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ppt
《【教学课件】第八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第一节 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纯种培养要求必须防止杂菌污染为防止染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密闭式发酵罐、无菌空气、无菌室、培养基和设备灭菌、无菌操作;染菌无法彻底避免;据报道国外抗生素发酵染菌率为25%,国内抗生素发酵、青霉素发酵的染菌率为2,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发酵染菌率为5%,谷氨酸噬菌体感染率为12染菌影响产率、质量、三废治理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染菌对各种发酵的影响:青霉素:产青霉素酶的杂菌疫苗:全部废弃柠檬酸:主要防止前期染菌谷氨酸:噬菌体危害大肌苷、肌苷酸:易染菌,二、染杂菌种类对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污染粗大杆菌危害大,链霉素发酵污染细
2、短杆菌和假单孢杆菌和产气杆菌比污染粗大杆菌危害大,四环素怕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三、不同染菌时期对发酵的影响:(1)种子培养期染菌:易染菌、应灭菌后除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2)发酵前期染菌:易染菌、应特别防止,可重新灭菌,补充营养,重新接种发酵。,(3)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挽救处理困难,危害性大;抗生素发酵:将另一罐发酵正常、单位高的发酵液的一部分输入染菌罐中,以抑制杂菌繁殖,同时采取低通风,低流加糖量等措施,柠檬酸发酵:污染细菌:加大通风量,加速产酸,降低pH,抑制细菌生长;污染酵母:加硫酸铜;污染黄曲霉;加入另一罐将近成熟的醪液,使pH下降,黄曲霉自溶
3、污染青霉:青霉能在低pH环境下生长,可考虑提前放罐。(4)发酵后期染菌 可考虑提前放罐。,四、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程度越大,即进入发酵罐的杂菌数目越多,对发酵的危害越大。染少量杂菌,有时可以容忍;前期和中期染菌,应结合染菌程度综合考虑。五、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菌体自溶,发酵液发粘、发臭,过滤困难,一、种子培养和发酵的异常现象 1、种子培养异常(1)菌体生长缓慢:原料质量、菌体老化、供氧不足、温度、酸碱度,种子冷藏时间长或接种量过低。(2)菌丝结团:菌丝团中央结实,内部菌丝的营养吸收和呼吸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原因多而且复杂。(3)代谢不正常:接种物质量和培养基质量、培养环境
4、查,接种量小、杂菌污染等有关,第二节 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治,2、发酵异常(1)菌体生长差:种子质量的影响;导致代谢缓慢。(2)pH不正常:培养基质量、灭菌效果、补糖等影响;是所有代谢反应的综合反映。(3)溶解氧异常 染菌:染好氧菌,染厌氧菌,(4)泡沫过多 泡沫的消长不符合规律;培养基灭菌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葡萄糖变成氨基糖会引起泡沫。(5)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罐温长时间偏高;溶氧不足;营养条件差;种子质量差;菌体自溶。,二、染菌的检查与判断1、染菌的检查(1)显微镜检查法(最简单、最直接、最经常)(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平板制好后,应先保温24小时,确定无菌(3)肉汤培养基检
5、查法(酚红变色),2、以上3种检查法的不足 以上3种检查法未发现染菌,还不能肯定未被染菌;原因是以上检查法只能检查杂菌浓度较大的染菌情况(1个/ml),3、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染菌(1)溶解氧水平异常显示染菌(谷氨酸),(2)排气中CO2异常显示染菌CO2的含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染菌引起糖的消耗变化,染好氧性杂菌,糖耗加快,CO2含量增加;染噬菌体,糖耗减慢,CO2含量减少。,三、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一)、发酵的染菌率,发酵染菌批数,总投料批数,总染菌率,100,染菌率与发酵的菌种、培养基、产品性质、发酵周期、生产环境条件设备和管理技术水平等有关。,(二)、染菌原因分析(1)染菌原因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八 工业 发酵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