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唯物思想家 荀况,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孟子,春秋战国儒家代表人物,1汉武帝之前儒学的境遇:,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刘邦、项羽楚汉战争,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背景:秦末战火
2、频繁,社会破坏严重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具体政策:与民休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 与匈奴“和亲”;对内 轻徭 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后汉书.食货志,
3、后果: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问题,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2汉武帝的“有为”:背景:国力日盛;割据势力,土地兼并,匈奴威胁 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4、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赵 过,经济,卫 青霍去病,军事,大一统,1董仲舒的贡献:,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西汉实行察举制,董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举给汉武帝。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策问,即“天人三策”,阐述他的儒学思想。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贡献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阅读下列两段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5、,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李斯列传,1董仲舒的贡献: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加强君权,天
6、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拓展,木 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独尊 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