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培育学原理》PPT课件.ppt
《《草地培育学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培育学原理》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草地培育学原理,本章内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四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草地的发展演替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理论对指导草业生产的意义,2-1 草地生态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基本性质:一定的边界、两个以上的组分、一定的结构、特定的功能。生态系统定义: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知识复习,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
2、层次;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超过56个;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知识复习,任继周主编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根据古今中外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作者们分析了中国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转变史,认为草地农业是支持华夏文明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基础。草地农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经人类的智慧不断加工改造的物质生产系统,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规律使原始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不断向高级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转变的过程,因此,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草
3、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亚系统,是由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素(Atmosphere,Soil)和生产劳动因素所构成的开放系统。绿色植物(producers)家畜与草食动物(consumers)腐生性微生物及昆虫原生动物(decomposers)(food chain),分解(还原)者: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和秃鹫等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2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三因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社会因子 社会因素-生产劳动因素(核心)的干预下,才表现出农学特性。Pyramid(1/10定律):数量、质量、能量、经
4、济效益(倒金字塔)能流、物流、信息流。开放系统:向系统外不断输出产品。,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能量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原因:不能完全利用;不能完全同化;呼吸消耗。,效益放大:“倒金字塔效应”,2-2 草地生态系统四个生产层理论,前植物生产层(前初级):以草原动植物及土壤、大气所构成的草原景观(旅游)及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草坪)、人文历史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2-2 草地生态系统四个生产层理论,前植物生产层(前初级):以草原动植物及土壤、大气所构成的草原景观(旅游)及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草坪)、人文历史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
5、。,青藏高原生态“资产”每年创造近万亿元“服务价值(2005)郑度院士、姚檀栋研究员为主编的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一书中提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服务价值达到近万亿元9363.9亿元,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6.7%,占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0.61%。森林、草地、农田、湖泊、荒漠、沼泽湿地各种生态系统都或多或少在大气成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和娱乐休闲等方面为人类和自然提供着“生态服务”。另外,大气成分调节价值占10.6%,气候调节价值占10.8%,废物处理价值占16.8%,食物和原材料生产价值占2.6%和4.1%,
6、娱乐和文化价值占3.6%。专家指出,虽然对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还有较大争议,但当全球生态系统受到更大压力时,加强和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显得极为重要.,近5年来,中国政府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的投入达1100亿元,这些生态工程的实施对改进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8.21,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81,水土流失面积近10年来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东部乃至东亚地区的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植物生产层:传统的草产品生产(牧草或其它饲用植物。如青草、青干草、草粉、青贮等)动物生产层:传统的畜产品生产(家畜等草食
7、动物的肉、奶、蛋和皮毛等)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绿色植物为生的各种动物,特别是草食动物,利用它们特殊的消化功能,将经济价值较低的植物形式的热能转化为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形式的热能,并贮存于动物体内。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只有12.5%(最高25%),若通过草食家畜可把75%的植物转变为人可利用的,我国畜牧业合理比例应为50%,美国60%,新西兰8090%,动物性生产。在其自然转化过程中,动物自身大约消耗90%的能量,只有10%的物质转化为动物热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饲料和家畜都经过人们长期培育以后,其转化效益就不是1/10,已经达到1/5的水平。对奶牛、肉兔、肉鸡来说,甚至可以达到1/3到1
8、/2的高效率水平。美、法、英、德、日等国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的比值为5.7:1,而目前我国北方牧区的转化比值普遍超过20:1。甚至高达30:1,说明我国动物性生产的落后和巨大潜力。,后生物生产层(外生物):动、植物产品的深加工(叶蛋白、色素、酶、生长激素、纤维素、蔬菜汁液(作保健饮料)与流通环节。即畜产品加工业。人为将次级产品经深度加工后变成商品,并使之多次增值。如果仅出售原料,带走的物质(养份)和能量最多,换回的货币却最少。后生物生产的次数愈多,带走的物、能愈少,而流回系统的财流则愈多。云南省富宁县是黄牛主要产地之一,生产力都十分低。1984年以来,开展了肉制品加工业,并从德国引进包装设备
9、,其经济效益则显著提高,这是致富潜力最大的一个层次。后次级生产的动力是市场需要,必须有专人组织“产后”的贮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中国通过加工增值:70%;而台湾130%;日本:240%;美国:270%,动物生产层是传统畜牧业主要方面,植物生产层是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在当前退牧还草、前植物生产层与外生物生产层生产潜力远没发掘(草产品加工、旅游等方面已有较大发展)-张自和,2-3 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控,了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利用与改造(干预)有生命的一个动态系统。非生物的环境、生物因素(p38)物理环境:改变植物环境的有意识的活动草地植物(新品种吉生羊草比野生羊草产量提高415倍)
10、家畜(牦牛):选择与育种其它生物: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传统的“土草畜三位一体”的草地农业系统,植物生产与动物不平衡性:时间、空间、种间“草畜平衡”-草适应畜、畜适应草(以草定畜)Feed-Animal Balance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草地雪灾(内蒙克什克腾旗达里诺日镇),在我国北方地区,草地植物的生长完全制约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出夏秋季的雨季中生长旺盛,产量高,营养物质含量高,而冬春季植物枯萎死亡,牧草产量低,品质差。家畜动物,虽然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本身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这种波动的幅度远远小于草地植物产量和品质季节性变化因此,在自
11、然放牧条件下,家畜常常表现出“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生产力极为低下。季节畜牧业则有效地克服了自然放牧条件下这种恶性循环。,“季节畜牧业”,就是在草地植物大量生长,牧草供给充足,营养价值高的时期,饲养比较多的家畜,而在饲草数量少,品质差的时期,大大减少饲养的家畜数量,其核心是组织肥羔生产,秋季屠宰肥羔和淘汰其它不必要过冬的牲畜。优点:1、充分地利用了草地的可利用饲草,使其转化为尽可能多的畜产品,2、减少了对饲草的需求,使得冬春季的补饲成为可能,从而有效地增加家畜产品的数量和冬春季的成活率;3、减轻了草地的放牧压力,有利于草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4、如果结合家畜改良,提高优良品种的比重,那么,
12、家畜的单产的提高,不但可以补偿家畜总数减少所造成的产量下降,而且可以超过家畜总数减少前的总产。,“季节畜牧业”,“季节畜牧业”生产实践的理论根据,理论依据之一:生态学理论-逻辑斯谛方程 dN/dt=rN(K-N)/K.,式中N为种群个体总数,r为种群增长潜力指数,K为环境最大容纳量.,理论依据之二:肥羔对饲草的转化效率最高,(10 月龄的羊每生产1 公斤肉消耗饲草10.411公斤,转化率为9.6%,而4岁羊每生产1 公斤肉消耗牧草21.12 公斤,转化率为4.7%),理论依据之三:冬春饲草的质和量大大降低,因此在秋季牲畜膘肥体壮时,必须及时大量淘汰牲畜,减少冬春牲畜的掉膘和死亡损失。,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地培育学原理 草地 培育 原理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