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ppt
《892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92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ppt(4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交流及讲评1次复习与习题课12次教学课件、光盘,考核方法,文献综述论文二篇占30%。期未考试占70%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与辨析、计算、案例分析、论述,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从讨论货币的概念入手,来探明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起源与职能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的计量,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第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三,一
2、般的价值形式第四,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起源之一,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普遍等价物的出现:布、盐、烟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买、卖、赎、账、债、赊、贷)贝币的原因:获得性、加工性、保存性珠玉(上)、金(中)、刀布(下),中国货币发展简史,贝币、珠玉、金、刀布(帛)多姿多彩的春秋战国货币铜钱(秦汉):孔方兄,半两,珠锱书生浪漫的货币改革者:王莽陏唐:通宝(重量单位不再)宋、元:纸币出现明清:银、钱并用民国:银本位、银元制、法币改革新中国:人民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二、货币的发展,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足值货币)3、信用货币(可兑现的、不兑现的)4、
3、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三、我国人民币的产生发展过程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二、我国人民币的特征1、人民币仍然是一般等价物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3、人民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现金与存款。,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我国的人民币可发挥流通手段
4、职能。,续上,3、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我国人民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人民币不能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第二、人民币可以发挥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人民币可发挥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可作为国际
5、间的一般购买手段;一般支付手段;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我国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四、货币的作用,货币的作用就是指货币执行其各种职能时,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货币在宏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资源配置;传递信息;宏观调控。2、货币在微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经济核算;收入分配。3、关于货币的面纱观古典学派(李嘉图、萨伊);魏克赛尔、凯恩斯;弗里德曼;,五、货币的计量,(一)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凡是在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与债务的支付 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就叫货币。(二)从统计上来定义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
6、3+L,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一、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运动形式为: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3、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服务于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前提。商品流通的范围、规模、结构和速度决定货币流通的范围、规模结构和速度。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具有反作用。在商品与货币的交换过程中,货币与商品的运动方向相反;货币的形态始终不变;货币流通可以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二、货币
7、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如果考虑到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情况,则分子项的商品价格总额可调整为: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三、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本章小结,货币是充
8、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部的货币与商品的对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并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派生职能。根据经验统计,货币可分为M0、M1和M2等多个层次。M0和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2、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3、说明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和实质。4、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区别5、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简要说明我国人民币的发行程序。7、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第二章 货币制度,为了更好的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
9、对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政府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本章主要内容: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第一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定义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为币制。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续上,货币材料是规定用何种材料制成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2、规定本位币
10、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磨损公差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与本位币自由兑换3、规定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黄金储备制度),币材的历史及其分析,历史上的币材:贝、龟(甲骨,西周)、铅(五代、楚)珠玉、金(商、西汉)、白金(银锡合金,西汉)、白鹿皮(西汉)、银(明清)、铜(西周后)、铁(南唐、宋)、谷帛(曹魏)、盐(唐四川)、丝麻(唐关中)、绫罗绢(唐)币材的选择条件: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易携带、技术条件、资源条件、交易规模、外来影响.,第二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
11、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货币金属,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流通。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例关系由国家用法律确定。跛行本位制:以金、银同为本位币,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良币与劣币,劣币的形式:铸币时代与纸币时代劣币从何而来:从发行的角度贾谊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良币驱逐劣币现象,三、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以金铸币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块本位制:也称为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或纸币)只能有条件
12、的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不能自由兑换。金汇兑本位制:也称为虚金本位制。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一、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第二、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第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实施管理。第四、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五、我国的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唯一合法的通货。2、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3、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4、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第三节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人民币管理的依据
13、是2000年2月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从2000年5月1日起施行。,一、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1、新版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报国务院批准。2、人民币由人民银行指定的专门企业印刷。3、印制人民币的原版、原模使用完毕后,由人民银行封存。4、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印制人民币的特殊材料、技术、工艺、专用设备等事项。5、人民币样币上应加印“样币”字样。,二、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一)人民币的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1、发行原则: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2、发行程序:,第一、发行库与发行基金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
14、库。发行库的设置比照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发行基金是国家银行储备的用于发行而尚未发行的准备基金,是处于准备状态的货币。发行基金包括两部分:原封新券、回笼券。发行基金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第二、业务库,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业务库的管理原则是:保证业务收付、节约现金使用。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商业银行业务库,市场货币流通量,人民银行发行库,人民币发行程序图示,出库,入库,投放,回笼,(二)人民币的回收,1、特定版
15、别的人民币停止流通,应报国务院批准,并由人民银行公告。2、办理人民币存取款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continued)3、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回收、销毁。,三、人民币的流通和保护,1、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合理需要的原则,办理人民币的券别调剂业务。2、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3、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4、人民币样币禁止流通。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续上,6、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携带人民币实行限额管理。7、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走私、运输、持有、
16、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伪造、变造人民币所做的鉴定是最终鉴定。假币由金融机构予以没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销毁。,附:近当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宣统二年(1910)币制则例1913年国币条例与国币条例修正案19281933年废两改元19341935金融危机与法币改革法币的崩溃人民币制度的建立1955年人民币改制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宣统二年的币制则例,发行纸币属国家特权纸币发行量平时以充足准备金准备金:包括现款和有价证券对银行征税户部银行发行的兑换券:变直形为直横并用,代表某地通行的银两或银元,国币条例及其修正案,19131914金汇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的争论的结果:银
17、本位制,发行袁大头11亿枚,一般用于日常;但银两制并未取消主要用于国际收支和大宗国内贸易。旧银元(龙洋、鹰洋等)亦通用。辅币为银角和镍分币,但实际不能保持十进制,另有铜元,1银元130270铜元。纸币发行由中行、交行负责,实为北洋系掌握,后各省军阀乃至县府、钱庄、银号、商店亦可发纱。外币亦大量流通,前三为法、日、英。,19281933年废两改元,两元并行的危害:银价波动对币值进而对经济的影响太大,还有就是计价太烦,储备金损失大政治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基本统一法律条件:1929制订国币条例草案货币发行权:归于中央、同时各地银炉一律停业、公估局撤消。除银元个,另铸相当于1000银元的厂条以供大
18、额交易。进步之处,统一币制,利于民生,且顺应世界潮流不足之处:没有辅币,且是时世界已倾向于取消金融货币;铸费率高达2.25%,世界少见。,19341935金融危机与法币改革(一),国际背景:大萧条,金本位被放弃,美国实行白银国有,向海外购银,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总需求下降,实际利率大升,进口大增。国内背景:政治初定,财政金融实权在握初步措施:对出口白银征7.75%的平衡税,国内运现银限量,且须财政部护照。效果:海关出口白银减少,但私运不止。决策:取消银本位,实行法币制,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法币为法定偿付纸币、取消现银流通地位,取消中、中、交三行以外发纱的流通权、现有
19、通贷由法币逐步兑换,实行一定的通货膨胀政策实行白银国有,强行兑换私人银币和生银,经办单位给6%手续费,以刺激其动力由中、中、交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汇率,法币1元英磅14.5便士效果: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金属货币本位,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摆脱了世界金银价格变动对币值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种条件;结束了多元发行制度,实现了集中准备与统一发行,结束了清末以来自由放任的发行政策;统一了辅币、废除了铜元和银角,建立了十进制的现代币制系统,制止了通货紧缩,恢复市面,防止白银外流,制止了贸易出超,并为抗战做好了币制准备。不足之处:准备金不足,财政虚弱,发行过量,物价涨很快,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20、的崩溃,法币的恶性膨胀与物价暴涨:1937.61945.8发行量增393倍,物价涨1794倍;到1948.8.21分别达47万倍和492.7万倍;金圆券的破产:1元金元券300万法币0.22217克黄金,到1949.5,物价上涨210.2万倍,12年间共涨6.3万亿倍,而国民党通过发行共掠夺150亿银元以上。银元券:1949.7.3于广州发行,只流通2月垮台原因:财政赤字惊人(发债收入、税收收入6%左右),主要靠发票子过日子,政治极其腐败,人民币制度的建立,区域性、分散性货币及其流通制度的不足:四大币种、几百个票版,小面额1950.3以前的人民币:1948.12.1,对解放区货币实行“固定比价
21、、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对国民党货币禁止使用,用适当比价组织商民到国统区换物资;禁止外币流通和金银流通;1950.31953,改财政发行为信用发行恶性通胀的治理:查封上海证交所(因银元投机)、外汇黑市、地下钱庄、提高私营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比例;紧缩银根、按约收贷、推迟财政拨付、统一高价抛低吸物资、加强工商和税收管理、推行折实储蓄,发行公债,严管现金,建立各级金库、统一调度和掌握头寸。,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可兑换的条件:经济规模、外贸规模、币值稳定性、准备金实力人民币目前兑换状况:主要在东南亚,亦有人在偷偷地收人民币1015年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列美元、日元、欧元之后居第四位,欧元与世界
22、货币的未来,1999.1,欧元发行:一个联合而强大的欧洲,以抗衡美元的霸权地位。独特之处:超越传统边界、超越主权不足之处:没有统一的欧洲中央政府,难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国债工具,市场分割、语言障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和财政困难世界货币的未来:统一的世界货币,保持币值稳定,小结,货币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制度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有: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货币制度的主要经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要保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有
23、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复习思考题:,1、说明格雷欣法则的内容。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4、保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需要哪些条件?5、前资本主义的货币流通有何特点?6、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三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信用。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说来,它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本章的主要内容: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产生1、什么是信用?原义:信任信用词源:逸周书.文酌“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
24、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现代意义的信用: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约定。借出叫授信,接受叫受信,债务人依诺还债叫守信。2、信用的产生: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中国历史的上信用,中国的信用传统:重视信用借贷和保人哲言:孙武:为将五德,忠勇智信严。孔子:信则人任。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信用形式:政府信用、政府赈济、官员贵族放贷(公廨钱)、官负民债、寺院信用、汇兑(飞钱)信用及债务关系的保证:政府对契约的保护,担保联坐制度、债务奴、债务犯,2、信用的产生,第一,信用最初产生于商品流
25、通过程中。第二,信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商品和货币的不均衡分布。第三,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制和经济利益。二、信用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1)定义及特点,定义:人行及高法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的贷款,且不计复利。目前大体为超过年息25%的贷款。特点:利率畸高、信用不发达或信用程度太低、常与黑恶势力相勾结,(2)具体形式,放贷人:官员及其亲属、政府、商人、黑社会高利贷形式:印子钱(1天1印)、长短钱(银钱比)、转子钱(复利)、短票(借贷时多记)、京债、营债、典当(典、当、质、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92 货币 银行学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659286.html