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实验.ppt
《电路分析实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实验.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路分析实验,实验大纲,实验项目,电路分析实验项目,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及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二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实验七 三相交流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实验五 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实验六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实验八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四 受控源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三、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六、实验注意事项,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及叠加原理的验证,4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1 熟悉实验台的布局及直流电压源、直流电 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
2、对基尔霍夫 定律的理解。,3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 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一、实验目的,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U0,3叠加原理:,4 齐次定理:,I=I+I U=U+U,I=K1US U=K2US,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I0,三、实验电路,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1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线路,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 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2令U1电源单独作用,数据记入表1-1。3令U2电源单独作用,数据记入表1-1。4令U1和U2共同作用,数据记入表1-1。5将U2的数值调至12V,数据记入表1-1。6将R5(330
3、)换成二极管 1N4007,数据记入表1-2。,表1-1,表1-2,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 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正确判断 测得值的、号后,记入数据表格。,2.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 数为准。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 显示值。,3.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六、实验注意事项,4.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电路;5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6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所有闭合回路
4、,验证KVL的正确性。3)根据实验数据表格,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7理论计算数据及误差计算,进行误差原因分析;8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三、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六、实验注意事项,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二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4熟练使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1进一步熟悉实验台的布局及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3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IsUsRo,go1/Ro 或 UsIsRo,Ro 1/go。如图所示。,三
5、、实验电路,图1,图2,图3,图4,图5,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1测定直流稳压电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1)按图1接线,Us为12V直流稳压电源(将R0短接)。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记录在表2-1中。(2)按图2接线,虚线框可模拟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调节R2,令其阻值由大至小变化,记录两表的读数,记录在表2-2中。,表2-1,表2-2,3测定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先按图4线路接线,记录线路中两表的读数。然后利用图5中右侧的元件和仪表,按图5接线。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使两表的读数与图5时的数值相等,记录Is之值,验证等效变换条件的正确性。,2测定电流源的外特性
6、:按图3接线,Is为直流恒流源,调节其输出为10mA,令Ro分别为1K和(即接入和断开),调节电位器RL(从0至1K),测出这两种情况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自拟数据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在测电压源外特性时,不要忘记测空载时的电压值,测电流源外特性时,不要忘记测短路时的电流值,注意恒流源负载电压不要超过20伏,负载不要开路。,六、实验注意事项,2.换接线路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3.直流仪表的接入应注意极性与量程。,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电路;5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6.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电源的四条外特性曲线,并总 结、归纳各类电源的特性。7.
7、从实验结果,验证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8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三、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六、实验注意事项,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4.进一步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1.进一步熟悉实验台的布局及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3.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
8、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2.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南定理。,Uoc(Us)和R0或者ISC(I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三、实验电路,诺顿等效电路,(a),(b),(c),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1按电路图1连接实验线路,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R0和诺顿等效电路的ISC、R0。按图(a)接入稳压电源Us=12V和恒
9、流源Is=10mA,不接入RL。测出UO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OC时,不接入mA表)。数据记入表3-1。2按图(a)接入RL。改变R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数据记入表3-2。,表3-1,表3-2,4.验证诺顿定理: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恒流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短路电流ISC之值)相并联,如图(c)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数据记入表3-4。对照表3-2和表3-4对诺顿定理进行验证。,3验证戴维南定理: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
10、)相串联,如图(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数据记入表3-3。对照表3-2和表3-3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表3-3,表3-4,1.测量时应注意电流表量程的更换。,2.步骤“5”中,电压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3.用万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表。其次,欧姆档必须经调零后再进行测量。,六、实验注意事项,4.用零示法测量UOC时,应先将稳压电源的输出调至接近于 UOC,再按图(c)测量。,5.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电路;5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6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1)根据步
11、骤2、3、4,分别绘出曲线,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2)根据步骤1、5、6的几种方法测得的Uoc与R0与预习时电路计算的结果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7理论计算数据及误差计算,进行误差原因分析;8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三、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六、实验注意事项,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四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3.进一步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1.进一步熟悉实验台的布局及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
12、,加深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受控源是四端器件,或称为双口元件。它有一对输入端(U1、I1)和一对输出端(U2、I2)。输入端可以控制输出端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施加于输入端的控制量可以是电压或电流,因而有两种受控电压源(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和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和两种受控电流源(即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和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CCCS,CCVS,CCCS,VCCS,CCVS,3.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式称为转移函数。四种受控源的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1)压控电压源(VCVS):U2f(U1),U2/U1 称为转移电 压比(或电压增益)。(2)
13、压控电流源(VCCS):I2f(U1),gmI2/U1 称为转移电导。(3)流控电压源(CCVS):U2f(I1),rmU2/I1 称为转移电阻。(4)流控电流源(CCCS):I2f(I1),I2/I1 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2.当受控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变化时,则称该受控源是线性的。,三、实验电路,(a),(b),(c),(d),四、实验仪器,五、实验内容,1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U2f(IL),实验线路如图(a)(1)不接电流表,固定RL2K,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测量U1及相应的U2值,记入表4-1 在方格纸上
14、绘出电压转移特性曲线U2f(U1),并在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压比。,表4-1,表4-2,(2)接入电流表,保持U12V,调节RL可变电阻箱的阻值,测U2及IL,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f(IL)。记入表4-2,2.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 ILf(U1)及负载特性ILf(U2),实验线路如图(b)。(1)固定RL2K,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1,测出相应的IL值,绘制IL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m。记入表4-3,表4-3,表4-4,(2)保持U12V,令RL从大到小变化,测出相应的IL及U2,绘制ILf(U2)曲线。记入表4-4,3.测量受控源CCVS的转移特性 U2f(I
15、1)与负载特性U2f(IL),实验线路如图(c)。(1)固定RL2K,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按下表所列Is值,测出U2,绘制U2f(I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rm。记入表4-5,表4-5,(2)保持Is2mA,按下表所列RL值,测出U2及IL,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f(IL)。记入表4-6,表4-6,4.测量受控源CCCS的转移特性 ILf(I1)及负载特性ILf(U2),实验线路如图(d)。,(1)参见3(1)测出IL,绘制ILf(I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记入表4-7,表4-7,表4-8,(2)保持Is1mA,令RL为下表所列值,测出IL,绘制ILf(U2)曲
16、线。记入表4-8,1.每次组装线路,必须事先断开供电电源,但不必关闭电源总开关。,六、实验注意事项,2.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的负载开路。,七、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电路;5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6用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1)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分别绘出四种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并求出相应的转移参量。2)对实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和结论,总结对四种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7实验心得体会及其他。,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三、实验电路,五、实验内容,六、实验注意事项,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五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分析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