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智能式现场仪表.ppt
《【教学课件】第八章智能式现场仪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智能式现场仪表.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智能式现场仪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知识目标:了解HART协议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原理及特点 掌握EJA、ST3000、LS-PA智能差压变送器使用方法 掌握TT302智能温度变送器使用方法 掌握DVC5010智能阀门定位器和现场控制阀的配套使用方法技能目标:能操作“智能终端”设置EJA、ST3000差压变送器位号、单位、零点和量程 能理解运用“过程管理器”设置LS-PA差压变送器原理,并 能用“三键”对LS-PA差压变送器现场操作 能写出DVC5010智能阀门定位器在现场控制阀上的安装、校准方法,第8章 智能式现场仪表,8.4 智能式电动执行机构和智能式阀门定位器,第8章
2、 智能式现场仪表,8.1 现场总线技术,8.2 智能差压变送器,8.3 智能式温度变送器,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和扩大,它给用户一个直观简单的使用界面和标准的“功能块”,用户可以使用那些“图形化”的语言来构筑自己的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式现场仪表由于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等特点,能够满足目前DCS和现场总线系统等自控系统高精度、数字通讯、自诊断等要求,正在逐渐替代处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现场的模拟变送器和执行器。本章主要介绍几种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智能式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智能式阀门定位器。,第8章 智能式现场仪表,8.1现场总线技术,现
3、场总线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自1983年Honeywell推出智能仪表Smar变送器之后,世界各厂家都相继推出各有特色的智能仪表。为解决开放性资源的共享问题,从用户到厂商都强烈要求形成统一标准,促进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技术有:基金会现场总线、LonWorks、PROFIBUS、CAN、HART等,除HART外,均为全数字化现场总线协议。从现场总线技术形成来看,它是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全数字化意味着取消模拟信号的传送方式,要求每一个现场设备都具有智能及数字通信能力,使得操作人员或其它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向
4、现场发送指令(如设定值、量程、报警值等),同时也能实时地得到现场设备各方面的情况(如测量值、环境参数、设备运行情况及设备校准、自诊断情况、报警信息、故障数据等)。此外,原来由主控制器完成的控制运算也分散到了各个现场设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现场总线技术关键之处在于系统的开放性,强调对标准的共识与遵从,打破了传统生产厂家各自标准独立的局面,保证了来自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集成到同一个现场总线系统中,并且可以通过网关与其它系统共享资源。,目前,一方面现场总线标准正处在完善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传统的基于420mA的模拟设备还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各个领域。因此,立即全数字化是不现实的。为满足
5、从模拟到全数字化的过渡,HART协议应运而生。它采用频移键控(FSK)技术在420mA模拟信号上叠加不同的频率信号来传送数字信号。由于420mA模拟信号标准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因此学习基于HART协议技术的现场仪表和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仪表具有重要意义。,8.1.2 HART协议,1.HART协议简介,HART(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是美国Rosemount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一种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室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HART装置提供具有相对低的带宽,适度响应时间的通信,经过20多
6、年的发展,HART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并已成为全球智能仪表的工业标准。HART协议采用基于Bell202标准的FSK频移键控信号,在低频的 420mA模拟信号上叠加幅度为0.5mA的音频数字信号进行双向数字通讯,数据传输率为1.2Mbps。由于FSK信号的平均值为0,不影响传送给控制系统模拟信号的大小,保证了与现有模拟系统的兼容性。在HART协议通信中,主要的变量和控制信息由420mA传送,在需要的情况下,另外的测量、过程参数、设备组态、校准、诊断信息通过HART协议访问。,HART通信采用的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HART协议参考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采用了它的简化三层模型结
7、构,即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和第七层应用层。第一层:物理层。规定了信号的传输方法、传输介质,为了实现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同时进行而又互不干扰,HART协议采用频移键控技术FSK,即在420mA模拟信号上迭加一个频率信号,频率信号采用 Be11202国际标准,数字信号的传送波特率设定为 1200bps,1200Hz代表逻辑“1”,2200Hz代表逻辑“0”,信号幅值0.5mA,如图8.1所示。,图8.1基于Bell202标准的FSK频移键控信号,通信介质的选择视传输距离长短而定。通常采用双绞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时,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到1500。线路总阻抗应在2301100之间。第二层:数据链
8、路层。规定了HART帧的格式,实现建立、维护、终结链路通讯功能。HART协议根据冗余检错码信息,采用自动重复请求发送机制,消除由于线路噪音或其它干扰引起的数据通讯出错,实现通讯数据无差错传送。现场仪表要执行HART指令,操作数必须合乎指定的大小。每个独立的字符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由于数据的有无和长短并不恒定,所以HART数据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最长的HART数据包含25个字节。第七层:应用层。为HART命令集,用于实现 HART指令。命令分为三类,即通用命令、普通命令和专用命令。,2.HART协议远程通信硬件,现场仪表的HART协议部分主要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
9、电流信号的转换,并实现对主要变量和测量、过程参数、设备组态、校准及诊断信息的访问。图8.2是HART协议通信模块结构框图。,图8.2 HART协议通信模块结构框图,HART通信部分主要由D/A转换和Bell202 MODEM及附属电路来实现。其中,D/A变换作用是直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420mA电流输出,以输出主要的变量。Bell202 MODEM及其附属电路的作用是对叠加在420mA环路上的信号进行带通滤波放大后,HART通信单元如果检测到FSK频移键控信号,则由Bell202 MODEM将1200Hz的信号解调为“1”,2200Hz信号解调为“0”的数字信号,通过串口通信交MCU,MCU接收
10、命令帧,作相应的数据处理。然后,MCU产生要发回的应答帧,应答帧的数字信号由MODEM调制成相应的1200Hz和2200Hz的FSK频移键控信号,波形整形后,经AD421叠加在环路上发出。D/A变换器采用AD421,它是美国ADI公司推出的一种单片高性能数模转换器,由环路供电,16位数字信号以串行方式输入,可以将数字信号直接转换成420mA电流输出。,HART MODEM采用 Smar公司的 HT2012,是符合Bell202标准的半双工调制解调器,实现HART协议规定的数字通信的编码或译码。它一方面与MCU的异步串行通信口进行串行通信,一方面将输入的不归零的数字信号调制成FSK信号,再经AD
11、421叠加在420mA的回路上输出,或者将回路信号经带通滤波、放大整形后取出FSK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HART通信。由于HART数字通信的要求,有0.5mA的正弦波电流信号叠加在4mA电流上,因此整个硬件电路必须保证在3.5mA以下还能正常工作,因此实现系统的低功耗设计非常重要。,3.HART通信软件,HART通信程序也即为HART协议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软件实现,是整个现场仪表软件设计的关键。在HART通信过程中,主机(上位机)发送命令帧,现场仪表通过串行口中断接收到命令帧后,由MCU作相应的数据处理,产生应答帧,由MCU触发发送中断,发出应答帧,从而完成一次命令交换。(1)在上电或
12、复位后,主程序要对通信部分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波特率设定、串口工作方式设定、清通信缓冲区、开中断等。(2)在初始化完成之后通讯部分就一直处在准备接收状态下,一旦上位机有命令发来,HT2012的载波检测口变为低电平,触发中断,启动接收,程序就进入接收部分。然后完成主机命令的解释并根据命令去执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按一定的格式生成应答帧并送入通信缓冲区,启动发送,完成后关闭SCI。(3)在发送应答帧之后,再次进入等待状态,等待下一条主机命令。HART协议因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通用性强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现场通信协议,已成为工业上实际的标准。,8.1.3 现场总线协议,现场总线是用于过程
13、控制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个标准的、开放的、双向的多站数字通信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全数字式现场总线(FIELDBUS)为代表的互联规范,正在迅猛发展和扩大。由于采用现场总线将使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系统安装费用减少并且易于维护;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厂商、不同品牌的现场设备达到最佳的系统集成等一系列的优点,现场总线技术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十几年由于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不能建立,现场总线发展的种类较多,约有40余种: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ProfiBus,法国的FIP,英国的ERA,挪威的FINT,Echelon公司的LONWorks,PhenixContact公司
14、的InterBus,RoberBosch公司的CAN,丹麦ProcessData公司的P-net,PeterHans公司的F-Mux,以及ASI(ActraturSensorInterface),MODBus,SDS,Arcnet,国际标准组织-基金会现场总线FF:FieldBusFoundation,WorldFIP,BitBus,美国的DeviceNet与ControlNet等。工业常用的现场总线的种类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Lon Works;ProfiBus和CAN等。,1.FF总线,FF是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的缩写。现场总线基金会是国际公认的、惟一
15、不附属于企业的非商业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制定单一的国际现场总线标准。FF协议的前身是以美国Fisher-Ro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Foxboro、Yokogawa、ABB、Siemens等80家公司制定的ISP协议,还有以Honeywell 公司为首,联合欧洲等地的150家公司制定的World FIP协议。迫于用户的压力,支持ISP和World FIP的两大集团于1994年9月握手言和并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FF(Fieldbus Foundation)。FF以ISO/OSI模型为基础,以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为FF通信模型的相应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用户层。基金会现场总线分
16、为低速现场总线与高速现场总线两种。低速现场总线H1的传输速率为3125kbps,高速现场总线HSE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H1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特性。无中继器时的最大通信距离为1900m,有中继器时可延长到9500m。非总线供电时,最多可直接连接32个节点,在总线供电时,可直接连接最多13个节点,在本质安全要求时,可直接连接6个节点。如加中继器最多可连接240个节点。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光缆或无线电。,FF采用可变长帧结构,每帧有0251个有效字节。Semiconductor、National、Siemens Yokogawa等公司可以提供FF的通信芯片。全世界已有120多家用户和制造
17、商成为现场总线基金会的成员。基金会董事会囊括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现场总线基金会成员所生产的自动化设备占全世界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基金会强调中立与公正,所有的成员均可参加规范的制定和评估,所有的技术成果由基金会拥有和控制。由中立的第三方负责产品的注册和测试等。因而,基金会现场总线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广泛性。,2.Lon Works,Lon Works是局部操作网络(Local operating Network)的缩写。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研制,于1990年正式公布的现场总线网络。采用了ISO/OSI模型中完整的七层协议,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网络变量把
18、网络通信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射频、红外线、电力线等,在传输距离小于130m时,最高传输速率为1.25Mbps。最远传输距离为27km,通信速率为78kbps,结点总数可达32000个。Works总线的信号传输采用可变长帧结构,每帧的有效字节可取0288个,其所采用的Lon Talk通信协议被封装在神经元芯片(Neuron)中。该技术包括一个称之为LNS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平台,对LonWorks控制网络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服务:安装、配置、监测、诊断等。LonWorks网又可通过各种连接设备接入IP数据网络和互联网,与IT应用实现无缝的结合。,3.Prof
19、iBus,ProfiBus自1984年开始研制现场总线产品,现已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开放式现场总线系统,欧洲市场占有率大于40%,广泛应用于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发电与输配电等领域。1996年6月ProfiBus被采纳为欧洲标准EN50170第二卷。PNO为其用户组织,核心公司有:Siemens公司,E+H公司,Samson公司,Softing公司等。ProfiBus技术特性:ProfiBus以ISO7498为基础,以开放式系统互联网络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作为参考模型,定义了物理传输特性,总线存取协议和应用功能。ProfiBus家族包括P
20、rofiBus-DP,ProfiBus-PA,ProfiBus-FMS。ProfiBus-DP(Decentralized Periphery)是一种高速和便宜的通信连接,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级分散的I/0之间进行通信。,ProfiBus-FMS(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用来解决车间级通用性通信任务。与LLI(Lower Layer Interface)构成应用层,FMS包括了应用协议并向用户提供了可广泛选用的强有力的通信服务,LLI协调了不同的通信关系,并向FMS提供了不依赖设备访问数据链路层。ProfiBus-PA(Process Automatio
21、n)专为过程自动化而设计的,它可使传感器和执行器接在一根共用的总线上。根据IEC61158-2国际标准,ProfiBus-PA可用双绞线供电技术进行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采用扩展的ProfiBus-DP协议和描述现场设备的PA行规。当使用电缆耦合器,ProfiBus-PA装置能很方便的连接到ProfiBus-DP网络。,4.CAN,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简称,它由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构成。它是由德国BOSCH公司于1986年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测量控制部件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总线。现已被列入ISO 国际标准,称为ISO11898
22、。CAN的主要技术特点:(1)CAN网络上的节点不分主从,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通信方式灵活,利用这一特点可方便地构成多机备份系统。(2)CAN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对实时性的不同要求,高优先级的数据最多可在134微秒内得到传输。,(3)CAN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信息时,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会主动地退出发送,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从而节省了总线冲突的仲裁时间。(4)CAN只需通过报文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传送接收数据,无需专门的“调度”。(5)CAN的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
23、达10km(速率5kbps以下);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此时通信距离最长为40m)。(6)CAN上的节点数主要决定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达110个;报文标识符可达2032种(CAN2.0A),而扩展标准(CAN2.0B)的报文标识符几乎不受限制。总之,现场总线技术最本质的三大特点是:信号传输数字化、控制功能分散化、开放性与互操作性。,8.2 智能差压变送器,8.2.1 EJA智能差压变送器,1994年日本横河电机公司推出了Dpharp EJA 差压、压力智能变送器,其外形如图8.3所示。1998年初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改进型Dpharp EJA*A系列智能差压变送器。两个系列的结构原理是一
24、样的,只是后者的性能比前者有了较大的提高。1.构成原理 EJA智能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框图如图8.4所示。它由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和智能电气转换部件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上的两个H形振动梁分别将差压、压力信号转换为频率信号,并采用频率差分技术。将两频率差数字信号直接输出到脉冲计数器计数,计数到的两频率差值传递到微处理器内进行数据处理。特性修正存贮器的功能是贮存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在制造过程中的机械特性和物理特性,通过修正以满足传感器特性要求的一致性。,图8.3 EJA 智能差压变送器外形,智能电气转换部分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将放大器制成专用集成化小型电路ASIC,从而减少了零部件,提
25、高了放大器自身的可靠性,其体积也可以做得很小。智能电气转换部分的功能如下。,图8.4 EJA智能差压变送器工作原理框图,(1)将传感器来的信号,经微处理器(CPU)处理和D/A电路,转换成一个对应于设定测量范围的420mA摸拟信号输出。(2)内置存贮存放单晶硅谐振式传感器在制造过程中的机械特性和物理特性,包括环境温度特性、静压特性、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以及用户信息(位号、测量范围,阻尼时间常数、输出方式、工程单位等)。经CPU对它们进行运算处理和补正后,可使变送器获得优良的温度特性、静压特性及输入输出特性。(3)通过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与外部设备(如手持智能终端BT200或HART275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八 智能 现场 仪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