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五.ppt
《电路基础实验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础实验五.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五 谐振电路,5.1 实验目的,观察串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2.测定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通频带及Q值。3.观察并联电路谐振现象,加深对其谐振条件和特点的理解。,5.2 实验原理,1.RLC串联谐振图5.1所示RLC串联电路的阻抗为,电路电流为,式中电阻R应包含电感线圈的内阻rL。,即R=rL+R1 当调节电路参数(L或C)或改变电源的频率,使 时,电路处于串联谐振状态,谐振频率为,此时电路呈电阻性,电流 达到最大,且与输入电压同相。,图 2.5.1 RLC串联谐振电路,显然,谐振角频率0(f0)仅与元件参数LC的大小有关,而与电阻R的大小无关。当0时,电路呈
2、感性,0。只有当=0时,=0,电路呈电阻性,电路产生谐振。,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值用品质因数Q表示,Q值同时为谐振时感抗或容抗与回路电阻之比,即:,式中,称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在串联谐振电路中。RLC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激励源角频率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幅频特性的表达式为,根据上式可以定性画出,I()随变化的曲线,如图5.2所示,称为谐振曲线。令,I0是谐振时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因此得,当电路的L和C保持不变时,改变R的大小,可以得到不同的Q值时的电流谐振曲线(如图5.2所示),显然,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为了具体说明电路对频率的选择能力,规定 的频率范围为电路的通频带,
3、时的频率分别称为上限频率f2及下限频率f1,则通频带,或,在定性画出通用幅频特性曲线(见图5.3)后,可从曲线上找出对应I/I0为0.707的两点,从而计算Q值。显然,Q值越高,通频带越窄,曲线越尖锐。图5.3所示为不同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由图可见,在谐振频率f0附近电流较大,离开f0则电流很快下降,所以电路对频率具有选择性。而且Q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图 5.2 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图 5.3 RLC串联电路的通用 幅频特性,2.RLC并联谐振 RL串联电路(即实际的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的电路如图5.4所示,电路的等效阻抗为,当,即 时,电路呈电阻性,形成并联谐振状
4、态。此时有效阻抗为,并联谐振频率为,上式表明由于线圈中具有电阻rL,RL与C并联谐振频率要低于串联谐振频率,而且在电阻值 时,将不存在f0,电路不会发生谐振(即电压与电流不会同相)。,并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就是电感线圈(含电阻rL)的品质因数,即,图 5.4 RL与C并联谐振实验电路,图 5.5 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相量图,在并联谐振时,电路的相量关系如图5.5所示。此时电路的总阻抗呈电阻性,但不是最大值。可以证明当电路总阻抗为最大值时的频率为,显然稍大于f0,此时电路呈电容性。,通常电感线圈的电阻较小,当电阻 时,可以认为,即电阻对频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谐振频率f0与f相同,即,谐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基础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7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