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九章肝胆生化(hepatobiliarybiochemistry).ppt
《【教学课件】第十九章肝胆生化(hepatobiliarybiochemistry).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十九章肝胆生化(hepatobiliarybiochemistry).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九章 肝 胆 生 化(hepatobiliary biochemistry),1.有两条输入通路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2.肝内含有丰富的肝血窦 物质交换的场所3.有两条输出通路 肝静脉 体循环 胆小管胆管 肠道4.有丰富的亚微结构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二.化学组成特点 尿素合成酶,酮体合成酶,蛋白质含量高,含多种特殊酶系 糖异生酶系,血浆蛋白合成酶类,胺类氧化酶等,第一节 概述一.肝脏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第二节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五.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1
2、.进食后 G 肝糖原2.不进食或空腹 肝糖原 G 维持血糖浓度 相对恒定饥饿时 非糖物质 G,合成,分解,糖异生,一.在糖代谢方面的特殊作用,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特殊作用,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脏是脂肪酸分解、合成和改造的主要场所 肝脏是酮体生成的重要场所 乙酰CoA 酮体,约80%胆固醇 胆盐,FA 乙酰CoA 加工、改造,转化,肝脏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器官 乙酰CoA 胆固醇(65%)肝脏是磷脂和脂蛋白的合成场所 VLDL 转运内源性脂肪 各种原料 磷脂 HDL 转运胆固醇(肝外 肝内),三.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特殊作用,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1)肝内蛋白合成量大(占总蛋白量的40%
3、)(2)肝内蛋白更新快(T/2)10天(3)肝内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清蛋白(A)纤维蛋白原 只在肝内合成 凝血酶原 1、2-球蛋白 主要在肝内合成-球蛋白 较大部分在肝内合成(球蛋白 只能在肝外合成),各种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及主要生理功能,只在肝外合成,正常人 A/G比值 血浆清蛋白量(35-55g/L)占60%球蛋白量(主要-)(20-30g/L)占20%慢肝、肝硬化患者或长期营养不良:清蛋白合成量 血浆胶渗压 组织间液回流障碍 过多水液潴留在组织间 水肿、腹水。严重肝病(慢肝、肝硬化)清蛋白合成-球蛋白合成,A/G比值倒置(A/G 1),帮助诊断慢肝或肝硬化,2、肝脏是氨基酸分解的主要
4、场所 1)约80%的氨基酸在肝内经联合脱氨基作用而分解 2)约85%的NH3在肝内合成尿素,以解除NH3毒 3)肠菌腐败产生的胺类,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严重肝病:凝血因子合成 凝血障碍 鼻衄、齿龈 出血、皮下出血等。临床诊断:凝血时间延长。,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帮助脂溶性Vit.的吸收 分泌胆汁 协助脂溶性Vit.的吸收 肝病 Vit.K吸收障碍 凝血因子合成 凝血时间延长;2.储存多种脂溶性Vit 尤其Vit.A(储存量达95)肝病 Vit.A储存量 影响视紫红质合成 夜盲症;可将多种Vit代谢转变为辅酶 Vit.B1 TPP;Vit.B2 FMN/FAD Vit.PP NAD+/
5、NADP+;Vit.B6 磷酸吡哆醛(胺)泛酸 HSCoA4.无活性的Vit.原 有活性的Vit.参与Vit.D3 的活化;胡萝卜素Vit.A,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发挥作用后需及时灭活(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进行)肝病(慢肝、肝硬化):醛固酮、抗利尿激素(ADH)的灭活作用血中醛固酮、ADH过多积聚大大加强肾对钠(盐)和水的重吸收引起水、盐在体内过多滞留出现水肿、腹水;雌激素灭活作用 过多雌激素可使机体局部小动脉扩张出现“肝掌”或“蜘蛛痣”。,第三节.胆汁酸代谢 一.胆汁 消化液 促进脂类物质消化吸收 肝细胞分泌胆汁 排泄液 促进脂溶性废物排出 主要成分:胆汁酸盐二.胆汁酸的种类 游离胆
6、汁酸 初级胆汁酸 按结构分 按来源分 结合型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胆汁酸的分类,按结构分类 游离型胆汁酸 结合型胆汁酸初级胆汁酸 胆酸 甘氨胆酸、牛磺胆酸 鹅脱氧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 脱氧胆酸 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 石胆酸 甘氨石胆酸、牛磺石胆酸,按来源分类,初级:肝内合成;次级:肠菌转化,胆汁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一)胆汁酸的代谢,胆固醇 7-羟胆固醇 胆酸或 鹅脱氧胆酸甘氨酸 甘氨(或牛磺)胆酸牛磺酸 甘氨(或牛磺)鹅脱氧胆酸 胆汁酸盐,Na+/K+,1.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肝内,7-羟化酶,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2.次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甘氨
7、(或牛磺)胆酸 甘氨(或牛磺)鹅脱氧胆酸 7-脱羟 甘氨酸(或牛磺酸)脱氧胆酸 石胆酸,肠菌,脱氧胆酸,石胆酸,3.胆汁酸肠肝循环的意义,能使有限的胆汁酸(3 5g)反复利用(循环612次/天),以最大限度发挥胆汁酸的作用。(二)胆汁酸盐的功能:促进脂类消化吸收;抑制胆固醇形成结石。,疏水侧,亲水侧,甘氨胆酸的构象式,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胆色素 是铁卟啉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铁卟啉类化合物 血红蛋白(Hb)(衰老红细胞释放,占70%以上)肌红蛋白(Mb)细胞色素(Cyt)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等,(一)胆红素的生成,(200300m
8、g/天),胆红素结构特点:分子内形成氢键而卷曲,难溶于水,呈高度脂溶性,(二)胆红素的转运 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 1)清蛋白的结合,暂时限制胆红素毒性并促进其运输,2)不能透过肾,在尿中不出现,只存在于血液中,称血胆红素,3)胆红素与清蛋白以非共价结合,不牢固、易解离,称游离胆红素,4)以上胆红素还未经肝处理,统称为未结合胆红素。磺胺类、水杨酸等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使胆红素游离出来,产生毒性。尤其易与脑部基底核脂质结合,干扰脑的能量代谢引起核黄疸 未结合胆红素性质:脂溶性,有毒性,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清蛋白 胆红素单独被肝细胞摄取 继续 UDP-
9、GA UDP被Y-蛋白结合、固定和转运 葡糖醛酸胆红素酯(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经高尔基体转运 几乎全部排入毛细胆管 随胆汁分泌 经胆管排入肠道(排泄)。结合胆红素性质:水溶性,无毒性,(UDP-葡萄 醛酸转移酶),转化,极少量结合胆红素返溢入血(正常人:0.2mg/dl),GA,GA,GA,四.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 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 胆素原 GA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 胆素(*粪便主要色素)胆素原 小部分(10%-20%)重吸收 入肝;入肝的胆素原 大部分仍以原形再排至肠道(肠肝循环),肠菌,经门静脉,O,少量胆素原,体循环 经肾随尿排出,O,胆素,(尿液色素之一),*胆道完全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十九 肝胆 生化 hepatobiliarybiochemistry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