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31分类.ppt
《临床心理学31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理学31分类.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心理学,鲍谧清苏州科技学院 公共与管理学院E-mail:xlx.0512163.COM,参考文献:,陈青萍著现代临床心理学2004潘芳临床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张理义临床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苗丹民等临床心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美特鲁尔等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分类概述,分类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某种类目系统的过程。精神疾病的分类假设是:一些人所患的精神疾病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预后、病程特点和治疗反应,且有异于另外一些人所患的精神疾病。,分类的优点:1、有助于治疗者决定如何治疗。2、使专业人员在相互
2、交流时有共同的信息方式,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共同分享彼此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或治疗,并且能将共识准确、有效地运用于新的人群。分类的缺点:对疾病的认识模式化、固定化,干扰其他信息的获得,影响治疗的有效性,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一、分类的基轴(规则)(一)以病因为分类基轴 以病因为分类基轴的优点: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治疗与预防,有利于针对发病机制与疾病本质的科学探索。但科学水平尚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疾因目前是难以做到的。,(二)以症状为分类基轴这种方法是把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合在一起,建立以主要症状的诊断分类。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病因不明,所以只能主要依据症状表现,并结合病程、预后和发
3、病年龄等进行诊断。但是,依据症状诊断只能说明疾病当时所处的状态;随着症状的变化、尤其是主要症状的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相同诊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病因不同而症状相似的各种性质的疾病.,(三)以预后为分类基轴克雷佩林对早发痴呆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进行区分主要是以预后为基轴的。以预后为分类基轴存在的问题是,诊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与预防,不能等到疾病有了结局,才对疾病进行诊断,二、分类的标准及程序(一)合理分类需具备的标准理想的疾病分类应按病因分类根据临床特点、病程和结局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目前仍然是科学的。Rutter于1965年提出10条分类标准:1、分类不是仅凭概念,而必须根据事实,描述用词
4、规定为操作用词,需具备术语汇编,或者提供一套被普遍接受的规则和操作标准。,2、分类是针对精神和行为障碍,而不是针对个体本身。3、儿童时期不同阶段并无截然划分的界限,故无须对不同年龄阶段作不同的分类。但对只发生于某一特殊年龄阶段的障碍作分类还是必要的。如,儿童孤独症的诊断限定发生于出生后30个月内,如超过30个月就成为不典型孤独症。,4、分类必须是临床和科研的可靠依据,且应用的描述用词也必须一致。5、分类对精神障碍之间提供合适的划分依据。6、分类必须有足够的覆盖面,将精神障碍和有关问题全部包括在内,不能遗漏,7、分类需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8、分类需具备逻辑上的一致性,必须建立在一致接受的规则基础
5、上,并在一定年限内稳定不变。9、分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诊断有帮助。10、分类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切实可用,且便于统计处理。,(二)分类的一般程序1、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精神和行为障碍按各自的定义、临床特征、病程和结局进行分类;2、将分类中的每一诊断类别,根据其从属关系细分为病类、病种和病型。如,“国际疾病分类(ICD-10)”:病类:F90-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时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病种:F90多动性障碍。病型:F90.0多动与注意障碍。,三、现代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系统 目前全世界有两个权威性的分类系统:一是ICD-10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international C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心理学 31 分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