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十二章侵犯财产罪.ppt
《【教学课件】第二十二章侵犯财产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二十二章侵犯财产罪.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侵犯财产罪,目录第一节 抢劫罪 第二节 盗窃罪第三节 抢夺罪 第四节 聚众哄抢罪 第五节 诈骗罪第六节 敲诈勒索罪第七节 侵占罪 第八节 职务侵占罪第九节 挪用资金罪第十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第一节 抢劫罪,一、抢劫罪的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客观方面: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当场劫取公私财物。3、犯罪主体: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上: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图财害命。一是在抢劫罪中直接使用暴力、导致被害人的死亡。为劫财
2、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抢劫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成立抢劫罪。二是先杀人而不当场取得财物的,行为人的杀人行为直接定为故意杀人罪。三是抢劫行为之后的杀人灭口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醉并罚。2、在强奸妇女过程中劫取财物的问题 在强奸行为过程中,又劫取被害人财物的,如何定罪,有较大争议。,第一节 抢劫罪(续),3、抢劫罪的既遂和未遂的问题 只要被害人失去了对财物的控制,或者行为人控制了他人财物的,就是抢劫既遂;否则是抢劫未遂。4、准抢劫犯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267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携带的器械进
3、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第一节 抢劫罪(续),5、转化型抢劫的认定 犯盗窃、诈骗、抢夺的,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三个条件:(1)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2)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6、抢劫罪与邻近罪的区别(1)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关键在于取得财物的对象不同。(2)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界限。关键在于抢劫对象不同。,第二节 盗窃罪,一、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私财物的
4、所有权。2客观方面: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3、主观方面: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4、犯罪主体: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第二节 盗窃罪(续),三、认定 1、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关于盗窃罪的既遂标准,理论上有接触说、转移说、隐匿说、失控说、控制说、失控加控制说。我们主张失控或者控制说。2特殊类型:(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196条)(2)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210条),(3)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265条),上述三种情形均以盗窃罪论处。(4)邮政工作
5、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5)盗窃枪支、弹药、公文、印章等物的,不成立盗窃罪。,第三节 抢夺罪,一、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抢夺罪的构成特征 1、客观上:乘人不备,公然夺取。2、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三、认定 1与盗窃罪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秘密窃取 2与抢劫罪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对被害人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手段,第四节 聚众哄抢罪,一、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二、构成特征 1、客体:公私财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二十二 侵犯 财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