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1.ppt
《第二章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1.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维也纳体系与东方问题,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一、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形势二、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会议参加者会上英国的代表一开始是外交大臣卡斯雷尔,1815年2月后是威灵顿公爵,最后一周中威灵顿离开去与拿破仑作战,则由回归卡斯雷尔代表。奥地利的代表是其外相梅特涅和他的副外相威森贝格
2、伯爵。普鲁士的代表是首相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亲王以及外交家和学者威廉冯洪堡。法王路易十八的代表是塔列朗。俄国的代表名义上是其外长卡尔内色罗德,但实际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大多数时间在场。一开始四个战胜国打算不让法国参加他们的内部交涉,但塔列朗很巧妙地在会议的第一个星期将自己插入了他们的内部交谈。,与会国的目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标在维也纳会议取得最大利益,他决心夺取波兰,进军西欧,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英国则决心阻止任何一国,不论是法国抑或俄国在欧陆建立霸权,并着力保持海上霸权、取得海外殖民地及海外航运利益。奥地利抵制俄干预中欧事务,反对亚历山大一世对波兰的领土要求,警惕普鲁士希望
3、提升在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的野心,巩固奥地利在德意志的盟主地位。除了利益冲突外,在对革命的态度上各列强亦有分歧,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三国决心压抑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的发展,但英国却无意让上述三强借干预他国之革命来扩张势力。而法国的塔列朗则在会议中希望借列强之利益矛盾及对革命见解之不同,从中维护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以免列强一致对法国的惩罚。,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
4、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
5、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三、神圣同盟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维也纳会议后,为了巩固维也纳会议的成果,镇压革命运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为保护基督教教义和各国君主政体,应缔结新的公约,以便随时互相支援。俄国的倡议得到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响应。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3国在巴黎发表宣
6、言,缔结了所谓神圣同盟。宣称根据基督教所有人都是兄弟的教义,加入神圣同盟的国家将结成一种真正兄弟般的友谊,在危难时患难与共,互相竭尽全力在军事和物质方面进行最大的支持。神圣同盟成立后,除英国外,各欧洲国家几乎都在盟约上签了字。神圣同盟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堡垒俄国。由于这一同盟并没有规定各个加入同盟国家的具体义务和责任,因此,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松懈的政治联盟。,四国同盟条约1815年6月18日,英、俄、普、奥四国在巴黎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实际上是对神圣同盟条约的一个补充。条约规定:四国将以武力维持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有关问题。1818年法国在还清赔款后,也加入
7、了这个同盟。此后,欧洲的一切问题,便由这五个国家主宰。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是维也纳体系的继续和补充。其目的是使1815年维也纳会议重新划订的欧洲疆域不受侵范,维护旧王朝,反对欧洲民族民主革命。,1、亚琛会议 1818年9月,盟国与法国在亚琛召开会议,解决驻军、赔款等问题。2、特洛波会议 1820年7月,那不勒斯爆发烧炭党领导的起义,斐迪南被迫颁布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宪法。1820年10月,列强在奥属西里西亚的特洛波开会协商意大利问题。3、维罗纳会议 1820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派去讨伐美洲革命的军队起义,要求恢复1812年革命宪法。1822年1012月于意大利维罗纳召开,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问题
8、。俄、法、普、奥一致同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方式为列强共同支持法国武力干涉。1823年4月,法军进入西班牙,5月,占领马德里,镇压了革命。,四、维也纳体系评价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1814年10月1日1815年6月9日,根据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签订的第一次巴黎和约,参战各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7国签署维也纳
9、会议最后议定书,正文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主要内容是恢复欧洲封建秩序,规定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各战胜国重新划分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确定欧洲新的领土分割及要求法国向反法联盟国家支付战争赔款等。,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
10、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维也纳 体系 东方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