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系统药理学2.ppt
《内脏系统药理学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脏系统药理学2.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脏系统药理学,第二十九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第一节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
2、tors),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激肽原HMWK血小板磷脂PL,特点:除和PL外都是蛋白质、的合成必须有Vk参与 通过有限水解而有活性,“a”表示 在肝内降解和灭活,蛋白质有限水解“瀑布”样的反应链,凝血过程,第一节 抗凝血药,凝血过程:三阶段,a,凝血酶原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肝素(heparin),第一节 抗凝血药,特点:口服无效,静脉给药 体内、体外均有效 作用迅速强大、维持时间短 分子长短影响抗凝活性,肝素(heparin),机制: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AT-),加速AT-对凝血酶及a、a、a、a因子的灭活。,AT-是含丝氨酸残基蛋白酶的抑制剂。,
3、肝素必须与AT-和凝血因子同时结合(Xa除外),【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2、降低血脂:降低乳糜微粒及VLDL3、抗炎作用:(-)炎症介质(-)炎症细胞4、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5、抑制血小板聚集,肝素(heparin),【临床应用】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周围动脉血栓栓塞(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2.DIC:早期应用防止继发性出血3.防治心梗、脑梗、心血管手术、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4.体外抗凝,肝素(heparin),【不良反应】1.自发性出血:鱼精蛋白解救2.血小板减少3.骨质疏松4.过敏反应,肝素(heparin),【注意】1.须监测凝血时间3.疗程不宜过
4、长,预防用药不超过57天。,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Iar-weight heparin,LMWH),第一节 抗凝血药,依诺肝素(enoxaparin)替地肝素(tedelparin)弗希肝素(fraxiparin)洛吉肝素(logiparin)洛莫肝素(lomoparin),低分子量肝素(LMWH),【特点】1.分子量低于6.5kDa 2.激活和强化AT-的作用,选择性抑制a因子 活性(分子链短)3.使用方便(sc q.d),t1/2长24倍 4.出血危险小,其它不良反应也小,临床应用与肝素类似。,香豆素类,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第一节 抗凝血药,1.抗凝作用,*
5、特点:口服有效体内有效、体外无效起效慢,作用持久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香豆素类,2.抗凝机制:拮抗VK作用,使肝脏仅能合成、无活性的凝血因子。,第一节 抗凝血药,3.用途与肝素相同:防止血栓形成。缺点:剂量不易控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4.过量自发性出血时,用VK抢救。,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抑制血小板代谢药;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
6、;凝血酶抑制药;GPb/a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aspirin),【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临床应用】小量 50-75mg 1、血小板功能亢进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2、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脑缺血。,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的药物。,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图.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药物作用部位,双嘧达莫(潘生丁):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噻氯匹啶: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
7、活化阿加曲班:抑制凝血酶阿昔单抗: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拮抗剂,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链激酶 1.与纤溶酶原结合,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2.用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3.不良反应:出血,氨甲苯酸抢救尿激酶:1.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2.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3.用于对链激酶过敏者。,纤维蛋白溶解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选择性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转变为纤溶酶,有明显的部位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循环血液中纤溶酶原作用弱。2.不良反应小,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PAMBA)、氨甲环酸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
8、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症所致的出血,如术后出血、产后出血等。对癌症及创伤出血、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止血效果。,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第四节 促凝血药,维生素K【作用】参与肝脏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C的合成,使其具有凝血活性。【应用】用于VK缺乏引起的出血。【不良反应】毒性低,凝血酶 直接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
9、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第五节 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铁 剂,第五节 抗贫血药,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等不可缺少的成分。铁缺乏,会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严重时也会影响儿童行为和学习能力。,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右旋糖苷铁(iron dextran),铁 剂,制剂:FeSO4、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体内过程】以Fe2+在十二指肠、空
10、肠上段吸收。影响铁吸收的因素:促进因素:胃酸、VitC、果糖、半胱氨酸等 阻碍因素:碱性药、高磷、高钙、鞣酸(可 使铁沉淀)、四环素(与铁络合),第五节 抗贫血药,铁 剂,【药理作用】铁+原卟啉血红素 血红蛋白,第五节 抗贫血药,珠蛋白,【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症状、便秘、急性中毒(解救:洗胃、去铁胺),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作用叶酸四氢叶酸携带一碳单位合成核苷酸 叶酸缺乏DNA合成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消化道上皮增殖受抑制,叶 酸(folic acid),第五节 抗贫血药,叶 酸(folic acid),第五节 抗贫血药,应用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要增加:叶酸为主,维生素B
11、12为辅;,叶酸对抗剂所致(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等):甲酰四 氢叶酸钙,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贫血: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1、参与细胞分裂:接受甲基,参与四氢叶酸代谢循环;2、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为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辅酶,缺乏时使甲基丙二酰CoA蓄积,产生神经损害症状,维生素B12(vitamin B12),第五节 抗贫血药,作用,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恶性贫血:与内因子同时应用3、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治疗,应用,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12、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作用与红系干细胞表面EPO受体结合 1、(+)红系干细胞增生、成熟 2、(+)网织细胞从骨髓释放应用1、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 最佳 2、肿瘤化疗,艾滋病药物引起的贫血。,红细胞生成素(EPO),第五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非格司亭:1、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CFT)(+)中性粒细胞 成熟 2、刺激粒细胞从骨髓释放3、增强粒细胞转化及吞噬功能。4、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第五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沙格司亭: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
13、抗凝血药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抑制药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第五节 抗贫血药 第六节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药理作用】1、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依 中、低、小而逐渐降低)2、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低、小)3、提高胶体渗透压,渗透性利尿,右旋糖酐:包括中分子量(约75KDa)、低分子量(20-40KDa)和小分子量(10KDa),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剂,【临床应用】1、低血容量休克:2、DIC:低、小分子量 3、血栓栓塞性疾病,右旋糖酐,第三十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组 胺(histamine),组氨酸 组胺
14、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组胺-蛋白质结合物 肥大细胞脱颗粒 组胺释放(+)H-R 效应。,组氨酸脱羧酶,刺激,组胺受体阻断药,第一节 H1-R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H2-R受体阻断药,组胺受体分布及药理作用,H1-R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1、抑制H1-R效应:1)对抗His收缩气管、支气管、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2)拮抗His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的作用 3)对豚鼠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为主)有效 对人过敏性休克无效 2、中枢抑制作用:第一代,第二代(西替利嗪)1)镇静、嗜睡 2)抗晕、镇吐 3、其它:抗Ach、局麻、奎尼丁样作用,【临床应用】1、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
15、病: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昆虫咬伤引起皮肤瘙痒及水肿 药疹、接触性皮炎 对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无效 2、晕动病及呕吐:苯海拉明,茶苯海明,异丙嗪,H1-R受体阻断药,【不良反应】1、镇静、嗜睡2、特非那丁:长期大量产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H1-R受体阻断药,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 平喘药 支气管扩张药 抗炎性平喘药 抗过敏平喘药 第二节 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 外周性镇咳药第三节 祛痰药,第一节 平喘药,第一节 平喘药,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口径狭窄,能够缓解喘息症状的药物统称为平喘药。,分三类:支气管扩张药 松弛气道平滑
16、肌 抗炎性平喘药 控制气道炎症 抗过敏平喘药 预防哮喘发作,第一节 平喘药,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茶碱类 抗胆碱药,第一节 平喘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人气道中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是2受体,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激动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增加平滑肌细胞内cAMP浓度,激活cAMP依赖性PK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分为:,非选择性的受体激动药选择性的2受体激动药,第一节 平喘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非选择性-R激动药,(1)选择性(+)2-R,对-R几无作用(2)心血管不良反应很小或几无,可引起手指震颤,沙丁胺醇:中效,较特布他林强克伦特罗:中效特布他林:中效 S.C作用比A
17、D持久福莫特罗:长效,主要用于慢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班布特罗:特布他林前体药,口服长效,第一节 平喘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选择性2-R激动药【特点】,第一节 平喘药,2、选择性2-R激动药,1)防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2)口服给药用于频发或慢性哮喘控制症状和预防发作3)急性发作时气雾吸入4)哮喘持续状态时静脉给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心脏反应、肌肉震颤、代谢紊乱,【作用】松弛平滑肌;兴奋心肌、中枢;利尿。【机制】抑制磷酸二酯酶(PDE)阻断腺苷受体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 干扰气道平滑肌的钙离子转运 有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增加膈肌收缩力,有利于慢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脏 系统 药理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