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溷凝土培训.ppt
《预拌溷凝土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拌溷凝土培训.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拌混凝土及其生产质量控制管理,培训内容重点,预拌混凝土基本性能要求及其检验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点 原材料质量控制 配合比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性能常用试验技术对部分关键术语概念进行讲解,第一章,预拌混凝土基本性能要求及其检验,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的结构 水泥+水水泥浆+砂水泥砂浆+石子混凝土拌合物硬化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混凝土体积构成水泥石25左右;砂和石子70以上;孔隙和自由水15%。,依据的相关标准,主要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200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1992(GB 50164-2011于2012.05.01实施)参考标准:混凝土强度检
2、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 53:199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CES 220:200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2004,预拌混凝土定义与分类,定义: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分类:通用品与特制品。,预拌混凝土定义与分类,通用品应在下列范围内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及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强度等
3、级不大于C50;坍落度(mm)为25,50,80,100,120,150,180;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mm)为20,25,31.5,40。特制品强度等级、坍落度和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除通用品规定的范围外,还可在下列范围内选取:强度等级为C55,C60,C65,C70,C75,C80;坍落度为大于180mm;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小于20m m或大于40mm。,普通混凝土(干密度2000-2800kg/m3)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10mm)塑性混凝土(坍落度10-90mm)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00-150mm)大流动性混凝土(等于大于160mm)高强混凝土(强度C60以上)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
4、以上)抗冻混凝土(等级F50级以上)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预计因水化热产生裂缝),预拌混凝土定义与分类,商品混凝土施工,强度不足引起安全隐患,钢筋锈蚀破坏的混凝土(Cl-/CO2),预拌混凝土质量要求,强度坍落度含气量水灰比与水泥含量均匀性氯离子含量碱含量放射性,强度要求,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28d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应为5%。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 C10、C15、C20、C25、
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和C100。(质量控制标准),强度评定,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时可按GBJ 146等的规定取值。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GB/T 50107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坍落度,拌合物稠度控制要求,含气量,混凝土含气量与合同规定值之差不应超过士1.5%。,JGJ55-2011,水灰比与水泥含量,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按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应符合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
6、,均匀性,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氯离子含量,GB50204-2002规定: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和设计的要求。,氯离子控制要求,氯离子总含量的最高限值,配合比规程与GB501642011,碱含量,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是指氧化钠与0.658倍的氧化钾之和。水泥的含碱量(按N
7、a2O 当量计)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0.6%,否则混凝土内的总含碱量(包括所有原材料)应不超过3.5kg/m3。矿物掺和料中的碱含量应以其中的可溶性碱计算,按试样中碱的溶出量试验确定。碱骨料反应的三个条件:碱浓度、潮湿条件、骨料具有活性。,相关标准规定,GB/T 50476-2008中规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含碱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骨料无活性且处于干燥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含碱量不应超过3.5kg/m3,设计年限为100年时,不应超过3.0kg/m3;2)对骨料无活性但处于潮湿环境下的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3.0kg/m3;对骨料有活性且处于潮湿环境下的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含碱量。CECS 5
8、3:93中规定:,放射性,混凝土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应满足GB 6566标准的规定。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一226、钍一232、钾一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a1.0和Ir1.0。对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一226、牡一232、钾一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a1.0和Ir1.3。,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氯离了含量系指其占水泥用量的白分率;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了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
9、规定提高两个等级;素混凝土构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25kg/m3;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一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GB
10、/T50476-2008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混凝土的检验规则,检验形式: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人员要求:进行预拌混凝土取样及试验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判断依据:当判断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时,强度、坍落度及含气量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氯离子总含量以供方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其他检验项目应按合同规定执行。,取样频率,1、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和100m3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
11、0m3时,每2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4、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混凝土的取样与判断,以一盘或一车为基本单位(才适用数理统计);最小取样量:多于所需量的1.5倍,不少于20L;取样:多次取样。合格判断:坍落度与含气量不合格,可以重新取样复测,复测合格即为合格,其它指标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不允许复测。,第二章,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依据的相关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DBJ/T15-74-2010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建设用
12、砂GB/T 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原材料控制基本要求,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进场时应对原材料质量按批进行复验;企业应对进厂材料实施分类管理,建立材料验收检验使用综合台帐;包括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须送有资格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13、,每两个月至少送检一次。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原则上不应继续使用,并应对使用上述检测不合格原材料的预拌混凝土产品及工程进行质量跟踪。,水泥质量管理需重视工作,拌站内对水泥进行取样时,应随机地从车(船)不同部位中各取20份等量的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水泥作为检验试样;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运过粉煤灰的车辆在运输水泥之前,必须检查、确认无残余粉煤灰后才能用于水泥运输;,砂、石骨料质量管理需重视工作,对接触水或处于高湿环境的总碱含量较高的预拌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应符
14、合有关标准关于碱活性的规定;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级配,砂宜选用区砂,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当砂、石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实验证实确保工程质量后,方允许使用;当采用的人工砂级配较差时,可与天然砂混合使用。混合砂的比例应经试验确定。混合砂的质量检验符合现行标准;进场砂应根据砂的来源,监控砂的氯离子含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对海砂,应按批检验其氯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1.0%和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
15、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rrun,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5%和0.2%。,海砂还需控制氯离子与贝壳含量,人工砂还需控制石粉含量与压碎值,可不包括氯离子与有害物质。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河砂和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砂。,矿物掺合料质量管理需重视工作,预拌混凝土应选用品质稳定且有相关产品标准的矿物掺合料,品种宜为粉煤灰、矿渣粉或
16、硅灰。如果使用新型的矿物掺合料,应报告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其组织或委托的相关机构组织专家组论证、许可后方可使用;矿物掺合料供方应提供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掺合料现场取样检测时,应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选用的掺合料,应改善混凝土预定性能或在满足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最大取代水泥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粒化高炉矿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钢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t流动度比、游离氧化钙含量
17、、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矿物掺合料,磷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含量和安定性硅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和二氧化硅含量矿物掺合料还包括放射性,外加剂质量管理需重视工作,外加剂使用前应对其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进行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采购。进厂时再验证其品质指标;外加剂必须按不同厂家、品种分别储存、有明显的标识牌;对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位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当外加剂为液体时,应在存储罐中加搅拌设备,需要时进行搅拌以保证外加剂的匀质性;液体外加剂更换时,应对储存容器及输送管道进行
18、清洗;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粉碎至全部通过0.63mm 筛后方可使用。,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混凝土性能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防冻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和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膨胀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凝结时间、限制膨胀率和抗压强度,混凝土用水质量管理需重视工作,拌制馄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
19、定;混凝土搅拌及运输设备的冲洗水在经过试验证明对混凝土及钢筋性能无有害影响时方可作为混凝土部分拌合用水使用。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凝土。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配合比质量控制管理,依据的主要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1992(GB 50164-2011于2012年5月1日实施)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DBJ/T15-74-20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技术准
20、备设计程序定量准则要点解析示例简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 满足经济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资料准备,了解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了解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了解结构构件断面尺寸及钢筋配置情况 了解混凝土施工方法及管理水平 掌握原材料的性能指标,配比设计程序介绍,混凝土配置强度:普通混凝土不小C60混凝土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在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用水量或砂率,保证拌合物性能,得到基准配合比。,配比设计,混凝土强
21、度试验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高强混凝土0.02.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28d试压。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配制中需控制的最小胶凝材料量、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注意混凝土类别: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选择合适原材料、胶凝材料、水灰比以及砂率等,配合比定量准则,绝对体积律(体积之和)表观密度律(质量之和)砂率水泥与矿物质粉体比律(耐久性),技术要点,强度耐久性 1)与水灰比、单方用水量、超细粉掺量等有关 2)水灰比0.42以
22、下(完全水化)抗渗性 3)用水量185-175或175以下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原则: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计算配制强度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选取单方用水量,并计算中单方水泥用量;选取砂率,并计算出砂、石单方用量;,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找出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基础上,至少采用三个不同配比进行试配,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据试配结果,求出配合比并进行校正。,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影响和易性的因素,1.组成材料及其用量之间的关系水泥浆数量和单位用水量;骨料的品种、级配和粗细程度;砂
23、率;外加剂。见下图。2.施工环境的温度、搅拌制度等。,影响和易性的因素,合理砂率的确定:合理砂率是指在水泥浆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能使拌合物的流动性(坍落度T)达到最大,且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时的砂率;或者是在流动性(坍落度T)、强度一定,粘聚性良好时,水泥用量最小的砂率。,示例介绍,绝对体积法 1)确定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与水 2)粗细骨料用量确定 3)试配 4)坍落度及损失试验 5)成型强度试块,实测表观密度 6)其它性能测定假设表观密度法,混凝土配合比质量管理,骨料最大粒径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截面、钢筋间距、泵送条件等进行选择确定;试验室应根据试块的试压结果,定期进行数据统计,作为调整配合比和考核
24、质量控制水平的参考依据。配合比的使用应有专人负责,企业应实行配合比核查制并保存相应记录;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和审批:合同有要求时;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混凝土配合比质量管理,混凝土在生产过程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途中的交通状况、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工地的配合程度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试验室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以及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拌溷凝土 培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