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章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ppt
《【教学课件】第六章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六章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2,一、概述,1、发酵的实质:生物化学反应。2、发酵过程动力学主要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谢活动间的相互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3、研究方法 采用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发酵过程中影响细胞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生成的各种因素。,3,如微生物生长、发酵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的动态定量关系,确定微生物生长速率、发酵产物合成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及其转化率等发酵动力学参数特征,4,3、发酵过程的反应描述及速度概念,(1)、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XS(底物)X(菌体)P(产物),研究发酵过程的目的:最大限度发挥菌种的潜力,5,(2)、发酵过程反应速度的描述,XS(底物)X(菌体)P
2、(产物),基质的消耗速度:,(gL-1s-1),基质的消耗比速:,(h-1、s-1),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消耗基质或形成产物(菌体)的量称为比速,是生物反应中用于描述反应速度的常用概念。,6,4、发酵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器特性,+,反应器的操作模型,操作条件与反应结果的关系,定量地控制反应过程,获取最大效益,7,5、已建立动力学模型的类型,机制模型:,根据反应机制建立,几乎没有,现象模型(经验模型):,目前大多数模型,能定量地描述发酵过程,能反映主要因素的影响,8,6.微生物发酵过程的类型,9,准封闭式系统培养,此法是
3、指一次性地向发酵罐中投入培养液,发酵完毕后,又一次性地放出原料的发酵方法。放料后再重复投料、灭菌、接种、发酵等过程。,10,此法是指在分批发酵中,间歇或连续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法。所补的原料可以是全料,也可以是氮源、碳源等,目的是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时间等。用这种方法生产青霉素,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11,此法是指向发酵罐连续加入培养液的同时,连续放出老培养液的发酵方法。其优点是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自动控制等,缺点是容易污染杂菌。这种技术已用于生产酵母菌菌体、乙醇、乳酸、丙酮丁醇,以及石油脱蜡、污水处理等。,12,(一)、对微生物生长过程描述对细胞群体进行描述,而不是对单一细胞
4、;不考虑细胞间的差别;将细胞视为单一组成,不考虑环境对细胞组成的影响(非结构模型)或 考虑环境对细胞组成的影响(结构模型)认为细胞生长过程中,各组分以相同比例增加,即细胞均衡生长;将细胞视为单独的生物相(分离化模型)或将细胞与培养视为同一相(均一化模型);,二、分批发酵动力学,13,(二)、分批培养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时间,菌体浓度,衰亡期,延迟期:,指数生长期:,静止期,衰亡期:,倍增时间:,14,指数期:,减速期:,静止期:,Kd:细胞死亡速率常数,衰亡期:,15,(三)、无抑制、单一限制性基质下的细胞生长动力学(Monod方程),细胞生长速率是底物浓度的函数,细胞生长速率与单一限制性底物浓
5、度的关系,Ks:微生物对底物的半饱和常数,与亲和力成反比,g/L,Monod方程,16,Monod方程假设基础:1、细胞的生长为均衡生长;2、培养基中只有一种限制基质;3、细胞生长视为简单的单一反应,细胞得率为常数。,17,(1)当限制性基质的浓度很低时,即,(2)当,(3)当处于以上两种情况时,18,s,细胞生长速率与限制性底物浓度的关系,x,x,Opt,rx,rmax,rxx关系曲线,Monod方程仅适用于生长较慢的细胞,此时细胞的生长才与基质浓度呈简单的线性关系。,19,Monod方程求解方法,20,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S(mg/l)6 33 64 153 221(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六 典型 发酵 过程 动力学 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