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麻醉.ppt
《老年病人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病人麻醉.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七章 老年病人麻醉,Anaesthesia For the Elderly,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老年病人的麻醉特点;了解老年生理 对麻醉的影响;2、了解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3、了解老年病人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麻醉管理与监测及术后并发症 的防治。,教学重点、难点 1衰老的生理改变;2老化对药效学和药代学的影响;3老年麻醉的特点;4老年麻醉的常见并发症。,第一节 衰老的生理改变 1、呼吸系统;2、循环系统;3、肾脏与肝脏;4、代谢与体温 5、神经系统第二节 衰老的药代学与药效学改变第三节 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第四节 高龄麻醉的特点第五节 术后并发症,(进入),(进入),
2、(进入),(进入),(进入),文献记载,在所有手术中约有20%的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60岁以上的病人中有50%在死亡前经历过一次手术。为了提高老年病人麻醉手术安全,麻醉科医生应熟悉衰老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改变,清楚术前存在的麻醉手术危险因素,评价机体的各重要系统笔器官的储备和应激能力,以及了解随增龄所致的药效学和药代学改变等。,一、衰老的生理改变,(一)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二)肺功能减退,(三)肾功能降低,(四)肝功能下降,更多信息,更多信息,更多信息,更多信息,(五)基础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改变,(六)神经系统的改变,更多信息,更多信息,二、衰老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随着年龄增加所需麻醉剂
3、用量减少。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皮质神经元数量、神经元密度、脑代谢率、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递质分子活性减少等因素有关。老化所引起的血浆蛋白变化,体内脂肪比例增多,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基础代谢等因素均使药物分布、代谢和排出发生变化。显然神经生理的老化过程可能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麻醉药的量-效关系。,1、血浆蛋白浓度改变:,2、机体脂肪百分比增加:,3、肝肾功能改变:,更多信息,更多信息,更多信息,三、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 高龄的生理病理改变常导致麻醉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变化;前者使药物进入机体作用部位的浓度发生变化,如高龄病人循环较慢,静脉用药进入大脑的速度减慢;功能残气量增加,使吸入麻醉加深较慢;
4、后者使药物对机体及其感应组织产生效应的剂量显著下降。高龄虽不一定改变总蛋白量,但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力下降近20%,使静脉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非结合(游离)分子增加一倍以上,导致大脑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更为接近,即显著地增加药效,延长消除半衰期。高龄增加 脂肪百分率,使脂溶性麻醉药留在脂肪库中储存量相对较多,停药后这些药物从脂肪库中释放至循环血浆中的时间也显著延长,延长作用时间。高龄病人肝肾功能降低,药物的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一)吸入麻醉药:高龄麻醉采用吸入麻醉药时最低肺泡气浓度(MAC)显著降低,肺泡气浓度可迅速升高,使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麻醉抑制效应增强。如氟烷、安氟醚及异氟醚1MAC
5、在年轻人分别为0.84%、1.68%及1.15%,而高龄时1MAC分别降至0.6%、1.2%及0.8%。,(二)静脉麻醉药及阿片类药:高龄对静脉麻醉苯二氮唑类药的敏感性显著增高,硫喷妥钠使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年轻人为2.8mg/kg,而高龄降至1.8mg/kg,使催眠剂量减少近30%,抑制EEG的剂量也随增龄而下降,高龄对依托咪酯及地西泮的药效也显著增强。同时还延长消除半衰期,如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的消除半衰期分别延长至1315小时、78小时及4小时。在80岁时地西泮的半衰期可延长至90小时之久,较年轻人增加近4倍。高龄对阿片类的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如吗啡的药效可增加4倍,芬太尼30u
6、g/kg 即可使病人意识消失。高龄病人对吗啡、芬太尼及哌替啶的消除半衰期可延长至4.5h、15h、7.5h,所以高龄者应用上述药物,剂量应减少50%为宜。,(三)局部麻醉药:高龄对局部麻醉药的需要量也减少,可能由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脱水、局部血流减少或结缔组织疏松使药物易于扩散所致。(四)肌松药:高龄对肌松药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各自的药代动力学。如阿曲库铵多为Hoffman消除,所以很少受增龄的影响。琥珀胆碱为血浆胆碱酯酶水解,高龄人血浆胆碱酯酶活力明显减少,所需剂量也下降。泮库溴铵主要经肾排出,高龄可使清除率降低40%,并使作用时间延长65%。维库溴铵大部分以原形从胆汗排出,经肾排出仅为20%
7、,所以高龄很少增加药效偶尔延长作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高龄需用肌松药拮抗药时不应减少拮抗药剂量且要防治其不良反应。应用吡啶斯的明产生心律的失常为轻。依酚氯铵显效时间高龄可延至3.6min。原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预注阿托品拮抗新斯的明的胆碱能效应时,易产生心律失常,应改用长效抗胆碱能药如格隆溴铵。,五、麻醉处理原则及选择,高龄病人一般反应迟钝、应激能力较差,对中枢性抑制药如全麻药、镇静药、催眠药及阿片类镇痛药均很敏感,所以麻醉剂量均年轻病人为少。尽量使用生理干扰较少、停止麻醉后能迅速恢复生理功能的麻醉方法。具体的麻醉选择不仅决定于病人情况及手术方式,还要根据麻醉医师的经验及技术进行选择。既要考
8、虑麻醉方案尽量简单以减轻麻醉本身对病人的侵袭,更要考虑麻醉方案能否有效地抑制手术中强烈刺激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通常人们多认为局麻或部位麻醉较全麻简单,而不了解镇痛不全及手术的应激反应过剧常给高龄病人带来意外。临床上可以有“小”手术,却不应有“小”麻醉。即使局麻拔牙术对并存冠心病者也可因镇痛不全或神经反射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关键是要维持麻醉和手术中的生理状态,包括细胞供氧/需氧平衡、液体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一)局部麻醉:,(二)椎管内麻醉:,(三)全身麻醉:,更多信息,更多信息,更多信息,对病情严重、心功能储备差、手术复杂、术中会引起显著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预计手术时间冗长的病人均主张采
9、用气管内全麻,可维持呼吸道畅通,有效的给氧和通气,理想的全麻诱导应该是迅速,平稳而无兴奋,对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发生过分的兴奋或抑制,尽量减小对血流动力影响。麻醉医师熟悉麻醉麻醉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原则是避免麻醉药引起心肌抑制:,吸入麻醉药随MAC增加,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性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使外周阻力降低,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性减弱。异丙酚与硫喷妥钠相似,但心率变化不明显,咪唑安定使血压和外周阻力降低,氯胺酮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因而氧消耗增加,依托咪酯用0.20.3mg/kg诱导剂量,心率、外周阻力和心排血量的变化不明显。肌松药中潘库溴铵使心率增快
10、,但与芬太尼合用时可保持心率和血压平稳。琥珀胆碱可致心律失常,阿曲库铵23倍ED95可致心率增快,而用维库溴铵或顺式阿曲库铵则心率无明显变化。此外,为了缓和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可加适量芬太尼25g/kg,或按需用艾司洛尔0.250.5mg/kg,或用拉贝洛尔5mg,以及利多卡因1mg/kg,防止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麻醉维持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调节适当的麻醉深度,吸入全麻药浓度一般不超过1MAC,以免导致心肌抑制。关于异氟醚引起冠脉窃血的问题尚无证据,一般以选择异氟醚较好。同时可间断或持续输注咪唑安定和/或异丙酚,既维持一定深度麻醉,又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高龄病人对术后
11、并发症的防御反应显著受限,往往在年轻人微不足道的术的并发症对高龄者就可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致命后果。其中呼吸道感染发展成败血症及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融会贯通常为高龄病人术后死亡最多见的并发症。所以麻醉后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更不容忽视。,1、呼吸道梗阻、感染及呼吸衰竭:,2、心血管意外:,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更多信息,更多信息,更多信息,高龄病人呼吸道反射活动低下,对异物误吸的保护能力极差,容易产生返流、误吸导致肺水肿、感染及梗阻。舌后坠、分泌物过多更易使高龄病人造成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由于高龄病人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减弱,削弱了通气反应,容易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特别近年来术中频频辅用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 病人 麻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