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三章决策分析.ppt
《【教学课件】第十三章决策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十三章决策分析.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决策分析,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从所有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找出最满意的方案的一种活动。例如:一卫生部门,要在某地区建一所医院,由于对病人的需求情况不是十分清楚,对所要建医院的大小规模要做出决策,如果病人多,建大医院可获利100万元,建小医院可获利40万元;如果病人少,建大医院要亏损20万元,建小医院可获利10万元。那么到底是建大医院,还是建小医院,需要卫生管理人员作出决策。,第十三章 决策分析,本章内容要点 确定型决策问题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 风险型决策问题,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一)决策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凡对同一问题,面临几种自然
2、情况,又有几种方案可以供选择,这就构成了一个决策。例1 假定有一项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决定下月是否开工。如果开工后天气好,能按期完工,可得利润5万元,如果开工后天气不好,将造成损失2万元,假如不开工,不论天气好坏都要付出窝工损失5千元。例1内容可列表如下(见表71):,表71 决 策 表 单位:千克,(一)决策问题的提出,例2 某药厂要确定下一计划期内药厂的生产批量,根据以前经验并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已知药品销路好、一般、差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即概率)分别为0.3、0.5和0.2,药品采用大、中、小批量生产,可能获得的效益价值也可以相应地计算出来,详见表72:,表72 药 品 批 量 决 策 表
3、 单位:千元,(二)决策的概念,1、状态 在决策问题中,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叫自然状态,又叫做客观条件,简称状态(或条件)。所有可能的状态构成状态集,记作。比如在例1、例2中的状态集 状态也称不可控因素,可看作随机变量,状态Sj的概率记作P(Sj),例2中P(1).P(2),P(3)是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二)决策的概念,2、策略 在决策问题中,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称为策略。上面的表71中S1(开工),S2(不开工),表72中的A1(大批量生产),A2(中批量生产),A3(小批量生产),就是策略。全体策略构成策略集,记作 也称方案集,比如 为两个策略集。这一部分是可控因素,最后要选择哪个方
4、案由决策者决定。,(二)决策的概念,3、益损值 决策问题中,对应于选取方案和可能出现的状态的数量结果,称为益损值。在具体问题中,可根据问题的性质,直接写成收益值(效益值)或损失值(风险值)。由它们构成的矩阵:叫做决策的益损矩阵(或损失矩阵)。,(二)决策的概念,若将益损值记作V,则 这就是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其中 A是决策者可控制的因素,即行动方案。把A当做变量看待,称为决策变量 S是决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自然状态。把S当做变量看待,就叫做状态变量 益损值作为一个函数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正值表示收益,负值表示损失。,益损矩阵表,(二)决策的概念,4、决策准则与最优值 决策准则是综合计量科学
5、和行为科学等方法所确定的选择方案的一种规则。比如在某种决策问题中,我们既考虑技术经济要求,又考虑环境社会伦理,综合构成一种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就可作为一种决策准则。最优值是相对决策准则而言的,是根据决策目标而确定的数量标志,记作,比如以最大效益期望值为决策准则,则 是方案ai的期望效益值。,例3 某医院决策者要对“B超”室如何配置“B超”机进行决策。目的是要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取得最好经济效益,他们设想的可行方案有三个,分别是配置一台,两台和三台。又根据资料,预计在今后三年内需要用“B超”诊疗的患者人数有三种可能:人多、一般、人少。并且,出现这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是30、50、和20,又计算得知
6、,配置一、二、三台“B超”机时,如病人多,则效益分别为20、36、44(万元);病人一般是,效益分别为20、30、22(万元);病人少是,效益分别是20、16、10(万元)。问应该选择何种方案,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该问题的数学模型,策略集状态集状态概率效益值(万元):,(三)决策问题分类,决策问题有多种分类方法,我们根据决策问题的概率性质,将其分成三类: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三类决策的共性是:1、都有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如效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等;2、都有供决策人选择的两个或更多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3、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相应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三)决策问题分
7、类,除了上面3条共性外,三类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状态及其概率的不同:确定型决策具备的条件有4条(除了上面3条共性外),第4条是: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三)决策问题分类,风险型决策具备的条件有5条(除了上面3条共性外),第4条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第5条是:在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中未来究竟将出现哪种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可以预先估计或计算出来;不确定型决策具备的条件是风险型条件的前4条(即有数种状态),但状态概率完全未知。,(四)决策模型表示法,决策模型常用表格法和决策树方法。1、表格法:将各种方案列在最左列,将各状态及其概
8、率排在最上行,中间部分填上相应益损值,就得到一个决策表(见前面表73)。用表格法描述决策,简单整齐,对应关系清晰,故多采用。2、决策树法:这是一种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它采用树状图表示决策分析过程,因此得名。,第二节 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具有4个条件:1、都有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如效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等;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都有供决策人选择的两个或更多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相应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第二节 确定型决策,例如,某决策问题如下表给出:,表7-4 确 定 型 决 策 表,确定型的决策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可选择
9、的方案很多时,往往十分复杂。比如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运输问题,当m,n较大时,运输方案很多,如要决定出运费最小的方案,要一下看出来就不那么容易。必须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才能解决,有些要用运筹学的其它分支及其其它数学方法(当然还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解决)。,第三节 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型决策,是状态概率已知条件下的决策。正是由于状态发生或不发生仅有一定的可能性,所以决策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型决策应具备的条件,1、都有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2、都有供决策人选择的两个或更多的行动方案;3、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4、在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中未来究竟
10、将出现哪种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可以预先估计或计算出来;5、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相应的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一)最大可能准则,根据概率论的原理,一个事件的概率越大,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选择一个概率最大的(即可能性最大)的自然状态进行决策,而不论其他的自然状态如何,即为最大可能准则。这样就变成了确定型决策问题。,(一)最大可能准则,例71 某工厂要制订下年度产品的生产批量计划,根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结果,得到产品市场销路好、中、差三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分别为03,05,02,工厂采用大批、中批、小批生产可能得到的收益值也可以
11、计算出来,见表7-8。现在要求通过决策分析,合理地确定生产批量,使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表7-5 决 策 表(单位:万元),解 从表78可以看出,自然状态的概率P(S2)05最大,因此自然状态中“一般S2”的可能性也就最大。于是就考虑按照这种状态作决策,通过比较可知,医院采取配置两台收益最大,所以是最优决策方案。最大可能准则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特别当自然状态中某个状态的概率非常突出,比其他状态的概率大许多的时候,这种准则的决策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当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互相都很接近,且变化不明显时,采用这种准则,效果就不理想,甚至会产生严重错误。,(二)最大期望值准则,这里所指的期望值就是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十三 决策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