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教学教案.docx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味书屋》教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味书屋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其次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依次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育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实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接着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依次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实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视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二、教学目标依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
2、文特点和课后思索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2、学会阅读按方位依次写的一段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育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依次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确定难度。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四周”、“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四、教学过程1、课时支配: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第
3、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其次课时学习第2段。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2,课前打算:课前老师打算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打算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3、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解题,激爱好。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知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学问,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老师自己的聪慧才智去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学问的一种方法。其次环节:初读,提问题。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
4、学生不会主动求知,但当今社会学问激增,老师不行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学问,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学问更重要培育学生自学实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自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巡回指导,看看差生是否能将生字字音读正确,把长句读流畅。检查朗读时,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你宠爱读哪一节就站起来读哪一节,使枯燥的读书变得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然后,请学生运用本册第一、第三单元学过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汇报沟通。但是,一篇新课文,学
5、生通过自学不行能什么都懂,紧接着,老师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她教,而且学习由疑问起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启发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究也是特别有意义的。第三环节:细读,解疑难。1、学习第1段。老师简洁介绍鲁迅后,让学生用“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说一句话。这种变换词序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创建性。2、学习第2段。这段是按方位依次写的,是本课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已学过我们的教室一课,初步驾驭了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依次写的一段话,所以教学时我接受导学式教学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写学问进行自学自悟,老师适当点拨讲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味书屋 书屋 教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