉等亲水性天然高分子上,再加入强碱使氰基水解成羧酸盐和酰胺基团。这种接枝化反应通常采用四价铈作引发剂,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丙烯腈的接枝率与支链分子量对最终产品吸水能力有极大影响。例如,使用未胶化的粒状淀粉进行接枝反应所得支链的重均分子质量为10万,接枝频率(即一个接枝支链所对应的脱水葡萄糖单元数)为500。而使用在70 胶化处理30分钟的淀粉进行接枝,所得的支链重均
7、分子质量为80万,接枝频率为4000。前者吸水能力为自重的300倍,而后者则为1200倍。,用该方法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虽有较好的吸水能力,但由于反应体系的粘度通常很大,水解反应不可能十分彻底,最终产品中会残留有毒的丙烯腈单体,故限制了它们的应用。日本三洋化成公司采取的改进方法是将淀粉和丙烯酸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这种方法的单体转化率较高,残留单体仅0.4以下,而且无毒性。,国内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采用Co60射线辐照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产生自由基,然后在水溶液中引发接枝丙烯酰胺,也得到了吸水率达2000倍的高吸水性淀粉树脂。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淀粉主要采用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也可采用土豆、红
8、薯和大米的淀粉为原料,甚至有直接采用面粉为原料的。,高吸水性树脂是高分子电介质,对含有离子的液体吸收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产品的净化程度对吸水率影响很大。通常采用渗析、醇沉淀、漂洗净化,再用碱中和处理。产品的最终形式随净化和干燥的方式而异。醇沉淀及鼓风干燥的一般为粒状产品;渗析和酸沉淀及转鼓干燥的一般制成膜,也可加工为粒状;若用冷冻干燥,则可制得海绵状产品。这些形式都有各自的独特用途。,2)纤维素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纤维素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是1978年由德国赫尔斯特(Holst)公司首先报道的。纤维素分子中含有可反应的活性羟基,在碱性介质中,以多官能团单体作为交联剂,卤代脂肪酸(如一
9、氯醋酸)或其他醚化剂(如环氧乙烷)进行醚化反应和交联反应,可得不同吸水率的高吸水性树脂。,纤维素也可采用与其他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引入亲水性基团的方法来制取高吸水性树脂。制备方法与淀粉类基本相同。如单体可采用丙烯腈、丙烯酸及其盐、丙烯酰胺等,交联剂可采用双丙烯酰胺基化合物,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等,引发体系则可采用亚盐过氧化氢、四价铈盐、黄原酸酯等,也可用射线辐射引发。不同的引发方法所得的共聚物,其分子量和支链数量差别很大.,与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相比,纤维素类的吸水能力比较低,一般为自身重量的几百倍,但是作为纤维素形态的吸水性树脂在一些特殊形式的用途方面,淀粉类往往无法取代。例如,与合成纤维混纺
10、制作高吸水性织物,以改善合成纤维的吸水性能。这方面的应用显然非纤维素类莫属。,3)合成聚合物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合成聚合物类高吸水性树脂目前主要有聚丙烯酸盐系和聚乙烯醇系两大系列。根据所用原料、制备工艺和亲水基团引入方式的不同,衍生出许多品种。,(1)聚丙烯酸盐系 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丙烯酸直接聚合皂化法、聚丙烯腈水解法和聚丙烯酸酯水解法三种工艺路线,最终产品均为交联型结构。(a)丙烯酸直接聚合皂化法,丙烯酸在聚合过程中由于氢键作用十分强烈,自动加速效应严重。因此,反应后期极易发生疑胶。故在工艺上常采用丙烯酸钠与二烯类单体直接共聚的方法来解决聚合上的困难。丙烯酸及其
11、盐类是水溶性单体,若欲制得颗粒状的高吸水性树脂,常采用有机溶剂逆向悬浮聚合工艺。,反应历程如下:,(b)聚丙烯腈水解法 将聚丙烯腈用碱水解,再用甲醛、氢氧化铝等交联剂交联成网状结构分子,也是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腈纶废丝的回收利用。如用氢氧化铝交联腈纶废丝的皂化产物,最终产品的吸水率为自身重量的700倍。,反应历程:,(c)聚丙烯酸酯水解法 通过聚丙烯酸酯的水解引入亲水性基团是目前制备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水性树脂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丙烯酸酯品种多样,自聚、共聚性能都十分好,可根据不同聚合工艺制备不同外形的树脂。用碱水解后,根据水解程度的不同,就可得到粉末状、颗粒状甚至薄
12、膜状的吸水能力各异的高吸水性树脂。,最常用的是将丙烯酸酯与二烯类单体在分散剂存在下进行悬浮聚合,再用碱进行部分水解的方法。产物的吸水率为3001000倍。用醋酸乙烯与丙烯酸酯共聚后水解,可得性能更好的高吸水性树脂。如用醋酸乙烯与丙烯酸甲酯共聚后用碱皂化,产物在高吸水状态下仍具有较高强度,对光和热的稳定性良好,且具有优良的保水性。,2)聚乙烯醇系 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分子中存在大量活性羟基,用一定方法使其交联,并引入电离性基团,可获得高吸水性的交联产物。所用的交联剂有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双丙烯酰胺脂肪酸等。这些交联剂在起交联作用的同时,引入了电离性基团,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吸附树脂 吸附 树脂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