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四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
《【教学课件】第十四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十四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昆虫的行为(behavior)是昆虫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切活动方式。它们是昆虫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掌握昆虫的习性与行为,对于昆虫标本的采集、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昆虫的食性与取食行为昆虫的趋性昆虫群集、扩散与迁飞拟态、伪装与假死多变的自卫能力本能昆虫的通讯昆虫的交配行为昆虫的学习与记忆社会性昆虫的社会行为,一、昆虫活
2、动的昼夜节律,1、昆虫钟(生物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如孵化、蛹化、羽化、飞翔、取食、交配和产卵等,形成了与自然界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2、昼夜节律,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固定的昼夜节律。,白天活动的昆虫称为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如绝大多数蝶类;把夜间活动的昆虫称为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如绝大多数的蛾类;把那些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的则称弱光性昆虫(crepuscufar insect),如蚊子,交配在凌
3、晨或傍晚。,当然,还有些昼夜均可活动的昆虫,如某些天蛾和蚂蚁等。,日出性昆虫,日出性昆虫,夜出性昆虫,二、食性与取食行为,根据食料的性质,可分为:,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对吃的食物形成一定的选择性。,1、食性,植食性:以植物活体为食,如粘虫、菜蛾和舞毒蛾等;肉食性: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2亚类,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生蜂等;,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或腐败植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和舍蝇等。杂食性(omnivorous):植物和动物。例革翅目,蟑螂,步甲。,植 食 性,腐 食 性,肉 食 性,肉 食 性,腐 食 性,肉 食 性,单食性(monophagous):取食一
4、种植物。例三化螟只取食水稻;寡食性(oligophagous):相似的几种植物,属于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多种植物。多食性(polyphagous):不同科的植物。例棉铃虫取食锦葵科,茄科。,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分为:,对于取食的选择,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一是物理选择,根据颜色,例如蚕豆蚜。多数是化学选择,取食刺激剂,例菜白蝶十字花科芥子酸,三化螟稻酮。,了解食性的意义:,知道作物上发生哪些害虫。防治。引种(植物),要了解此地区主要害虫,害虫的食性,确定能否引种。为人工饲料配方提供依据。育种。绿豆象,不危害扁豆,扁豆内有一种化学物质。,2、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
5、的步骤大体相似。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一般为兴奋、接近、试探和猛扑、麻醉猎物、进食、抛开猎物、清洁等过程。有些捕食性昆虫还具有将被取食猎物的空壳背在自己体背的习性,如部分猎蝽的若虫、部分草蛉的幼虫等。,如植食性昆虫通常以植物的次生物质作为信息化合物或取食刺激剂;捕食性昆虫则多以猎物的气味为刺激取食的因子,当把猎物的体液涂到与猎物相同或不同的人工模型或其他物体上时,均能引起猎蝽的取食反应。,昆虫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以识别和选择它的食物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多以化学刺激作为决定择食的最主要因素。,三、趋 性,趋性(taxis)就是
6、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趋性。根据刺激源可将趋性分为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趋声性等等。,趋光性:如飞蛾扑火,蜚蠊避光等。多数夜间活动的昆虫对灯光表现出正的趋性,特别是对33004000的紫外光最敏感,所以常用黑光灯来诱杀或诱集昆虫;蚜虫类对55006000黄色光反应最强烈,常用黄盘诱蚜;冠蜂对蓝色反应强烈,可以用蓝盘来诱集。,趋化性:寻找食物、异性和寻找产卵场所等。如一些夜蛾对糖醋液有正趋性;菜粉蝶喜趋向含有芥子油的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蚂蚁喜欢糖蜜等。其它:如:体虱对温度很敏感,它会离开一个发烧的病人而选择一个有正常体温的健康人;趋隙性,臭虫。
7、,了解昆虫的趋性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昆虫,如人们利用昆虫的趋性可以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昆虫,进行害虫和天敌的预测预报,诱杀害虫等活动。,意义:,四、昆虫的群集、扩散与迁飞,1、群集性,昆虫的群集性(aggregation)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可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前者只是在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就分散;如天幕毛虫、叶蜂和荔蝽等的低龄幼虫行临时群集生活,大龄以后即分散生活。后者则是终生群集在一起。如社会性昆虫蜜蜂和白蚁等。,群集的叶甲成虫,群集的叶甲幼虫,群集的叶蝉,但有时二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如东亚飞蝗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之别,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8、飞蝗的群集是蝗蝻(蝗虫的若虫)粪便中具有群集外激素蝗呱酚的缘故;虫量越大,越容易群集,而且越聚越多,到了成虫阶段还群集迁飞;对于其小范围、小数量的群集属于临时性群集,而对于其大面积、大量个体的群集则属于永久性群集。,2、扩散,扩散(Dispersal)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根据扩散的原因可将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类,前者是昆虫由于取食、求偶、避敌等因而“主动”但相对缓慢地形成的小范围空间变化;后者则是由于水力、风力、动物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几乎完全被动地空间变化。,昆虫的主动扩散是种的遗传性,使昆虫分布有一定的区域,并在特定区域或寄主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布型;但被动扩散是
9、外界干预而引发的过程,可使昆虫突破特定的地理阻隔或生物抑制,不仅扩大其分布区域,同时常常造成害虫在新分布区的猖獗,从而加大其危害。所以,在动植物及其产品出入境时,需要对某些害虫实行检疫措施,以控制其传播与蔓延。,3、迁飞,迁飞(Migration)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是一种种群行为。,目前已发现有不少主要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的特性,如东亚飞蝗、粘虫、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等。对这类迁飞性害虫需要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测报和防治对策。,五、拟态、伪装与假死,1、拟态,拟态(Mimicry)是一种动物在外形、姿态、颜色、
10、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现象。,拟态的类型,根据拟态发生的虫态,可将拟态分为:卵拟态、幼虫拟态、若虫拟态、蛹拟态、成虫拟态;,形状拟态、颜色拟态、化学拟态、声音拟态、光学拟态、行为拟态等等。,根据所拟的对象,可将拟态分为:,最常见的两种拟态,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本身可食,模拟不可食。,缪氏拟态:不可食模拟不可食。,例:萝靡草斑蝶,幼虫取食萝靡草,其幼虫、蛹或成虫的血液里有毒,鸟取食后会呕吐。而红斑蝶不带毒,与草斑蝶相似。,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两种昆虫的回避。因此,该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被模拟者都有利。
11、这类拟态在红萤科昆虫、蜂类、蚁类中均可见到。,2、伪 装,伪装(camouflaging)是指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伪装多为幼虫或若虫所具有,见于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等的部分类群,伪装物有土粒、沙粒、小石块、植物叶片和花瓣、猎物的空壳等。如主要捕食蚂蚁的淡带荆猎蝽的若虫在吸干蚂蚁的体液后会把蚂蚁的空壳黏在体背,一些捕食性鳞翅目幼虫会把花瓣或叶片黏在体背。伪装可进一步发展为像一些毛翅目幼虫和鳞翅目蓑蛾科昆虫等的筑巢习性。,3、假 死,假死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死亡的现象。如金龟子、象甲、叶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十四 昆虫 习性 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