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九章机关管理.ppt
《【教学课件】第九章机关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九章机关管理.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机关管理,第一节 机关管理概述,一、机关管理的涵义和特点(一)机关管理的涵义机关管理/机关行政事务管理1广义的机关管理是指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的管理。2狭义的机关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行政机关自身的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即: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的、有效率的、有技术的规划、管制、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设备、物材和经费,作适时、适地、适人、适事的处理,以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达成机关的使命。,机关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机关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机关管理的特点1服务性服务性是一切行政管理活动最基本
2、的特征。在政府内部事务管理活动中,服务性体现得更明显、更直接、更突出。,一是为领导服务二是为机关服务三是为基层、为社会团体、为公民服务,2广泛性(1)机关管理具有普通性(2)内容是广泛的机关管理涉及会议管理、文书和档案管理、机关财务管理、机关总务后勤管理等,内容广泛而复杂,并且对整个行政过程产生广泛的影响。,3综合性履行机关内部事务管理职能的机关通常是政府内部的综合机关,其中以各级政府内部的办公厅(室)最为典型;综合性机关与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直属机关等相比,在职能方面“专业性不强”,不如其他机关的职能配置那么明确,显得涉及面很广、事务非常繁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经常有大量临时性、突发性事务,需
3、要灵活地协调、处理,这通常也被列入机关管理的职能范围。4具体性从机关管理的综合性特点,可以看出,机关内部事务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具体的。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机构,既是这些行政事务的决策者,同时也是具体的执行者。二、机关管理的任务1协助行政领导者制定和执行政策,当好行政领导者的助手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帮助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第二,担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2处理各种例行的日常事务,随时接受并完成种种临时性、突发性任务 3为行政机关的各项职能活动提供最佳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工作环境条件空间因素:也包括设备、财物等因素。工作关系条件行政机关内部各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
4、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机关管理活动还必须注重人的因素,方便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应有效地提高机关管理的效能,创造廉价政府、廉洁政府的社会形象,创造一个廉洁、廉价的政府形象,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1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机关管理制度涉及机关的人事管理、工作程序管理、财务管理、采购制度等多方面,而其中的采购制度最引人关注,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领域。机关管理的重要任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内部后勤管理的社会化进程,首先在制度上杜绝漏洞。2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勤俭节约、有没有民主意识等,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管理活动的效率。,
5、三、机关管理的意义加强机关管理,建立高效、廉洁、务实的机关管理系统,对提高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实现行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机关管理,有助于1提高行政决策水平2各项行政职能活动的顺利进行3改进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4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 机关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会议管理(一)会议的分类及功能1类型(1)按会议的规模可分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2)按与会人员所代表的地域可分国际性会议、全国性会议、全省性会议等。(3)按会议内容和性质可分规定性会议:依法必须召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议。如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策性会议
6、: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讨论研究重大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的会议。综合性会议:研究讨论多方面的问题。专题性会议:一般以部门、专业系统为单位组织召开,议题相对集中单一。纪念性会议:是指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会议。动员性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宣传教育群众,提高认识,激励斗志等。,(4)按时间可分常设性会议:有固定的会期,有固定的出席者,甚至有固定的议题和固定的会议形式。临时性会议:没有固定的会期,没有固定的出席者,内容和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2作用(1)会议可以集思广益,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2)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3)是各级行政机关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实行监督的重
7、要手段;(4)部署任务、明确职责、统一行动步骤的有效形式。(二)会议管理的涵义和内容会议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严格、科学的会议管理。1会议管理为端正行政机关的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会议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和组织措施。,2会议管理的核心问题(1)为防止人为地制造“会海”,要严格控制会议次数,严把会议审批关导致会议管理缺乏最根本的计划性,(2)对批准召开的会议要精心组织1)要做好会前筹备;2)要做好会间安排;3)要做好会后整理。二、机关文书和档案管理(一)文书管理1文书管理的涵义及特点(1)涵义1)文书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国家机关的文书是公务文书,又称公文。是指一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按照特定的
8、格式,经过一定的程序制成的尚未归档的书面材料。,1)文书的制定与发布实施是由法定的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公文的制定必须是机关或组织领导人依照法定程序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2)文书具有稳定的规范性任何行政机关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文书的种类是稳定不变的,其行文规则、文书的格式以及公文的办理程序都是确定的。3)文书具有权威性文书一经公布就成为行政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依法执行,不得更改。4)文书都是有形的即使是在最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文书也必须以书面形式出现,即表现在一定的纸质上,因为现代文书功能已不仅限于内部信息传递的范围,实际上成为一个越来越受人重视的服务项目。,2)文书管理行政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运
9、用科学方法,对公文从形成、传递到立卷、归档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以控制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提高机关工作效能。(2)文书管理的显著特点,2科学的文书管理公文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依据,具有规范、指导、协调、教育等多重作用。1987年2月29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处理作了严格、详细的规定。,1)按照特点和作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文件、报请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记录性文件;2)按行文关系,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3)按文书的机密程度,公文可分为绝密件、机密件、一般件;4)按文书的缓急程度,公文可分为特急件、急件、一般件等。我国行政机关的公文根据1987年2月29日
10、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共有10类15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1)规范公文类别,(2)统一公文体式公文体式是指公文的内容项目和公文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70488:公文格式及文献、档案管理规则作了非常详细、明确的规定。,(3)规范行文规则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政府各部门依据其行政权限和有关规定,可以制发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可以联合发文,但是,必须是在
11、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其编号按主办机关文号。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应同时抄送给另一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上行文时,应根据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由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各级国家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如确有必要,必须在行文时抄报越过的机关。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经批准在报刊发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如不另行行文,应在报刊发表时注明。,(4)规范地执行公文处理程序,公文处理程序: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运行的一系列有序的环节,包括发文处理程序和收文处理程序两个方面。发文处理程序:交拟、拟议、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登记、封发和立卷归档等
12、环节;收文处理程序:签收登记、分送、批办、承办、催办、立卷归档和销毁等环节。,(5)严格控制公文的数量,提高公文管理的质量1)公文的数量要适当,必须做到:,对于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对于必须发的文件,坚持“短、精、少”,并且要努力缩短公文旅程,精简办文的程序和环节,切实贯彻精简实效的原则。,政府各部门依据其行政权限和有关规定,可以制发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可以联合发文,但是,必须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其编号按主办机关文号。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应同时抄送给另一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上行文时,应根据内容注明主报
13、机关和抄报机关,由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各级国家机关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如确有必要,必须在行文时抄报越过的机关。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经批准在报刊发表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如不另行行文,应在报刊发表时注明。,2)要提高公文管理的质量,必须做到:,文件的处理准确、及时、简练;文件管理符合保密的要求;文件的内容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又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的现实情况,努力克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种种弊端。,(二)档案管理1档案的涵义、特点及功能(1)涵义档案:立卷的文书,移交到档案部门,就成为档案。,文书和档案存在逻辑顺序的差异文书是档案的前提,档案
14、是文书的归宿,两者在时间顺序上有先后相继性文书成为档案又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即只有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处理完毕的文书材料,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档案,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文书和档案的范围不同并非所有的文书都能转变为档案;档案也并非都是文书材料,它还包括图表、图纸、声像等其他形式的材料机关档案是机关历史客观真实的记载。,所谓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2)特点,搞好档案工作,可以促进行政管理机关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政效率档案既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特别
15、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凭据,又可以现实地为现实的管理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使行政管理活动减少曲折,避免失误,提高效率。档案是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通过机关档案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最终再运用于行政管理活动,保证行政管理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3)意义,三原则:(1)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2)必须坚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必须坚持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2科学的档案管理,六环节:(1)档案的收集将分散在各方面的应当归档的材料接收和收集起来,归档保存。(2)档案的整理将已经收集起来的零乱无序的档案材料,按照应当的规则进行分类组合、编自、装订、排列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九 机关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