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三章种群生态.ppt
《【教学课件】第三章种群生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三章种群生态.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种群生态,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一、种群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二、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三、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四、种群的类型(按研究对象分)自然种群 实验种群 单种种群 混种种群,什么是种群生态学,也即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定量地研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了解影响种群波动
2、的因素及种群存在、发生规律;了解种群波动所围绕的平均密度及种群衰落、灭绝的原因;目的:调控种群,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一、种群的密度 每个单位空间内个体的数量.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也是种群重要的参数之一.种群密度和生物的大小及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有关.,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二、种群的分布型 1.定义:种群在一个地区的分布方式,既个体如何 在空间配置的.或种群在一定空间的个 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2.研究分布型的现实意义 抽样设计方案 数据处理 扩散行为,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3.种群分布型的类型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每个个体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可用泊松分布
3、概率公式表示:Px=e-m mx/x!Px:一个样方含x个个体的概率(理论值E)x:各样方含x个个体m:样方密度的平均值,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均匀分布:个体间的距离比随机分布更为一致.可看作是随机分布的特例.集群分布:个体呈疏松不均匀的分布.又称聚集分布.是最常见的类型.集群分布一般可分为核心分布型和负二项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奈曼分布):分布不均匀,个体形成很多小集团或核心,核心之间的关系是随机的.其概率公式可表示为:,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Px=m1m2e-m2/x m2r/r!其中:m1=m2/(s2-m);m2=s2/(m-1)m为平均密度负二项分布型(嵌纹分布):个体分布疏密相嵌,
4、很不均匀.其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x=(m/p+x-1)(p+1)-k-x px/(x!m/p-x!)!其中:p=s2/m-1 m为平均密度,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4.种群分布型的计算频次分布法:根据分布型的理论概率分布通式计算出理论概率和理论频次;用x2检验法分别检验理论频次和实测频次的吻合度,来判断属何种分布型.分布型指数法 a:空间分布指数(扩散系数)I=s2/m 当I=1,随机分布;I1,集群分布.,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b:k值法(可不受虫口密度变化而改变)k=m2/(s2-m)1/k=0,随机分布;1/k 0,集群分布;1/k 0,均匀分布.C:聚块指标 m*/m m*:平均拥挤
5、度。m*/m=(xi2/xi)-1/m,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C:聚块指标 m*/m m*:平均拥挤度。m*/m=(xi2/xi)-1/m m*/m=1,随机分布 m*/m1,集群分布,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d: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关系:m*=+m=0,=1,随机分布 0,=1=0,1,集群分布 0,1,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三、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出生数量.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影响出生率的因素:a.性成熟速度;b.每次产仔数;c.每年
6、生殖次数;d.生殖年龄的长短.,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2.死亡率 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其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生态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许多个体死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影响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间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四、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分为三种生态年龄,即3个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3种主要的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老型,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五、性比 大多数生物的自然种群内个体比率常为1:1 出生时雄性多于雌性,随年龄增长,雌性多于雄性.
7、性比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食物的丰歉.如赤眼蜂,当食物短缺时,雌性比例下降.,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六、多型现象 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种群内不同生物型.这种不同不单表现在相异,同性个体也有不同.如飞虱长短翅;社会性昆虫等,第三节 种群的增长,目的和内容:认识种群数量上的动态,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进而分析其数量变动规律,预测未来数量动态趋势.按时间函数的连续或不连续,可分两类.,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世代离散性生长模型),适应:一年一个世代,一个世代只生殖一次 R0=Nt+1/Nt Nt: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Nt+1:种群在t+1时刻的数量;R0:每
8、个世代的净生殖率(繁殖速率),一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世代离散性生长模型),一、R0恒定 由 Nt+1=R0Nt 可得 Nt=R0tN0(R01,增长;R0=1,不增不减;R01,下降)很多生物一生可繁殖多次.把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率看成周限增长率()则:Nt=tN0,一 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世代离散性生长模型),二、R0随种群密度变化时 种群密度高时,因食物短缺流行病等,死亡率增大,种群密度与繁殖速率存在负的直线相关.R0=1-B(N-Neq)N:种群实际观察密度;Neq:种群平衡密度N-Neq=Z:对平衡密度的偏离;B:直线斜率 所以:Nt+1=R0Nt=(1-BZ)Nt,一 种群的几何级数
9、增长(世代离散性生长模型),讨论:种群数量Nt+1决定于R0、Nt;而R0往往是不恒定的.除上述讨论的与种群密度有关外,在自然界还与天敌气候等相关,组成函数R0=f(x),然后代入方程Nt+1=R0Nt,组成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二 种群的指数增长(世代连续性生长模型),适应:世代重叠,生活史短,无特定繁殖期 在无限环境中的几何增长;繁殖速率恒定 可用微分方程表示:dN/dt=(b-d)N dN/dt:种群的瞬时数量变化 b、d:每个体的瞬时出生率、死亡率 b-d=r:瞬时增长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固有的内在增长能力)dN/dt=r N dN/N=r dt,二 种群的指数增长(世代连续性生长模型
10、),对上式积分可得:Nt=N0ert Nt:t时刻的种群数量;N0:种群起始个体数量;e:自然对数的底 此即在无限自然资源(食物 空间)中作指数函数曲线生长的模型;利用此模型可计算未来任一时刻种群个体数,三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适应:世代重叠,连续性生长;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繁殖速率不恒定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拥挤效应”:种群增加一个个体时,瞬时对种群产生一种压力,使种群的实际增长率“r”下降一个常数c.dN/dt=N(r-cN)见图,三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在有限环境中),dN/dt=N(r-cN)N K,dN/dt=0,r
11、-cN=0,c=r/k dN/dt=rN(1-N/k)=rN(k-N)/k(k-N)/k:逻辑斯谛系数Nk,种群下降;N=k,种群不增不减;Nk种群上升求其积分:Nt=k/1+(k/N0-1)e-rt,三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在有限环境中),应具备:第一:具有稳定的年龄分布.第二:对种群密度测定有恰好的单位.第三:每个体增长率与种群大小成线性关系.第四:种群密度对增长率的影响是瞬时作用,不存在时滞效应.,四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修正,一、离散型有时滞的模型 Nt+1=R0Nt=(1-BZt-1)Nt 即用t-1(上一代)的Z值,不用当代Z值二、逻辑斯谛生长的时滞模型 dN/dt=rNt-g(k-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三 种群 生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6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