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ppt
《【教学课件】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学习目的: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了解种群统计学的基本参数、生命表及其应用、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数学模型及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掌握K-、r-生态对策的特征及在保护生物学方面的实践意义、影响种群数量动态的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了解种群调节及种群衰退与灭绝的机制,并理解应用种群生态学有关理论对待自然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统计学基本参数,一、种群概念 1、物种与种群定义:种群(居群、繁群、Population):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邻近地区的种群在形态和
2、生态特征上彼此存在一定差异。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种:是一组彼此能互配并产生后代的种群,组与组之间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分布广泛的物种常在形态、生理、行为与遗传特征上存在广泛变异。,2、自然种群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3、研究意义(1)种群生态学处于个体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两个层次之间,并起到连接作用的中间层次;(2)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有害种类的防治有指导意义;(3)探索自然界物种进化等。,(一)种群的密度(population density)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有机体的数量。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1、绝对密度:
3、所有个体的直接计数 取样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去除取样法 2、相对密度 遇见率、捕获率、粪堆、毛皮收购量、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二)阿利氏规律(Allees law)种群密度过疏和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 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二、种群密度与阿利氏规律,图41,(三)集群现象(schooling)及其生态学意义 有利:繁殖、防卫、索饵、提高游泳效率、改变环境化学性质以抵抗有毒物质,若形成社会结构,自我调节及生存能力更强。不利:种内竞争、大量被捕食 成因:水动力条件、温盐及营养盐含量变化等等。(四)物种内竞争 动物为争夺有限的食物与空间资源、产卵场所、异性,植物为争夺有限
4、的土壤和空间资源发生着的形式多样的竞争。,1、争夺竞争(contest competition)当种群数量小于环境容纳量(K)时,物种内个体都能获得足够的物质;当种群数量超过K时,种内竞争胜利者将获得足够的物质,失败者则因不能得到充分的食物将死亡,种群 数量维持在负荷量水平。如领域性鸟类。2、分滩竞争(scramble competition)所有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去竞争有限的资源,竞争没有产生完全的胜利者。当种群数量未超过K时,种群如同争夺竞争一样,死亡率为零;当种群超过K时,种群将全部死亡。自然界的竞争类型是从争夺竞争到分滩竞争的连续谱。3、负竞争 一定范围内密度提高对成活率有利,即阿利氏
5、效应。,物种内竞争的类型:,(一)种群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1、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百分比 种群个体可分为三个生态时期: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 后期。年龄分布图(年龄金字塔):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与下降型种群,可预测未来种群的动态。,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图42,2、稳定年龄结构:从理论上说,种群在一个恒定的环境里,迁入及迁出保持平衡或者不存在,且当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各年龄级的个体数基本上保持不变。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不可能,但在研究方法上很重要。3、优势年龄组(dominant age class):如美洲兔和加拿大猞猁每隔910年,都
6、可见到一个数量高峰年,平均是9.6年。,图43,种群的年龄结构既取决于种的遗传特性,同时也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关系。,(二)性比(sex ratio)大多数种群倾向于保持1:1。种群性比的变化是种群自然调节的一种方式。鱼类:食物保障变化物质代谢过程改变内分泌作用改变性别形成 捕捞的影响也会影响种群的性别组成,(一)出生率与死亡率 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或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 natality)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
7、tality)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vity),四、出生率和死亡率,(二)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不同年龄死亡率或存活率不同,生态学用生命表来分析死亡过程。1、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table)或称股群生命表(cohort life table)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或死亡)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表4.2 藤壶(Balanus glandula)的生命表*,*对1959年固着的种群进行逐年观察,到1968年全部死亡。,各参数关系:lx nx/n0 dx nx nx1 qx dx/nx,计算平均期望寿命ex:先计算每年龄期
8、的平均存活数目:,最后计算:,ex表示某年龄阶段(x期)开始平均还可能活多少时间的估计值。,其次计算“个体年”的累积数:,2、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2.1 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的关系,图44,3、存活曲线,图45,1、内禀增长率rm 即种群的最大增长率(maximum rate of increase):当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食物、空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于最佳状态,没有天敌出现,等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也称生物潜能(biotic potential)或生殖潜能(reproductiv
9、e potential)。,五、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净生殖率R0=lxmx(mx代表特定年龄出生率)R0是子世代个体数与母世代个体数的比值R0 NTN0 e rT 取对数后得:r ln R0T T:母世代生殖到子世代生殖的平均时间,2、种群瞬时增长率r的计算:,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生态对策,一、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一)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型 假设:空间、食物无限,种群增长率不随密度变化1、离散增长:假定:增长无限;世代不相重叠;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具年龄结构 N0 10 N1N0 10220 N2N120240 N3N240280 N tN
10、t1 或 N tN0 t:种群的周限增长率(reproductive rate),N tN t1 N0 t log10 N t log10 N t1 t log10 dN/dtN log10 rN(指数增长模型)即:N t N0ert,2、连续增长(世代重叠),图46,r ln,e r 指数增长模型显然不切实际,但很重要:其他更复杂模型的基础短时间内某些生物(细菌、浮游植物等)在短时间内可出现指数增长,人类在最初也是如此。自然种群只有在食物丰盛、没有拥挤现象、没有天敌等等条件下才能表现出短时间的指数式增长。,3、瞬时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的关系,种群数量继续增加时,物种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上式(d
11、N/dt)(1/N)代表每一个体的瞬时增长率,N t 0时,增长率为r,N t K,增长率0,假设这种制约是线性的,见图。,(二)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饱和增长)模型,图4.7 引入竞争机制的种群增长过程,直线方程:,整理得:,图4-8 种群增长型,逻辑斯谛方程有一个隐含假设:负反馈立刻起效应种群密度上升而引起种群增长率下降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往往不是立即就起作用的,负反馈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机制生效都需要一段时间。这种时滞在高等动物(生活史越长,时滞越明显)更为普遍,可相隔一代以上。种群增长模型变为:,(三)具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由于时滞效应,种群增长出现波动,其波动特征与瞬时增长率r及时滞T有关,
12、r越大,T越长,波动越剧烈。rT由小到大,种群增长出现单调平滑地趋向稳定点;趋向平衡点的减幅振荡;围绕平衡点的周期性振荡,图4-9,(一)自然种群数量变动 1、季节变化(seasonal variation)主要与环境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相关,同时也受种间关系(主要是食物关系)所影响。2、年(际)变动(annual variation)旅鼠、北极狐34年周期和美洲兔、加拿大猞猁910年周期 有人提出,太阳活动及其关联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气候变动可能是影响种群周期性变动的主要原因。3、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变动 根据现有长期种群动态记录,大多数生物属于不规则的。环境的非周期性突然变化引起,如一些突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四 生态系统 中的 生物 种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