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节溶解气体生态作用.ppt
《五章节溶解气体生态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节溶解气体生态作用.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溶解气体的生态作用,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氧、氮和二氧化碳,在某些情形下还有硫化氢、沼气、氨、氢以及其他稀有气体。氧和二氧化碳对于水生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是最重要的,这两种气体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本物质,特别是氧气,它在水中的状况直接决定绝大多数水生生物能否生存。下面将重点讨论氧的生态作用。,1.氧气,一、水中氧的来源、去路和特点二、嫌气性生物和好气性生物三、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四、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五、窒死现象六、氧过量的危害,一、水中氧的来源、去路和特点,1.氧的来源(1)大气溶解 在河川和贫营养型湖泊中,浮游植物较少,大气溶解起主要作用(2)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富营养型湖泊和肥水
2、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氧的主要来源,大气溶解仅起次要作用。,举例,在日本养鳗池中,光合作用占每日氧输入量的89.2%,大气溶解占7.2%,另3.6%系由地下水带入(稻叶俊,1971)。中国无锡市郊高产鱼池光合作用占61%70.2%,大气溶解占29.8%39%,补水带入的氧微不足道。白天,当藻类旺盛生长时,水中溶氧量常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时饱和率达到300%400%。冬季透明的冰层下藻类仍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越冬生物供给一定数量的氧气。,2 氧的去路,(1)水呼吸(2)养殖动物呼吸(3)底质呼吸(4)逸散到空气中无锡市河埒口高产塘氧的消耗中,鱼类呼吸占16.1%,包括细菌和浮游生物的水呼吸占
3、72.9%,底质耗氧占0.6%,逸出占10.4%(雷衍之等,1983)。,水呼吸:,水呼吸是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无锡市河埒口高产塘:72.9%,(雷衍之等,1983)。乌克兰中部养鲤池水呼吸占50%。江苏高产池水呼吸约占82%(姚宏禄,1988).对虾池水呼吸58.275.1%(臧维玲等,1995),虾呼吸2125%。美国沟鲶养殖池:82%(Boyd,1978),养殖动物呼吸:鱼呼吸在总耗氧量中所占比例与鱼载量密切相关,即使在密养条件下,鱼类本身呼吸并非是耗氧主因,仅占总耗氧量的522%。无锡鱼类呼吸占1
4、6.1%。对虾池虾呼吸2125%。底泥呼吸:包括底栖动物群落的呼吸及细菌对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占310%。,水中氧的特点,与大气比较,水中氧的含量是较少的。1L大气中有210ml的氧,而1L水中却只有7ml的氧,也就是说只有大气的1/25左右,并且大气中的含氧量几乎是不变的,而水中溶氧量常有明显的变化。水生生物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适应了这些环境条件。,养殖水体溶氧预报,养殖水域溶氧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一般溶氧在午后达到最高值,而在黎明前降至最低值。对养殖池塘而言,了解夜间池塘溶氧的动态,可以预测黎明时的溶氧量,以便确定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缺氧造成泛池。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巡塘。,直线外推法,
5、夜间池塘溶氧的降低值基本上呈线性。据此,Boyd设计出一种直线外推法预报沟鲶池塘次日黎明的溶氧量,即在黄昏时和黄昏后23h分别测定池塘的溶氧量(DO),在DO-t(时间)坐标系中描出这两点,通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直线延伸即可估计夜间到黎明期间其他时间的DO值。,对数直线外推法,直线外推法不能很好地预报夏威夷罗氏沼虾池黎明DO。Madenjian(1987)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即将上述两个溶氧值(黄昏和黄昏后数小时)取对数,然后对时间作图,过两点做一直线,即可找到黎明时DO的对数值,取反对数得到黎明DO的预测值。结果是用这种对数直线外推技术预报夏威夷罗氏沼虾池黎明DO更为准确。,风速对于夜间溶氧
6、变化的影响,上述两种方法均未考虑风速对于夜间溶氧变化的影响。实验证明,当风速较小时,对数直线法预报效果较好。而当风速较大时,扩散效应将会加强,溶氧时间曲线的弯曲程度将受风速影响。假定黄昏时DO是超饱和状态,当风速很大时,DO很快达到饱和水平,溶氧-时间曲线显示出陡峭的下降;当DO低于饱和水平时,由于风速较大,DO不会下降很快。因此,当风速很大时,夜间溶氧-时间曲线将不再是简单的线性下降趋势。如果将扩散作用作为风速的函数纳入黎明 DO预报模式,预报效果可能比对对数直线外推法更好。,Boyd模式,DOt=DOduskDOdf-DOf-DOm-DOp式中:DOt为天黑t小时后的溶氧。DOdusk为黄
7、昏时的DO;DOdf为扩散引起的DO得失;DOf为鱼呼吸耗氧;DOm为底泥呼吸耗氧;DOp为浮游生物群落呼吸耗氧。这一模式成功地预测了沟鲶池塘夜间DO的变化,Boyd将模式的成功归因于浮游生物群落呼吸在DO消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而计算浮游生物呼吸的方法是准确可靠的,各耗氧组分在夜间DO降低中所占比例为:DOp82,DOf 9,DOm5,DOdf 4。,两种模式,Boyd模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影响夜间DO变化的各个因素,如果能够估算出各组分的量值,应该可以准确地预测池塘黎明的DO值。然而,逐项求解各项呼吸组分耗氧量的过程相当复杂,非专业人员很难掌握。Olah模式和WPRD模式则提供了计算池塘夜间溶
8、氧变化率的近似方法。这两种模式均可划分为呼吸组分和扩散组分,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全池呼吸组分的计算方法不同。在Olah模式中,全池呼吸率仅与DO水平有关,而在WPRD模式中,全池呼吸率与水温有关。,WPRD模型,WPRD模型(全池呼吸一扩散模型):d(DO)/dt=CekT+KL/PD(SAT(T,S)DO);KL=0.0036(8.43W0.5 3.67W+0.43W2)式中:C为呼吸系数(mgO2Lh);k为呼吸随水温的瞬时增长率(-1)。其中k由恒温下所作的室内呼吸试验得出其估计值为0.0542。呼吸系数C的估计通过计算平均呼吸率(r)和平均温度而求得。,Olah模式,Olah模式:d(DO
9、)/dt=-R(DO)+KL/PD(SAT(T,S)DO)式中:R为 Olah呼吸系数(h-1);d(DO)/dt为池塘溶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率(mgO2/L.h);KL为氧气运输系数(m/h);PD为平均池塘深度(m);S为盐度(g/kg);AST(T,S)为在水温为T、盐度为S时的饱和溶氧量(mgO2/L)。将Olah模型拟合黄昏及黄昏后3h DO观测值,可以估计出Olah呼吸系数R。,评述-1,为查明究竟哪种计算方法更为准确,Madenjian监测了海水虾(Panaeus vannamei和P.monodon)池夜间的DO、水温和风速,实验结果表明,Olah模式经常偏离观测值,而 WPRD模
10、式更接近观测值。因此,夜间池塘系统的呼吸率与水温相关性更强一些。将全池呼吸率作为一个整体的处理方式是粗糙的。然而,目前尚未找到一种计算浮游生物呼吸的准确而简便的方法,也未找到计算“底泥”呼吸的可靠而简单的方法。直接计算全池呼吸率是预测溶氧变化率的捷径。,评述2,已有的预报黎明DO的方法都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研制出来,经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由于地理条件、天气状况、池塘情况、养殖类型千差万别,并非所有的预报方法都能普遍适用。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该因地制宜,将已有的成果结合具体实际,经过适当的修改和验证之后求出切实可行的预报方法。,越冬池冰下氧气平衡模式,雷衍之,1986。越冬池冰下生物增氧
11、的一个氧气平衡模式。水生生物学报,10(3):209216。O=P+W冰+W补-Rf-Rw-R底-W渗,二.嫌气性生物和好气性生物,水生生物按照需氧与否可分为好气性生物和嫌气性生物。绝大多数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气,但也有少数种类可以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前者属好气性生物,后者属嫌气性生物。1 嫌气性生物:可以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的生物,少数种类的生物属此。主要是细菌,还包括一些寄生生物。这一类生物按照对氧的关系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兼性嫌气性生物,它们在生命过程中虽然不需要氧,但在有氧环境也能生活;第二类称真嫌气性生物,它们只能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氧的存在对它们反而有害。许多生活于水底淤泥
12、中的细菌和某些原生动物属后一类。2好气性生物:生存需要氧气的生物。都是我们熟知的大多数生物,按照对氧的要求程度,也可分为两类,即广氧性生物和狭氧性生物。,广氧性生物能忍受环境氧气条件的变化幅度较大。狭氧性生物只能忍受环境氧气条件较小的变化,它们中间又包括两类:一类需要大量氧才能生活(一般在4ml/L以上),大洋上层的生物和急流河流中的一些生物属于此类;另一类只需要极少量的氧,氧的增高对它们的生活反而不利,如栖于污水多污带或某些中污带的生物,其中有些种类接近于兼性嫌气性生物。上述类型的划分,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有些种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有不少好气性生物能兼营一定程度的嫌气性生活,也能在无氧条
13、件下生活一定的时间。这些生物包括底栖生物中不同分类系统的种类,甚至某些浮游生物也能暂时地栖于缺氧或无氧的水层中。,三.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一般以有机体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称为耗氧率。耗氧率代表有机体的呼吸强度,亦即其代谢强度。有机体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和所消耗的氧气量之比,称为呼吸系数(呼吸熵,RQ):RQ=CO2/O2当脂肪完全氧化时,呼吸系数为0.71,蛋白质为0.81,糖类为1.00。但有机体进行呼吸时,不会单独氧化糖类、脂肪或蛋白质一种,而是几种同时被氧化,因此呼吸系数一般在0.711.00之间。但是当进行一定程度的嫌气性呼吸时,呼吸系数可能大于1。呼吸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4、代谢的质量。呼吸强度因有机体本身的状况(内因)和外界条件(外因)而变化,内因包括物种属性、年龄和体重、发育期、性别和生理状况等,外因包括水中溶氧量、水温、盐度、盐类成分、pH、水流和水质状况、光照、单个或集群等。,1.内因:不同种类生物,其呼吸强度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的呼吸强度也因种种因素而改变。一般说来,形体越小,呼吸强度越大,因为有机体的代谢强度是和身体的表面积成正比的。饱食状态较之饥饿状态呼吸强度要大。动物在活动状况的耗氧率远超过静止时,同样地活动性大的动物的呼吸强度一般要高于活动性小的动物。呼吸强度还因动物的性别和发育期而有变化。在鱼类中雄性耗氧率常大于雌性。很多动物在生殖期耗氧率增大
15、。2.外因:含氧量 生物的呼吸对含氧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一部分动物的呼吸强度取决于水中含氧量,在一定范围内,它们从水中吸取氧的数量和环境含氧量成正比。当环境含氧量降低时,其代谢水平也相应降低,某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属此类型。另一部分动物则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保持着较稳定的呼吸强度。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呼吸调节机能,鱼类和很多甲壳动物都属此类。大多数鱼类和部分无脊椎动物,虽然能通过调节而保持一定的呼吸强度,但这种调节只能在一定的含氧量范围内进行。当环境含氧量降到一定界限时,动物对氧的呼吸率就发生显著变化,以致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呼吸强度,这时的含氧量称为临界氧量(若以氧的分压表示,则称为临界压力)。,重要概念
16、:临界氧量和窒息点,当环境含氧量降到一定界限时,动物对氧的呼吸率就发生显著变化,以致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呼吸强度,这时的含氧量称为临界氧量(若以氧的分压表示,则称为临界压力)。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各种动物的窒息点(氧阈)。,不同动物的临界氧量是不同的。对于呼吸强度随环境含氧量而改变的那一类型动物,往往没有明显的临界氧量。有调节呼吸能力的动物,其临界氧量随本身的代谢强度以及环境的温度、盐度、pH、CO2含量等因素而变化。生活于急流中的动物其临界氧量可高达78 mg/L之间,我国池养鱼类多在12 mg/L之间,正常时为2 5 mg/L。临界氧量的高低和动
17、物血液中血红素与氧的亲和力有关。亲和力越大,临界氧量越低。当接近临界氧量时,动物的呼吸不仅产生量的变化,而且常出现了质的变化,这时呼吸系数逐渐增大。还有一类生活在淤泥中的动物,其正常的代谢作用必须在低氧环境中进行,较高的含氧量对它们反而有害。这类动物临界氧量的低限接近于零。它们虽然能在无氧条件下生活,但在生活上出现不正常的反应(不动、反应迟钝等)。这是一类喜低氧的狭氧性生物。由于对缺氧适应能力的不同,有些动物的窒息点和临界氧量十分接近,有些则相差较大,即使同一种类的窒息点,还可能因本身生理状况和环境条件而变化。淡水池塘主养鱼类的氧阈(mgO2/L)一般在0.1 0.8之间,鲫0.1,鲤0.20
18、.3,草鱼0.40.6,鲢鳙0.250.4。,水温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有机体的代谢作用增强23倍,因而呼吸强度也相应增加。盐度 盐度对动物耗氧率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有时盐度的变化促进动物的活动性和摄食强度从而增高耗氧率,但盐度偏离正常的变化因增高动物调节渗透压所消耗的能量,也可使耗氧率增高。在最适渗透条件下动物基础代谢最低,因而耗氧率也降低,但在极端的盐度条件下,动物因失掉调节渗透的能力,也使耗氧率降低。离子成分 个别离子成分也能影响动物的呼吸强度。水流 很多动物在流水中耗氧率增大。不过呼吸强度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可能因动物的适应性而改变。如生活于温度条件变化剧烈的海洋沿岸带
19、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其代谢强度在温度1025内几乎没有改变。,四 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前已指出鱼类和许多淡水无脊椎动物可以通过呼吸调节机能以保持较稳定的呼吸强度。在氧气情况变化时,首先通过调节呼吸频率来保持必要的呼吸强度。很多甲壳动物也显示了这种呼吸调节能力,通常淡水和半咸水种类的调节能力较强,在低氧条件下它们的腹肢运动频率较正常情况下增加410倍;海水种类一般仅增加12倍。某些没有专门呼吸器官的动物也具有一定呼吸调节机能。上述的呼吸调节,只能在环境含氧量降低不太大的条件下,才能维持一定的呼吸强度。这是因为尽管呼吸运动次数增加,但是在低氧条件下由呼吸器官所吸取的氧,仍然是有限的。同时呼吸运动次
20、数的增加,也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从而又增加氧的消耗量。因此,呼吸调节对低氧条件的适应是有限度的。如果氧含量继续降低,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将带来致命的危险。,增加体内血红素含量,也是对氧气变化的一种适应。血红素是一种与氧结合并将其输送到细胞和组织去的呼吸色素。当水中溶氧降低时,通过血液中血红素量的增多可以加强对氧的吸收能力。实验和实际观察表明:不少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素在低氧下仍有很大的亲和力。某些无脊椎动物的代谢水平很低,并能在含氧量降低的情况下,降低其代谢作用率,以至于很少的氧气就能维持其生活。另外有些动物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嫌气性呼吸,它们借助于体内贮存的肝糖的异化作用而获得能量,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
21、甚至能在缺氧环境下渡过相当长的时间。这种适应能力在少数鱼类中也有发现。皮肤呼吸也是很多动物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的一种适应方法。各种鱼类的皮肤呼吸容量,约占总呼吸容量的3%35%。皮肤呼吸对环境含氧量变化的依赖性很小,在含氧量降低的情况下,皮肤呼吸的容量反而相应增大。因此,具有较大皮肤呼吸的鱼类,能在鳃呼吸处于困难的条件下继续维持生活。这种呼吸适应的能力,以生活在经常出现氧气不足的暖水水体中鱼类最为发达。,不是由于氧的直接降低,而是由于水温升高或CO2增多等原因引起呼吸条件的变化,水生动物也能产生类似的适应性变化。在新的呼吸条件长时期作用下,适应于这种稍为偏离常轨的环境变化,水生动物可能改变呼吸强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节 溶解 气体 生态 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