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控制概述》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nstrument),目录:,第1章 绪论第2章 检测仪表第3章 控制仪表第4章 执行器及安全栅第5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第6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参数整定第7章 复杂控制系统第8章 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第9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10章 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实例,主要参考书施仁,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侯志林,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历玉鸣,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刘元杨,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金以慧,过程控制 清
2、华大学出版社,1998,第1章 绪论,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制药、建材、核能、环境工程等许多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属于过程控制系统。连续生产过程的特征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在连续(或间歇)的流动过程中进行着物理化学反应、物质能量的转换或传递。例如室内温度的控制。,图1为人工控制室温。假设在冬季,室内加温是通过热水加热器,将送风加热后源源不断送往恒温室。为保证恒温室温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要随时观察温度计的指示值,并随时判断和决定如何操作阀门来保证恒温要求,然后进行操作。,在此人的作用可分为三步:眼看 脑
3、想 手动,眼看用传感器或变送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控制器可接受的信号。脑想控制器将输入的实测温度信号和要求值进行比较(相减求偏差),并按偏差值计算出控制量。手动人工阀门换成控制阀,按控制信号自动改变开度。人工控制受制于人的经验和注意力,控制不精确。而自动控制按设定好的方案进行计算控制,可以做到精确的、恰当的控制。,过程控制系统的定义:为实现对某个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由相互联系、制约的一些仪表、装置及工艺对象、设备构成的 一个整体。,图2为室温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代替了人。,在讨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时,为清楚地表示自动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一般用原理框图来表示控制系统。如图2的室温控
4、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控制器、电动调节阀和加热器及房间组成。,用通用名称表示为:,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湿度等)进行控制,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过程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1.1 过程控制的特点过程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 3控制对象大多属于慢过程4大多数工艺要求定值控制5大多使用标准化的检测、控制仪表及装置,1.2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就是过程控制装置(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的发展历程。过程控制装置与系统的发展过程1局部自动化阶段(20世纪 5060年代),自动化仪表安装在
5、现场生产设备上,只具备简单的测控功能。适用于小规模、局部过程控制。,特点:自动化仪表划分成各种标准功能单元,按需要可以组合成各种控制系统。控制仪表集中在控制室,生产现场各处的参数通过统一的模拟信号,送往控制室。操作人员可以在控制室监控生产流程各处的状况。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多回路控制系统。,2模拟单元仪表控制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巴基斯坦贾姆肖罗电厂,3集散控制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计算机的出现,大大简化了控制功能的实现。最初,人们设想用一台计算机取代所有回路的控制仪表,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但DDC系统的故障危险高度集中,
6、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所有控制回路瘫痪,使生产过程风险加大。因此,DDC系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体积缩小,出现了内装CPU的数字控制仪表。基于“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理念,在数字控制仪表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上,开发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系统实行分层结构,将控制故障风险分散、管理功能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CPU进入检测仪表和执行器,自动化仪表彻底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也出现了由智能仪表构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
7、)。FCS系统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依靠现场智能仪表便可实现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而用开放的、标准化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将分散在现场的控制系统的通信连接起来,实现信息集中管理。,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发展 伴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过程控制策略与算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算法,由单回路控制发展了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前馈控制、均匀控制、Smith预估控制及选择性控制等控制策略。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解耦控制、推断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控制策略与算法,也日趋完
8、善。,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的主要特点:1、功能综合化,控制与管理一体化已成为趋势,其应用领域和规模越来越大。2、技术密集化、系统集成化,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3、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控制精度越来越高,控制手段日益丰富。国内外著名仪表生产企业:西安仪表厂、四川仪表公司、上海仪表公司、Foxboro、Siemens、Yokogawa、Rosemount、Honeywell 等公司。,西安仪表厂,渭河电厂,巴基斯坦古杜电厂,核电厂,新疆炼油厂,武钢,哈尔滨伊兰煤气,哈尔滨伊兰煤气,污水处理厂,哈尔滨第三水厂,扬子石化,扬子石化,扬子石化,兰州石化,兰州石化,自来水厂,控制柜
9、,控制柜触摸显示屏,控制柜内部,控制柜内PLC,过程控制实验室,1.3 过程控制系统分类及其性能指标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过程控制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照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等。但在讨论控制原理时,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设定值的形式或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 设定值恒定不变。2)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可能变化。3)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10、将被控变量输入到控制器,形成闭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控制系统。如:,反馈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最基本的结构形式。,2)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没有被控变量负反馈,不将被控变量引入到控制器输入端。如:,3)复合控制系统 前馈与反馈相结合,优势互补。如:,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原理框图,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当被控对象受到干扰、被控变量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抵制干扰、纠正被控变量的过程,反映了控制系统的优劣。为此,要有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工艺对控制的要求来制定的,概括为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稳态与动态 1、稳态把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稳态(
11、静态)。当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均恒定不变时,系统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也都处于稳定状态,但生产还在进行,物料和能量仍然有进有出,只是平稳进行没有改变就是了。静态特性静态时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2、动态把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即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渡过程。当干扰破坏了系统的平衡时,被控变量就会发生变化,而控制器、控制阀等自动化装置就要产生控制作用来使系统恢复平衡。动态特性在动态过程中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变化关系。,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控制系统的输入变化后,系统从原来的平衡状态,经过动态过程到达新的平衡状态的动态历程
12、称为系统的过渡过程。,系统的过渡响应受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1、内部因素:系统特性 系统的特性是由系统中各环节的特性和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2、外部因素:输入信号 在系统特性一定的情况下,被控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取决于系统的输入信号。生产中,出现的干扰信号是随机的。但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为了充分体现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便,常选择一些特定的输入信号,其中常用的是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阶跃信号的输入突然,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也最大。如果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干扰,那么对其它比较缓和的干扰也能很好地克服。阶跃信号的形式简单,容易实现,便于分析、实验和计算。故更多使用阶跃信号。,如图,输入信
13、号在 t=0时,阶跃上升幅度为 A,其后保持。表达为,f(t)=A(t),在阶跃输入的扰动作用下,定值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四种形式:,单调衰减过程 被控变量在给定值的一侧作单调变化,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振荡衰减过程 被控变量上下波动,但幅度逐渐减少,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等幅振荡过程 被控变量在给定值附近来回波动,且波动幅度保持不变。振荡发散过程 被控变量来回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变大,离给定值越来越远。,过渡过程的分类(1)稳定的过渡过程 单调过程和衰减振荡过程是稳定的过渡过程。被控变量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趋向原来的或新的平衡状态。衰减振荡过程的过渡过程较短,经常采用。单调过程的过渡过程较慢
14、,被控变量长时间地偏离给定值,一般不采用,只是在生产上不允许被控变量有波动的情况下才采用。,(2)不稳定过渡过程 发散振荡过程中,被控变量不但不能达到平衡状态,而且逐渐远离给定值,它将导致被控变量超越工艺允许范围,这是生产上所不允许的。(3)临界过渡过程 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一般也认为是不稳定过程,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只是某些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位式控制时,只能达到这种效果。,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是根据工艺对控制过程和结果的要求来衡量的。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是评价控制系统品质的样本。最典型的控制性能测试是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其阶跃响应的品质。阶跃响应分给定阶跃
15、响应和干扰阶跃响应两类。其阶跃响应曲线有所不同,但反映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一致的。,干扰阶跃响应和给定阶跃响应的区别:,1.系统阶跃响应的单项性能指标 单项性能指标包含了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三方面的评价。,控制性能指标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 单项性能指标以控制系统被控参数过渡过程的单项特征量作为性能指标,而偏差积分性能指标则是一种综合性指标。由于在多数情况下,都希望得到衰减振荡过程,所以以衰减振荡的过渡过程形式为例,讨论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1)衰减比n和衰减率,设第一个波振幅为 y1、第三个波振幅为 y3,衰减比 n 和衰减率 是表示系统稳定程度的指标。n大于1,则系统是稳
16、定的。随着n的增大,过渡过程逐渐由衰减振荡趋向于单调过程。试验证明:衰减比在 4:1到10:1之间时,过渡过程的衰减程度合适,过渡过程较短。衰减比n与衰减率之间有简单的对应关系:n=4:110:1 就相当于=75%90%,最大动态偏差是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指标。,2)最大动态偏差A和超调量 最大动态偏差表示系统瞬间偏离给定值的最大程度。即:A=ymax-r,有时也采用超调量来表示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程度,的定义是第一个波振幅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即,3)余差C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的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的残余偏差叫做余差,也称静差。是衡量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指标。,C=y()-r,4)
17、调节时间Ts和振荡频率 Ts是指从过渡过程开始到过渡过程结束所需的时间。当被控参数与稳态值间的偏差进入稳态值的5%(或2%)范围内,就认为过渡过程结束。,调节时间和振荡频率是衡量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T,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f=1/T,另外还有峰值时间Tp(又称上升时间),是指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也是衡量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例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给定值为200。在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试求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解:,最大偏差 A=230-200=30余差 C=
18、205-200=5衰减比 n=y1:y3=25:5=5:1,振荡周期 T=20 5=15(min)设被控变量进入稳态值的土2,就认为过渡过程结束,则误差区域=205(2)4.1在新稳态值(205)两侧以宽度为4.1画一区域(阴影线)。曲线进入时间点 Ts=22min,控制系统的单项品质指标小结稳定性 衰减比n=4:110:1最佳 准确性 余差C小好 最大偏差 A 小好快速性 过渡时间 Ts 短好 振荡周期 T 短好各品质指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例如,过分减小最大偏差,会使过渡时间变长。因此,应根据具体工艺情况分清主次,对生产过程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品质指标应优先予以保证。,2.系统阶跃响应的
19、综合性能指标偏差积分 单项指标虽然清晰明了,但如何统筹考虑比较困难。而偏差幅度和偏差存在的时间都与偏差积分有关,因此用偏差积分一个指标,就可以全面反映控制系统的品质。,t,偏差的定义存在分歧:e(t)=y(t)-y()不能表达余差 e(t)=y(t)-y(r)如有余差则积分无穷大,偏差积分指标有以下几种形式:偏差积分IE(Integral of Error),缺点:不能保证系统是衰减振荡。,绝对偏差积分IAE(Integral Absolute value of Error),排除了正负偏差抵消的可能。,平方偏差积分ISE(Integral of Squared Error),对大偏差敏感,时间与绝对偏差乘积积分ITAE(Integral of Time multiplied by the Absolute value of Error),对调节时间敏感,影响控制系统过渡过程品质的主要因素 控制系统的过渡响应品质指标主要取决于系统结构和系统中各环节的特性。从第二章开始,将分别讨论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特性、各种系统结构的特性及设计方法。,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了解工艺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自动化仪表。理解自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环节的作用,能设计出合理的自动控制方案。掌握基本控制规律及其控制器参数对被控过程的影响,能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