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一例.ppt
《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一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一例.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NSTEMI伴血小板减少病例1例,患者:男 75岁 主诉:反复胸闷痛2月,再发加重1天。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痛,位于胸前区,范围为一个手掌大小,呈阵发性发作压榨性闷痛,与活动有关,休息后有所缓解。1月21日23时突发胸痛,部位及性质同前,伴大汗淋漓、恶心等不适,就诊于xx医院,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负荷”等抗血小板、调脂、护胃、扩冠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胸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病史介绍,既往史、个人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值不详,一直未规律服药控制,否认其它病史,有吸烟史20余年,2包/天。查体:T 36.5 P 95次/分 R
2、 20次/分 BP 146/71mmHg。胸廓 形态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大量的干湿性啰 音。入院诊断:1 冠心病 1.1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2 Killip IV级 2 高血压,病史介绍,ECG:V4V6导联的ST段压低约0.10.3mv。血常规:白细胞15.61109/L,血红蛋白146g/L,血小板146109/L,中性粒细胞13.66109/L。肝功、电解质、甲功、血脂正常。肾功:尿素氮10.0mmol/L,肌酐106umol/L,尿酸506umol/L。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16.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s、凝血酶时间TT240s、纤维蛋白
3、原FIB4.1s。其他:糖化血红蛋白5.5%,心梗三项(+),空腹血糖6.7mmol/L。,辅助检查,1、根据GRACE评分(约150分),属于高危患者,有急诊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指征,故行急诊PCI术。2、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即已放置IABP泵辅助循环,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顺利,在前降支及回旋支各植入药物支架1枚,术后血流恢复尚可,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护胃、扩冠、抗炎、营养心肌、改善循环、镇痛等治疗,好转后出院。,治疗过程,1、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n、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qd(1-221-31)2、抗凝:低分子肝素5500u(1-221-25)、停用后改用注射用比伐卢定
4、0.25g(1-25)3、调脂: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4、护胃:铝镁加混悬液 1.5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 5、扩冠:注射用硝普钠25mg6、抗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1-221-31)7、营养心肌: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g8、改善循环:参麦注射液9、镇痛:盐酸吗啡注射液0.003g10、强心: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3mg,使用药物,血小板计数变化,讨论问题: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症对ACS的危害,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以血小板50%,本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为146109/L,PCI术3d后只有58109/L,且快速下降50%,具备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ACS主要发病机理,动脉粥
5、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血栓形成是ACS的中心环节,ACS患者行PCI,ACS病变本身需要抗栓治疗,凝血酶产生,组织因子,黏附分子,血小板激活,血管内膜的损伤,PCI本身又可以诱发血栓形成,PCI,PCI围术期应用抗凝、抗血小板的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局部和全身的高凝、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下降状态扩张处局部斑块破裂,内皮完整性破坏、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瀑布,易导致血栓形成金属支架诱发局部血栓形成,药物洗脱支架晚期血栓的问题促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延长,因此:强化抗栓治疗:成功PCI的重要保障,但是:抗栓强度增加,时间延长 出血风险增加,Eikelboom Circulatio
6、n 2006;114:774-782;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4 2006,ACS患者的抗栓治疗近20年的变化:疗效提高的同时出血问题随之增加,16%-20%,12%-15%,8%-12%,6%-10%,4%-8%,Death/MI,出 血,1988ASA,1992ASA+Heparin,1998 ASA+Heparin+Anti-GPIIB/IIIA,2003ASA+LMWH+Clopidogrel+Intervention,With permission from Christopher Cannon,1988,The SYNERGY Trial Investig
7、ators et al.JAMA 2004;292:45-54Mahaffey et al.Am Heart J 2005;149:581-90,出血是ACS抗栓治疗关注的焦点问题-出血引发的危险,CT扫描显示大脑内出血,紫斑,瘀点和血肿,David A Fitzmaurice,et al.BMJ2002(325):828-831,低血压,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输血,缺血,支架血栓,炎症反应,死亡,严重出血,出血增加不良事件的机理,2007年ESC对ACS指南的新观点,1.出血会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 2.NSTE-ACS的急性期,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同样高3.预防出血事件与预防缺
8、血事件同等重要,并且可以显著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4.出血的风险分层应当成为决策过程中的一部分,关注血小板减少症对ACS的危害!,本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一、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PCI围手术期出现血小板减少首先要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更确切地说是抗凝剂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体外接触抗凝剂,如EDTA将发生聚集或被粒细胞吸附(卫星现象),这种聚集物不能被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识别,造成血小板计数下降和白细胞增多。换用枸橼酸抗凝后这种EDT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将消失。诊断抗栓药物相关的真性血小板减少前应首先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以免过早、错误地停用抗栓药物。,二、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的
9、常见原因,原发的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n、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qd(1-221-31)抗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q8h(1-221-31),使用药物与血小板计数变化,患者血小板在一周内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降升走势,根据用药的品种和时间情况可排除:a.原发或继发的血液系统疾病b.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10、癜。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2周左右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ITP患者,常因感染而致病情加重。治疗方案: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达那唑、输注血小板、血浆置换、促血小板生成药。,梁晓丽,宋建华,裴艺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血小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5):69-70.武大林,凌汉新.舒普深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1):825.,2、阿司匹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阿司匹林作为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基
11、石在冠脉血栓事件防治中起重要作用。阿司匹林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有:免疫抑制。阿司匹林作为半抗原药物与血浆中血小板结合形成抗原,导致血小板抗体产生形成药物血小板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膜上,使血小板在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发生于用药后2周以内;药物对血小板的毒副反应。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环素合成,使血小板环聚酶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蒋楠.口服拜阿司匹林致血小板减少1例.中国实用医药,2012,(21):204.,3、氯吡格雷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机制不清。氯吡格雷能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氯吡格雷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2%0.6%)和血栓性血小
12、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生率为0.02%)。后者多发生在氯吡格雷应用后两周之内,也有报道发生在服用该药后一年。特征性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和发热。,张旭光.氯吡格雷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61-62.,三、IABP对血小板的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tic Ballon Pump,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心脏外科的围手术期及心脏内科危重患者心泵衰竭的抢救。,IABP的治疗方法,在胸降主动脉内放置一根柔韧易曲的导管,导管末端有一细长的球囊,球囊位于降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下12
13、CM和肾动脉开口以上之间,导管另一端连接反搏机器,主动脉内气囊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引发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IABP 期间全程应用肝素,活化凝血时间(ACT)保持在150180s。,心脏收缩前一瞬间(主动脉开放时),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左心室做功(最大)15,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脉关闭时),球囊充气,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心肌供氧。,反搏的原理,IABP的并发症,下肢缺血:由于经皮穿刺,损伤小,及导管直径的减少,这类并发症已属少见 血栓形成:应保持ACT在150-180秒 主动脉内膜损伤,动脉破裂 血小板减少 气栓 感染,败血症,IA
14、BP对血小板的影响,导致应用IABP 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尚不明确,最可能原因是IABP 球囊对血小板的机械破坏作用,而当停用IABP后血小板大部分能恢复正常,研究发现停用IABP 12168h后97.4%的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范围。由于应用IABP时常联合应用肝素,故应鉴别是否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李江,刘文娴,朱佳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12,52(4):17-18,21.,此患者在停用IABP一天之前血小板已出现回升趋势,故与IABP泵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关联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四、高度怀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
15、减少(HIT),抗凝:低分子肝素5500u(1-221-25)、停用后改用注射用比伐卢定0.25g(1-251-26),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3d内呈进行性减低,减低幅度达60%,后改用比伐卢定,血小板逐渐回升,5d后达正常范围。,HIT定义,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指患者使用肝素后不久或在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由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肝素使用后514天发病(“典型发作”)停用肝素可使血小板减少症状减轻HIT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60*109/L;10%20*109/L实验室检测必须证实肝素-依赖性抗体的存在,H
16、ITT定义,若HIT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则称为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HITT)。HITTS主要特点是致残性或致死性的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据报道死亡率加上主要致残率达25%37%常见的血栓为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下肢、脑动脉、冠状动脉等,Circulation 1999;100:587-93Am J Med 1996;101:502-7Thromb Haemost 1993;70:554-61,HIT的发病率,HIT发病率:1%5%。但其发生率与肝素类型、是否为手术患者、手术种类等均有关,与普通肝素相比,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人群中HIT发生率相对较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素 引起 血小板 减少 病例 讨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